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邢曉婧

房比人多,日本免費送房子!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報道,受年輕人離開農村進城工作和少子高齡化影響,日本鄉村地區廢棄房屋正越來越多,預計到2040 年,全日本將“消失”近900個城鎮和村莊,鱗次櫛比的空房將堪比“鬼屋”。
位于東京的小鎮奧多摩町就是其中之一。強大的“求生欲”促使當地政府推出一項政策——不分國籍,白送房子!受高房價困擾的中國民眾聽聞此事,是不是想立刻飛去日本搞套免費的大房子?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環球時報》記者經調查發現,日本“免費送房”背后貓膩不少。
老大難問題
奧多摩町政府提供的政策是為空房新住戶提供房屋修繕補貼,申請補貼和免費住房的人雖不局限于日本公民,但必須滿足以下任意一個條件:年齡在40歲以下;至少有一個18歲以下子女與其共同生活,并且夫妻中一方年齡在50歲以下。更重要的是,申請人必須承諾永久定居當地,并出資改造二手房。據報道,奧多摩町已為9 棟空房找到新主人,其中有人來自美國和中國。
如何處理空置房屋是多年以來一直困擾日本政府的老大難問題。據日本總務省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日本共有6063萬戶住宅,“空房”以820萬戶的數量占比13.5%,創下史上最高紀錄。其中,山梨縣以17.2%占據空房率排行榜榜首, 其余墊底的高知縣、德島縣和香川縣均位于經濟相對落后的四國地區。
《環球時報》記者曾赴香川縣采訪,當地議員大平敏弘表示,“空房有很多弊端,年久失修會導致倒塌,沒人打理的院子可能變成野生動物的樂園。成片空房不僅會使當地房地產價格下降,也會讓地方政府稅收大幅減少。”《環球時報》記者赴福岡縣小倉市等地采訪時發現,日本地方政府幾乎都為如何處理“空房”發愁,當地官員曾把一些空房改裝成咖啡廳和租自行車店鋪,可還有一大批空房閑置。
沒有天上掉餡餅
在日本購置不動產,多數情況下可以獲得對應土地的所有權,“免費送房”的政策更讓很多中國民眾甘當“接盤俠”,忽視了潛在風險。《環球時報》記者在香川縣觀察發現,這里雖然自然環境優美,但交通不便。從東京出發到當地首府高松市,乘新干線單程花費4.5個小時,車費約合人民幣1200元。而且,當地公共交通少,基本依靠私家車出行,對于沒車沒駕照的外國人來說幾乎等于“沒腿”。日本投資咨詢公司株式會社SFInfo?Cap不動產顧問王海琳10日告訴《環球時報》,日本有一套嚴格的稅收制度。業主所持不動產如果自住,則每年需要繳納固定資產稅。以東京都為例,由東京都稅局對業主所持不動產進行評估,稅收為評估值的1.7%。如果業主用不動產盈利,每年還需額外繳納所得稅,稅率根據營業額有所不同。
而且,海外業主的花費遠不止這些,置業后不僅要委托日本當地不動產中介打理房屋,還要雇傭稅務師進行稅務申報。如果以人在海外為由不交稅會怎樣?“不交稅就是違法,不要試圖挑戰法律。”王海琳說。空房一旦有了“主人”,就證明有人對它負責。即使平時不住,業主也必須承擔起修繕的責任,火災保險、地震保險更是樣樣不能少。免費房子往往年久失修,修繕費和保費均開銷不菲。
“不要!”
那么,“免費房子到底要不要?”王海琳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這一問題時稱,對于經常往來日本,喜歡找個安靜的地方,悠哉游哉過“向往的生活”,并且愿意承擔相應費用的“有錢有閑”人群可以考慮。但是對于把房子當作資產考慮的人來說,她的建議是“不要!”王海琳稱,“免費空房”通常地理位置偏僻,折損嚴重,不但不值錢,后續還有很多問題。比如她有位臺灣客戶,早年圖便宜在日本農村買了房子,后來發現去一趟很麻煩,想轉手賣掉,可根本沒有買家接手。對于海外業主來說,語言不通,不熟悉日本購房手續,通常需要尋求不動產中介的幫助。而中介則是按照不動產賣價的百分比收取傭金,這種“免費空房”沒有利潤空間,被中介嫌棄,這意味著海外業主想要接到“餡餅”也并非易事。
“在日本買房地段決定一切,”王海琳提醒說,“有意投資日本不動產的人最好與正規公司合作,不要考慮‘免費房屋,那些根本不值錢。”▲
環球時報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