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云怡

編者按:在中國的諸多鄰國中,越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無論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歷史密碼,還是政治經濟制度,它和中國都有著高度相似性。而在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現代化之路上,越南于32年前開啟的“革新開放”更常被認為是借鑒中國的改革開放。甚至有句話這樣說:“中國摸著石頭過河,越南摸著中國過河。”在越南官員與民眾眼中,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一周后,中國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正日子。回看這幾十年,中國通過改革開放走向強大,那么,對毗鄰的越南來說,究竟是歡喜還是隱憂?改革開放和革新開放有哪些異同?那些差異是否會導致未來兩國在政治經濟模式上出現巨大不同?帶著諸多問題,《環球時報》專訪了越南駐華大使鄧明魁(如圖,黃依然攝)。
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就不會有今天的亞太地區——
改革開放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是深刻的
環球時報: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而越南同樣有數十年“革新開放”的經歷。您如何評價改革開放對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面貌的影響?在您來華工作的十多年中,關于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變化,您有沒有一些印象深刻的故事能與我們分享?
鄧明魁:我第一次到中國是1991年,距離今天已經快30年了。如果把當時和現在的中國做一個比較,我會用“天翻地覆”來形容。甚至,有時我幾個月不在中國,一回來就會發現新的變化。
具體來講,在經濟上,40年前中國還是一個比較貧窮落后的國家,但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在科技上,中國曾經在大部分領域依賴于引進國外的科技成
果,但現在很多領域中國都已經處在世界領先地位,比如航空航天和貿易電商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鐵,中國高鐵技術很強,坐著非常舒服,現在在中國考察訪問,凡5個小時以內的,我都坐高鐵。在扶貧上,中國做得更好,對整個世界的減貧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曾到中國的一些農村去考察,面貌和幾十年前很不一樣。
在國際舞臺上,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提升,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不僅在雙邊關系上越來越密切,在國際組織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甚至中國開始自己提出
一些國際合作倡議,比如“一帶一路”。
總的來說,我認為改革開放是中國非常特殊的一個政策,它破解了中國當年面臨的許多困難與問題,在發展的道路上找到了新的、適合中國的方向和步伐。我祝賀中國和中國人民,通過這40年,你們取得了讓你們自己和世界人民都感到自豪的成就。
環球時報:中國在繼續開放,但國際上出現對中國強大的擔憂之聲,中國成為了一些人眼中的“威脅”。越南是中國的鄰國,您怎么看待這一論調?
鄧明魁:改革開放對世界格局的影
響是深刻的。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就不會有今天的亞太地區,因為中國強大起來的同時,其他國家也能從中分享經濟利益。
當然,中國的強大也會讓一些國家擔憂,我覺得這是開放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很正常的一個問題。我相信中國未來會向這些國家釋放更積極的信息,世界也會對中國更加信任。
我們越南希望中國能繼續擴大開放力度。中國連續19年是越南最大的貿易伙伴,越南最近兩年也成為中國在東南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但就雙邊貿易往來看,越南對中國逆差的情況仍然相當嚴重,我們希望中國也能從越南更多進口,進一步擴大雙邊貿易,讓我們更多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
中國規模更大,越南小而靈活——
兩國“航行在一片海域,面臨一樣的風浪”
環球時報:32年前,越南開始進行革新開放,由此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從我們中國人的角度看,總覺得在越南發生的一切很熟悉、很親切,有些中國發展過程中的影子,不知道您怎么看?您覺得越南的革新開放和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處?
鄧明魁:和中國一樣,越南通過革新事業突破化解了許多舊有的體制困境與問題,正成為一個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經濟發展中的國家。過去數年,越南一直保持著相當高的GDP增速,今年預計可以達到6.9%,人均GDP已接近3000美元,如果按實際購買力來計算,可能要達到五六千美元。
越南革新與中國改革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兩國制度一樣,都堅持共產黨的領導。這非常重要,因為它能保證我們保持國家穩定,凝聚社會的全部力量,集中精力發展經濟。
其次,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相似。越南和中國都身處亞太地區,就好像兩艘航行在同一片海域的船只,面對的是一樣的風浪。當然,中國規模比越南大,越南比中國靈活一些,這讓我們的發展過程不會完全一樣。
由于國情和體量不同,越南和中國在革新、改革事業中也有差異性。比如,越南革新開放伊始,民營企業和個體戶的發展就處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當然,中國的民營經濟發展得也很好,但在你們改革開放的第一階段,國企改革似乎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此外,由于越南市場規模
有限,無法齊頭并進地推進所有工業領域的發展,但中國幾乎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門類體系。類似情況也發生在科技方面,不同于中國有能力在所有科技領域推動發展與創新,越南對先進科技仍將以借鑒引用為主。
環球時報:在比較兩國的改革、革新事業時,很多人經常說,越南是在借鑒中國。那反過來看,您認為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有沒有什么可以借鑒越南發展經驗的地方?
