□杭州臨平新城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
藝尚小鎮立足“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抓機遇、揚優勢,努力建設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兼具旅游與社區功能的時尚特色小鎮

圖/金川
藝尚小鎮地處杭州城東智造大走廊主要節點——臨平副城的核心位置,地理位置優越、產業基礎扎實、是杭派女裝的主產地。小鎮立足“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抓機遇、揚優勢,努力建設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兼具旅游與社區功能的時尚特色小鎮,成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金名片,成為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時尚產業新地標。
2000年前后,“杭派女裝”風行國內市場。位于臨平新城腹地的喬司街道,一直是“杭派女裝”的重要加工生產基地。然而,加工制造是整個服裝產業鏈附加值最低、用工最密集的環節,擴張容易收縮難。近幾年,不僅僅是喬司,整個浙江乃至中國服裝產業,無不進入了“產能過剩”“庫存高企”的狀態,服裝產業供給側改革迫在眉睫。
藝尚小鎮時尚產業創新產業鏈的打造完善,給服裝業這個“恒陽產業”如何創新求變提供了一塊“試驗田”。在創新產業鏈不斷深化的現在,400余位設計師來到藝尚小鎮,傳統服裝產業發生了裂變,其衍生出來的新模式、新行業,有著無限的發展潛力,從而使傳統產業這塊肥沃的土壤,重現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小鎮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于2015年6月列入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2015年10月啟動建設,2016年9月正式開園。藝尚小鎮是余杭區政府與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聯合打造的“中國服裝行業‘十三五’創新示范基地”,是中國服裝·杭州峰會、亞洲時尚聯合會中國大會的永久會址,也是亞洲時尚設計師中國創業基地所在地,并獲評省級標桿小鎮,2017年1月入選全國首批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平臺)。
創新探索傳承與建設。一是探索規劃新衍生。小鎮按照新發展理念,制定完成《藝尚小鎮概念性城市設計成果稿》《藝尚小鎮旅游發展規劃》等規劃文本,對小鎮建設、旅游、產業進行了全面科學規劃,實現小鎮“三生”領域的高水準跨界整合。二是探索建設新模式。不搞大拆大建,將小鎮范圍內原有的農民房和廠區設計打造成歷史街區,融入當地當時的人文特點進行裝修整改,降低建設成本,保護歷史傳承,圍繞時尚產業做文章,在取得回報的同時開發街區旅游。
創新探索產業轉型。一是探索資源嫁接新模式。主動協助對接國外優秀品牌資源,尋求小鎮周邊區域內傳統服裝行業轉型升級。小鎮內企業杰客(杭州)JAC服飾有限公司,前身就是一家位于喬司的普通杭派女裝企業,公司對接加拿大頂級設計師RozeMerie女士,并將有30年歷史的加拿大著名品牌JAC引入到了中國。該公司已從傳統杭派女裝企業主動求變并成功轉型為國際服裝品牌,入駐至今已在全國各地新開專賣店170家。二是創新整合產業新業態。將小鎮內引進的融合型、平臺型、服務型時尚產業進行整合,與國外資源互聯互通,引領國際時尚產業發展新方向。2017年引入的伊芙麗堅持以顧客為中心,從消費者需求出發,從進駐開始全鏈路數字化建設轉型,實現新品從企劃、設計、出款3天上市,實現從原有15天上市周期改變為6小時上市。每個環節能夠實時洞察消費者變化,實現精準營銷和運營,圍繞傳統的產品研發、生產制造、運營管理,利用數字化精準、時效提升產業的轉型升級。
探索創新服務模式。一是探索服裝設計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小鎮與華東政法大學合作編制藝尚小鎮知識產權制度規劃,與余杭區法院、檢察院、市場監管局、科技局、文廣新局五個部門攜手成立以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為一體的臨平新城知識產權管理服務平臺,構建司法保護、行政保護、仲裁調解、社會監督“四輪驅動”的知識產權大保護、快保護格局,以規范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與環境,為其扎根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障。二是出臺“最多跑一次”創新便民舉措,先后開展小鎮環評、能評審批,簡化企業審批手續,同時推出“工作日午休值班”“網上審批”“審批結果快遞”等一系列創新機制,讓這里的創業者們感受到政府的誠意。
