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利
摘要目的:探討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防護及預防現狀與措施。方法:選取醫務人員114名,對醫務人員進行調查和訪談。對比實施職業暴露防護教育與干預前后醫務人員對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及暴露行為。結果:干預后醫務人員傳染病知識、職業暴露知識及職業暴露防護知識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后醫務人員刺傷暴露、體液暴露發生比例較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開展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及預防尤為重要,嚴格按照職業暴露防護及預防標準進行日常工作,避免醫務人員出現職業暴露問題。
關鍵詞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
當前我國各個醫院接診量逐年上升,醫院中患者例數日漸增多,接觸各項傳染疾病患者的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風險有所增加,醫務人員在職業中具有潛在危險性。因此,醫務人員開展職業暴露防護及預防培訓教育十分必要,能夠降低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風險。
資料與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6月選取醫務人員114名,對醫務人員進行調查和訪談。
方法:通過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與預防教育培訓,針對目前醫務人員的對傳染疾病、職業暴露及其防護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欠佳的問題,采用教育培訓方式能夠有效轉變這一現狀。將傳染疾病基本知識、感染渠道知識、職業暴露與防護相關知識進行普及與培訓。尤其對于一線醫務人員應予以重視,在培訓中需指導醫務人員能夠正確應用防護手套、口罩及防護研究,在手術中如出現大面積出血情況,需穿防滲透隔離衣,在手術后需及時脫下隔離衣。另外,在使用完注射器后,應將針頭置于耐穿刺、防滲透的容器之中,有利于保障醫療廢物回收人員進一步處理。
觀察指標:對全體醫務人員干預前后職業病職業暴露情況進行調查,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科室分布情況加以記錄。采用院制《職業暴露防護調查表》調查我院醫務人員對傳染疾病知識、職業暴露防護及預防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由醫院職業暴露監督管理小組對干預前后職業暴露行為情況加以調查,主要分為刺傷暴露與體液暴露兩種形式。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錄入使用SPSS 19.0軟件對比組間數據,干預前后傳染疾病知識、職業暴露知識及職業暴露防護知識數據行t檢驗,采用(x±s)表示。干預前后刺傷暴露、體液暴露發生情況行x2檢驗,采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科室分布情況:不同科室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情況有一定差異,醫療器械刺破皮膚前3位的科室是婦產科、外科及兒科,占比分別為53.42%、53.06%及48.84%;頻繁接觸體液前3位的科室是外科、婦產科及檢驗科,占比分別為90.82%、87.67%及84.31%,見表1。
傳染疾病及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評分比較:對比職業防護教育及干預前后傳染疾病及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評分,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醫務人員傳染疾病知識、職業暴露知識及職業暴露防護知識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見表2。
干預前后職業暴露行為比較:分析干預前后職業暴露行為情況,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醫務人員刺傷暴露、體液暴露發生比例低于干預前,見表3。
討論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原因:職業暴露是指醫院工作中,醫務人員的皮膚或黏膜受到患者的血液及體液的污染,醫務人員有感染的可能性。分析我院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原因,主要為如下方面:①醫務人員職業防護意識不強:醫務人員在操作中沒能正確開展職業暴露預防工作,致使患者的體液飛濺至醫務人員的眼、口之中。②醫務人員工作防護操作不科學:在醫務人員手術及注射中發生針刺傷問題,另外,注射器具沒有經過處理就扔至不耐穿刺的醫療垃圾袋之中,導致處理人員出現針刺傷問題。③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教育培訓力度不足:醫務人員對職業暴露防護及預防相關知識掌握水平較低,無法在日常工作中開展科學、有效的防護及預防,從而導致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風險有所上升。④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后處理不佳:部分醫務人員在出現職業暴露之后,沒能及時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加以處理,從而提升了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感染風險。同時,一些醫務人員沒能正確認識職業暴露上報的重要性,在職業暴露發生后沒有按照規定實施上報,延誤了最佳治療及處理的時機。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及預防措施:①制定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與預防規范:針對醫院實際診療情況進行研究,找出當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問題的原因,以《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為基礎,并根據上述問題制定相應的防護規范,通過規范來約束醫務人員相關操作一。尤其是在醫務人員進行手術、注射等操作時,均需將注射器使用、回收、防護相關操作標準明確于規范標準中,進而避免醫人員出現操作不正確現象。另外,還應加強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后應急處理措施介紹,要求醫務人員一旦出現被用過的刀、針頭等利器刺傷后,醫務人員應保持鎮靜,按照規范相關要求實施處理。②職業暴露后處理與預防性治療需及早開展,最好4h內加以治療和干預,能夠在最大限度內避免醫務人員感染,職業暴露預防性治療最遲不宜超過24h,一旦>24 h,醫務人員感染率有所提升。因此,醫務人員必須認識到職業暴露與防護的重要性,從而及早進行藥物預防性治療,臨床研究表明,在4 h內實施預防性治療,能夠有效避免職業暴露后感染。在經過妥善處理后,需向醫院進行職業暴露報告,醫院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危險情況進行評估,根據其評估結果進行預防性治療。③組建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監督管理小組,通過管理小組對醫務人員日常操作情況進行監督,采用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的方式實施監督管理,尤其在手術中需要對醫務人員的配合與操作進行管理,避免醫務人員在操作中誤傷其他人員。另外,醫療廢物收集和處理過程是職業暴露管理的重要環節,應要求醫療廢物處理人員戴好防護手套,防止被醫療廢物刺傷如醫務人員上報職業暴露后,監管小組需監督醫務人員進行預防性用藥,在暴露后進行抗體檢測,職業暴露給醫務人員造成較高的心理壓力,因此,監管小組應做好職業暴露醫療人員的心理干預工作,必要時請心理學專家進行心理干預,以防止醫務人員因職業暴露出現心理問題。
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干預前我院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與職業暴露行為不佳,應通過制定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與預防規范,組建職業暴露監督管理小組,加強醫務人員相關教育培訓等措施,我院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及預防水平得以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