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取茂男(上圖),1958年出生于千葉縣香取市,千葉縣政府農林水產部專業普及指導室室長,長期從事果樹栽培,具有豐富的果樹栽培、管理經驗。尤其擅長梨、藍莓等栽培與果樹修剪,2011年獲得安徽省政府“黃山友誼獎”,2016年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
我第一次去中國是因為上世紀90年代一名南京市副市長訪問日本之際,對日本的梨等水果贊不絕口,希望我能去指導。1997年,我不到40歲,就加入了日本花甲志愿者協會,去中國農村指導中國農民種植梨、桃、葡萄、藍莓等水果。
跟其他已經退休的花甲志愿者協會會員相比,我還在工作,我只能利用假期和調休等時間去中國。當周圍其他朋友都在享受假期時,我前往中國做志愿者。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里,我去過中國很多個省,但是次數最多的是安徽省。2005年起,我先后數十次前往安徽省指導,引進和培育藍莓新品種35個,制定了藍莓果園管理和生產等多項技術操作規程,幫助解決多項果蔬種植和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問題。2010年冬天,我在癌癥手術后尚未完全康復的情況下,繼續去安徽省指導中國農民。我多次前往安徽進行
農業指導,藍莓對氣候、土壤等生長條件要求比較苛刻,江淮地區規模化種植尚無成功經驗可借鑒,我和當地農業專家一起攻克了這些難題。結合生產實踐形成相關標準,我指導安徽企業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9項,制定地方標準4項,還集成一套藍莓自有的標準體系,涵蓋育苗、土肥水管理、修剪技術、田間病蟲草害管理、采收等。
我非常喜歡作為農業技術員的工作,不管是日本農民,還是中國農民的一句“謝謝”,會讓我對自己的工作價值有了更高的認識。我發現日本農民會對自己種植的農作物進行詳細的記錄和研究,能夠清晰地指導自己農作物的問題,并向農業技術員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中國這方面也開始發展起來,令人欣慰。
在過去20多年,我去過中國60多次,親眼見證了中國農業不斷發展變化的歷程。中國水果不僅產量有所增加,而且質量和附加價值也飛躍提升。中國農業大有可為。明年我將從千葉縣政府退休,時間上更加自由,就能多去中國,繼續見證中國農業的發展。▲
環球時報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