探索新型人才招引模式。一是借助行業引擎新力量。小鎮與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等“國字號”行業協會聯合,共同成立“藝尚小鎮工作推進委員會”,通過行業協會力量,加強以商引商、產業鏈招商,將專業設計公司、人才引入小鎮。二是探索校鎮合作新模式。創新開展以市場化模式打造設計師孵化平臺,助力海內外年輕設計師快速成長。例如小鎮內的合集置和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與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合作成立“時尚創新人才孵化基地”“教學實踐基地”,促進服裝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三是探索時尚新政策。如時尚設計人才的受銜標準并未列入省、市、區各級人才政策。小鎮一方面積極爭取部門的支持,另一方面,主動與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藝術委員會探討,協商設計師人才納入授銜標準的獎項范圍、等級分類等專業事項。作為余杭區內首個專業領域的人才扶持政策,其人才認定標準已經將設計人才納入“十三五”“區千”計劃,填補了區域時尚人才政策的空白。
集聚時尚產業:特而強。小鎮聚焦時尚產業,在定位上主攻服裝設計,帶動傳統服裝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平臺帶動。發揮產業互聯網、電商產業對時尚產業的助推作用,引入伊芙麗、蝶訊網、D2C等一批新業態領域的平臺型企業,為傳統服裝產業帶來新思路。二是高端驅動。與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等國家級行業協會開展深度合作,緊密捆綁行業力量,打造“中國服裝行業‘十三五’創新示范基地”。招引國內外頂尖設計師24名,集聚創新型服裝區域總部36家,引進各類企業727家,其中時尚類企業403家,實現營業收入158.9億元、稅收9.93億元。
特色生態空間:精而美。小鎮建設融合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時尚、自然與人文。截止到2018年9月,小鎮已完成投資82.83億元,其中特色產業投資65.54億元、占比79%。一建“中心”自然人文之美。文化藝術中心主體完工、600畝東湖公園主景呈現、國際秀場首秀亮相。二顯“街區”時尚歷史之美。建成有后現代建筑風格為主題的時尚文化街區,江南水鄉風格為主題的時尚歷史街區,SOHO建筑風格為主題的時尚藝術街區,以及即將新建新英式風格為主題的瑞麗輕奢街區。三現“配套”功能融合之美。小鎮內購物、餐飲、住宿、醫療設施完善,高標準建成雷迪森精品酒店、1.1萬方人才公寓、7.5公里東湖綠道、國際學校、商業綜合體等生活配套,成型五分鐘工作生活圈。
高精人才集聚:聚而精。通過不斷地創新探索服務,小鎮已引進加拿大設計師ROZE、“國家萬人計劃”李加林,金頂獎設計師張肇達、王玉濤、李小燕、張繼成,中國十佳設計師劉思聰、肖紅、施杰、劉奕群等一批業界知名人才,截止到目前全國19名金頂獎設計師中的5名以及全國188名十佳設計師中的13名在藝尚小鎮,簽約網上設計師611人,目前高端設計人才總量位居全國11個同類園區之首。與中國美院、浙江理工大學深度合作,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教學實踐基地,打造美院藝尚空間,共建時尚產業人才培養合作基地。
時尚文化傳承:特而廣。小鎮根植“佩玉、喫茶、衣絲、賞梅”等傳統時尚文化,以傳承創新時尚文化為核心,實現時尚文化自信,已建成了杭州服裝文化博物館,即將建成中國絲綢博物館服飾分館,清水絲綿制作、余杭滾燈等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此傳承。2016年9月9日,小鎮成功舉辦中國服裝論壇·杭州峰會、“藝尚·中國時裝設計希望之星”發布會,成功打出小鎮金名片。2017年6月舉辦2017亞洲時尚聯合會中國大會,2017年9月舉辦中國服裝杭州峰會,小鎮自創建至今已開展時尚產業及特色文化活動百余次。2018年6月中國時尚大會,中國頂級金頂獎設計師結合良渚文化,用現代的表現方式完美展現五千年的傳統時尚文化。
旅游精品小鎮:融而合。在3平方公里的有限空間里,藝尚小鎮實現了多種功能的融合,以產業資源為引導、旅游業態為載體、以4A級旅游景區建設為標準、以喬司港——東湖——北沙港水系為紐帶,發揮江南區域水港的自然環境優勢,形成藝尚小鎮時尚風貌的核心軸帶,呈現出代表江南水鄉的千年東湖、江南村落的歷史街區、江南新式建筑的文化街區,營造人與自然有機互動的時尚休閑生活氛圍,小鎮客廳每季度推出園區內不同設計師的服裝作品展、首飾展,小鎮內服裝博物館定期更換展品向市民開放。
在藝尚小鎮,政府搭起平臺、集聚資源,企業找到產業升級的機會,人才獲得最優的創業服務,所有創造者、周邊的老百姓都能身處宜業宜居的優美生態環境中,藝尚小鎮實現了產、城、人、文、游“五位一體”的有機結合,成為了“宜創、宜業、宜居、宜游”融合發展的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