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遂平仁安醫院中醫科,河南 遂平 463100
原發性高血壓主要表現為血壓持續性升高,并且會同時存在不適反應,對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質量都會形成嚴重影響[1]。如果患者血壓長期沒有得到穩定控制,病情進展會引發多種并發癥,甚至會對患者生命安全形成威脅。臨床多通過降血壓藥物對患者實施治療,但是西藥治療最大的不足是需要持續服藥,且停藥后病情復發的可能性較大。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逐漸發現了中醫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筆者采用加味羚角鉤藤湯聯合針刺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9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7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2例;年齡43~70歲,平均年齡(56.59±8.14)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5.22±1.20)年。觀察組中男27例,女20例;年齡43~71歲,平均年齡(56.28±8.36)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5.16±1.1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測定超過140 mmHg(1mmHg=0.133Kpa),舒張壓測定超過90 mmHg[2]。過去有高血壓,3 個月以上未經治療,此次檢查血壓正常者,不列為高血壓;如一向服藥治療,此次檢查血壓正常者,仍列為高血壓。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3]納入標準:均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全部患者均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同意,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繼發性高血壓,伴有肝腎臟器性疾病,精神障礙,伴有糖尿病、冠心病或者心肌病,依從度較差。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僅單一接受西藥治療,使用的藥物包括利尿劑卡托普利(國藥準字 H32022823,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每次12.5 mg,每日2~3次,按需要1~2周內增至50 mg,每日2~3次。鈣通道阻滯劑硝苯地平(國藥準字H20073908,煙臺魯銀藥業有限公司),從小劑量開始服用,一般起始劑量10 mg/次,每日3次口服,病情較嚴重患者20~30 mg/次,每日3~4次,最大劑量不宜超過120 mg/d。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貝那普利(國藥準字H20030514,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未服用利尿藥者,開始推薦劑量為口服10 mg,每日1次;已服用利尿藥者(嚴重和惡性高血壓除外),用本品前應停用利尿藥2~3 d,小劑量給藥,在觀察下小心增加劑量。如每天給藥1次不能滿意控制血壓,可增加劑量或分2次給藥,維持量可達20~40 mg/d。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替米沙坦(國藥準字H20060488,天津市康瑞藥業有限公司),初始劑量為每次1片(40 mg),每日1次,可以合理調整劑量,最好保持在20~80 mg的范圍內。藥物的具體用量按照患者病情確定,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可以選擇聯合用藥治療,持續治療2個月。
觀察組給予中藥加味羚角鉤藤湯聯合針刺治療,加味羚角鉤藤湯的基礎藥方為:川貝10 g,雙鉤藤20 g,生地黃30 g,茯苓15 g,白芍 15 g,竹茹15 g,桑葉15 g,菊花15 g,天麻15 g,水牛角20 g,炙甘草9 g。另外隨癥用藥:失眠者加遠志10 g,夜交藤15 g;腎虛者加桑寄生15 g,杜仲20 g;便秘者加當歸20 g,瓜蔞10 g。患者據癥取藥加水煎熬,將收集的藥汁分兩份,早晚各服用1份,每天服用1劑,持續治療15d之后,調整劑量每天服用1份,2d服用1劑,1個療程持續治療1個月,共治療2個療程。
針刺治療:取穴足三里、雙側人迎、太沖、合谷、曲池,平臥,頸部暴露出來,選擇針刺針(華佗牌,蘇械注準20162270970;規格:0.25 mm×25 mm×10支×10板;生產廠家: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對曲池、足三里直刺1寸,捻轉補法1 min,留針20 min。合谷、太沖直刺0.8~1寸,捻轉瀉法1 min,留針20 min。人迎直刺0.8~1.0寸,捻轉補法1 min,留針20 min。每天進行2次針刺治療,上午9點和下午3點進行,持續治療5d后間歇2d,1個療程持續治療1個月,共治療2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 血壓水平:在治療開始前、治療2個月結束后分別測定兩組收縮壓、舒張壓。
1.6 療效判定 參照有關文獻[4]擬定。顯效:患者接受治療后收縮壓下降20 mmHg以上,舒張壓下降10 mmHg以上;好轉:患者接受治療后收縮壓下降20 mmHg以內,舒張壓下降10 mmHg以內;無效: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觀察組收縮壓和舒張壓沒有明顯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

2.1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接受治療前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收縮壓及舒張壓均出現下降,觀察組治療后舒張壓及收縮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62%,優于對照組的76.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高血壓一般分為繼發性高血壓和原發性高血壓兩種,相較于原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誘發因素非常明確,通過及時的開展治療,患者癥狀能夠得到緩解,進而恢復[5]。相比之下,原發性高血壓通常難以明確病因,考慮和家族病史以及遺傳有關,原發性高血壓為終身性疾病,即便實施治療也不能實現完全恢復,僅可以達到癥狀的改善以及緩解[6]。所以臨床針對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最大程度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西藥一直是臨床治療高血壓的重要方法,通過降血壓藥物的應用,患者的血壓水平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得以康復,且治療靶點清晰,能夠逆轉靶器官受損。本研究應用的卡托普利能抑制激肽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阻止激肽降解,減少血管緊張素生成,從而促進血管擴張,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7]。硝苯地平可以擴張冠狀動脈和大血管,減低冠狀動脈平滑肌張力,避免血管痙攣,提高狹窄血管血流量,增加供氧量,持續服用可以加快水鈉排出[8]。貝那普利主要作用于動脈壁,發揮特異性抗增生效果,持續應用可以有效控制血壓,減少尿蛋白排出,促使左室肥厚逆轉,改善病情[9]。替米沙坦能夠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高效、高親和性結合,直接于受體水平將由血管緊張素Ⅱ受體介導的AngⅡ生物學活性阻斷,對血管收縮、交感興奮、醛固酮分泌增多形成拮抗[10]。
如停止治療,一段時間后患者病情會反復,所以無法持續穩定患者病情[11]。還會有程度不一的不良反應,會對血脂代謝、血糖形成影響,還可能影響肝腎功能以及水電解質均衡,必須尋求其他各有效的治療方法[12]。
原發性高血壓在中醫中被納入“頭痛”、“中風”、“眩暈”范疇,認為肝旺痰阻、肝腎陰陽失衡是原發性高血壓出現的重要病機,針對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應該注重平肝潛陽、化痰息風[13]。本研究觀察組治療中應用的加味羚角鉤藤湯是中醫降壓方劑,選擇水牛角代替昂貴的羚羊角,能夠發揮平肝、熄風清熱功效;竹茹、川貝能夠發揮良好清熱化痰效果;生地黃以及白術能夠發揮養陰柔肝效果;天麻、菊花、雙鉤藤有助于平肝潛陽。通過藥方中多種藥材一起使用,可以幫助患者血壓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得到明顯改善。中藥治療最大的優勢是作用穩定性強,且停藥后不會有較高的復發率。針刺治療采用活血散風、調和肝脾為主的方法進行,針刺人迎以疏通氣血、調節陰陽;太沖、合谷能夠對機體氣血升降進行有效調節[14];足三里可健脾益氣。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表明加味羚角鉤藤湯聯合針刺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能夠更迅速緩解血壓水平,更好地控制血壓,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