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軍
(寧夏大學新華學院)
傳統應用型高校以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為目標,人才培養的重心是以扎實的理論功底及知識靈活應用為主。無論從課程體系設計還是學分設置,教師講授為主的理論研究型課程占比均超過80%,而針對具體的實踐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在高校教學活動中一直處于次要地位,由此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在當前的培養過程中很難得到保障,沒有實踐教學的銜接和過渡,專業理論教育很難為創新創業提供養分。教師側重于應用型知識的講解灌輸與創新創業能力所要求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是南轅北轍的,因此,在基于創新創業能力的實踐教學改革中,無論是教學內容或是教學方式都需要重新思考和再設計。
1.受老牌本科學科思維慣性的影響,應用型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嚴重失衡的,專業實踐教學大多被認為是理論教學的補充和從屬部分。實踐教學自身,無論內容設置還是教學形式設計在目標和要求上都很模糊,難以自成體系。創新創業能力是集多種知識、技能、素質的統一體,創新創業能力的養成是長期實踐中化學反應的成果,不是一朝一夕或是一兩門創新創業課程所能實現的,長期系統化的訓練與實踐才是必由之路。
2.在應用型轉型的浪潮中,各個高校的實踐教學活動也是層出不窮,但各環節間在協作與互動上較欠缺,不能循序漸進、優勢互補,難以形成合力,存在校外實訓基地重復建,功能單一,實踐課程缺乏難以相互銜接等問題。
3.創新創業教學過程的自主性、特色性、開放性、層次較弱,表現在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開發和設計不足,仍以趨同性、被動性培養為主,內容和形式單一,不能提供學生可選擇的培養方式和學習內容。
4.缺乏創新創業實踐效果的評估標準,創新創業實踐的質量難以把控。以影響較大的賽事類為例,當前國內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及相關活動很多,品牌級實踐活動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最好,相應的評估及評價體系也最完善,但受眾面較窄,絕大多數賽事活動的評估標準多以策劃書為準,創新創業項目不能完整孵化和落地就很難評估其合理性和科學性,前期的策劃案在未執行前作為評估依據,無法對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有效檢驗和提高。
5.專業素質培養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在教育教學上沒能有效互補和融合,特別是教育手段、教學內容等沒有從融合互補的角度進行設計,導致理論、實踐、創新創業能力達不到相互引導和促進的有效循環。
6.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高要求與陳舊單一實踐教學模式相悖。實踐教學是將理論結合實際的練兵場,如此創新能力和創業素養才能在實踐中沉淀下來,但大多數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仍以人文素質選修課、創新創業講座、論壇開展,缺乏真正的專業能力導向、系統引導,實踐教學模式并沒有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進行深入思考和設計,落后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要求。
創新創業活動自身的復雜性及高要求,決定了任課教師需同時具備豐富理論知識和創業實踐經驗。首先,只有在財務、營銷、生產運營等學科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同時參與過創新創業活動,才能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有的放矢,對學生形成有效的指導。其次,創新創業教育有別于傳統教學活動,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要求更高。現如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大都由學生工作部門、就業指導部門及各教學單位行政管理人員兼任,很難在理論知識及實踐經驗上有保證。類似高校創業指導師(IEEM)、SYB培訓師、KAB講師等創業類師資培訓項目很多,但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強化又豈是一蹴而就。
首先,以2015年為時間節點,以李克強總理兩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講話、教育部袁貴仁部長的多次講話、發改委等三部委下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為標志,全國推動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本次轉型中課程改革中的關鍵是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注重綜合應用能力,當前寧夏地方本科已經開始轉型,部分高校的實踐教學課時比例已經提高到30%多,隨著轉型深化,實踐教學在課程體系中的位置也會越來越高。
雖然實踐教學在教學中的學時比重會提高,但長久以來以老牌大學為準的學科導向思維很難在短時間改變過來,特別是在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創業環境是創業的關鍵要素之一,這種觀念的轉變顯得更加重要。可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讓創業者、企業家做講座,帶學生到高新企業深入交流,以此轉變教師的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端正學生對創新創業和實踐教學的認識。只有人人重視創新創業和實踐教學的輿論環境、政策環境、社會環境、校園環境,環境是政策、資金、人員的前提和保障,構建創新創業下的實踐教學體系自然水到渠成。
1.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基于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要求,可構建如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上述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分為兩個階段:實踐教學階段,創新成果孵化階段。
其中,實踐教學階段中的校外實訓基地學習、雙創專業實踐能力養成,可按照不同年級制定“理論認知→專項素質形成→綜合能力模擬→實際運營”操作的層層遞進的實踐教學鏈條,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實踐教學階段中的其他實踐課程類型,可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動性,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相應的課程類型。
創新成果孵化階段,分為兩個步驟:首先是模擬孵化,此步驟可由學生在本校的創客空間或創客工廠,在模擬的供應鏈或商業環境中進行模擬,不僅能夠驗證創意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時能夠得到創客空間合作企業人員和指導老師的指導。其次,若模擬效果良好,創業計劃書質量高,可由創客空間合作風投進行實際孵化。
2.構建多能師資隊伍。師資力量是創業教育有效運行的保障。在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中要采用靈活的聘任和激勵機制。一方面要引進來,可以聘請部分創業校友、社會知名企業家擔任導師,指導創業學院學員的創業實踐;同時要走出去,“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要形成長效機制,鼓勵教師多參與橫向課題,深入企業一線積累實踐經驗。
1.按照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組織實踐內容、開發實訓課程和實訓指導手冊、在實踐教學指導方式上通過學生主導、項目牽引等實現學生自主性、創新行的最大程度發揮。
2.統籌管理校內實踐教學設施與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以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素質養成為目標,整體實訓活動的開展實現齊頭并進、有效協作,實踐課程間的有機聯系。
3.實現實踐教學體系的立體化、層次化、選擇自由化、項目化等特點。
4.創新創業實踐效果的評估標準要按階段,按課程、按成果制定和實施實踐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以創新創業實踐體系化設計為核心,以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建設與完善為抓手,使各項實踐教學活動更加科學、規范。
5.建立層次、領域、結構上多元化和合理化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
6.當下地方本科高校的應用化轉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主基調,在創新創業下的實踐教學中,除了課堂教學,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徑是項目實踐。特設計如下雙創課程融合體系,以實踐課程為抓手,對專業教育和雙創教育進行融合,如圖2所示。

7.在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中,要符合創新創業新知識經濟時代的大背景,按照其自身環境的動態性與不確定性的一般規律。既要考察教學對象的自身特性,也要考慮創新創業的“金字塔”效應,不能拿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創業下的實踐教學。首先,實踐教學中,創新、創業、創意和創造的相關理念與方法的教授,要面向全部學生做到“面上覆蓋”,可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大賽、沙龍、講座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理念和創業意識。其次,通過創新創業教師的輔導和指導,輔以創客空間的孵化措施,培養部分有強烈創業意愿的學生成為大學生創業的“種子選手”和創業引領者,做到“點上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