鄧明魁:在黨建工作及社會民主等方面,越南積累了不少經驗。無論是在黨內還是國會,我們既充分讓各方行使自己的權力,表達觀點,也集中統一各方的意見。許多中國黨內與政府代表團在去越南考察時,都對越南黨內、國會和社會的民主化非常感興趣。就像我剛才所說,相較于中國,越南更加小而靈活,所以在這些領域,越南更可以先行先試。
當然,在這方面值得探討的問題還有很多。事實上,越南也面對一些外部勢力正試圖利用我們的黨內民主和社會民主,散布對越南體制穩定不利的信息的情況。而且,鑒于中國的體量比越南大很多,在改革時也應當更加謹慎,哪怕一小步走不對,都可能產生深刻的影響。
環球時報:越南下一階段的革新開放面臨哪些“硬骨頭”?和中國現在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遇到的一些挑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對此,越南準備如何應對?
鄧明魁:我相信再過幾
年,我們也會像中國一樣面臨一些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也會遇到“深水區”。總的來說,就是怎樣繼續深化體制改革,怎樣創造一個更好的營商環境,以及如何讓更多人參與到創新創業的事業中來。這些命題都不簡單。
面對這些考驗,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進一步解放思想。現在越南中央政府對此非常積極,但不瞞你們說,一些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還是對這些問題有些緊張保守。第二,我們將更加注重建立更為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所有民眾的人身與財產安全,給所有人提供一個依法創造自身幸福的良好環境。最后,越南經濟十分依賴進出口,我們的進出口總額比全國GDP總額大一倍,所以我們會更加積極地推動完善國際多邊貿易體制,積極融入國際社會,這一點始終不會改變。
環球時報:您提到的中越改革、革新事業的不同,是否會導致未來兩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模式上出現較大差異?
鄧明魁:不會。這只是一些不同的小音符,而不是主旋律上的大差異。事實上,兩國通過不斷地互相借鑒、互相支持,不僅可以各自在處理國內事務上做得更好,也可以在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上共同前進。一個實力強大的中國,可以為越南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反過來一個穩定發展、對華友好的越南,也能為中國的發展提供有利的周邊環境。▲
面對可能的緊張和復雜情況——
我們要保持克制和密切合作
環球時報:“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分別是中越兩國開放的重要舉措。在這兩項計劃的框架下,兩國可就哪些具體項目進行對接?
鄧明魁:去年時任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出席了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1月,習近平主席訪問越南期間,越中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合作備忘錄》。現在,一個個合作
項目已陸續進入落實狀態。其中,越南尤其關心一些互聯互通項目,比如越南企業能否使用中歐班列,開設更多兩國間直航,以及在海運上建立更好連接,以更方便地向歐洲運送貨物。
據我所知,目前越南航空公司正考慮向中國東北和西部地區增加航線,中國有關航空公司也在考慮增加面向越南市場的航班。在簽證與通關條件便利化方面,現在中國人辦理越南簽證已經非常快捷,有時甚至可以在幾小時內就得到簽證。此外,越中也在探討“兩國一檢”等議題,使邊境貨物和人員通行更加方便。
環球時報:如果從更宏觀的視角出發,作為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都如此相似的兩個國家,您覺得中國和越南在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擴大戰略合作?
鄧明魁:首先是政治關系層面,在當今世界復雜多變的情況下,作為鄰居與制度相同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兩國高層領導人的互訪和交
流。目前,習近平總書記已經正式邀請越共中央總書記和國家主席阮富仲明年訪問中國并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而我們的領導人也在通過很多渠道邀請習近平主席再次訪問越南。高層領導人互訪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之間達成的共識可全面帶動兩國在各領域的發展。
其二,我們需要擴大治黨治國經驗的交流和黨際交流,中越國情十分接近,在改革開放核心事業上的經驗應該有更深刻的交流。第三,在經貿方面兩國還有更大合作潛力,我們歡迎更多有實力有技術的中國企業來越南投資,尤其是在基礎設施、環保和農業領域。
最后,中越兩國都位于亞太地區,都需要一個穩定、和平、繁榮的外部環境,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在面對可能的緊張和復雜情況時保持克制與密切合作。我們都知道,中越在海上仍有一些分歧,不少觀點立場不一樣,但怎樣在這個“不一樣”之上加強談判,在包括《海洋法公約》和其他法律的基礎上保持海上穩定,將是我們需要進一步討論的議題。▲
環球時報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