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藺龍燕
(作者系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北京實驗學校校長)
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北京實驗學校“幸福教育”的辦學理念,隨著時代車輪的向前滾動,已伴隨學校一代代學子不斷成長而豐富起來,從最初單一的“以藝術教育為載體實踐幸福教育”到今天“以尋求藝術教育突破,形成辦學特色;以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構建人文課堂;以建設幸福教師隊伍,注重專業發展;以奠基學生幸福人生,關注生命成長”為載體向建構“幸福文化”轉變。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與時俱進的思想引領。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總書記的大會講話為做好新時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依據,提出要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因此,學校黨組織要主動作為、積極行動,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內的戰斗堡壘作用,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政治原則,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自覺自信,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增強全體師生的“四個意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奮斗。
2018年5月,習總書記在視察北京大學時強調,要“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并將其作為首要的基本工作提出來,指出“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提升學校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是建設教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黨的首要屬性是政治屬性,黨員首要的身份是政治身份,黨的領導的首要內容是政治領導。旗幟鮮明講政治是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和顯著特征。自黨的十九大以來,提高“政治意識”、開展“政治建設”、提升“政治領導力”、遵守“政治紀律”等內容均在不同領域的首要位置被重點提出。習總書記在報告中明確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這是黨中央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新部署、新目標、新定位、新舉措,為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動力。
作為小學基層黨組織要想在學校內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首先要提升政治領導力,促進學校黨員、教師、學生對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的全面理解與貫徹落實。因此,我校黨組織通過總支部的全方位統領和各支部的區域化引領,為學校的發展指明方向,構建起以“幸福導航”為抓手的黨建工作體系:加強理性思考,構建正確的“幸福觀”,找到學校教育的邏輯起點;圍繞核心價值,打造“幸福文化”,理清學校發展的中樞支點;開辟關鍵路徑,開啟“幸福導航”,落實黨組織發揮作用的常態要點。
學校黨總支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的作用,引領黨員、干部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成為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先鋒力量,切實體現出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從而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價值追求,堅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為打造出一支思想過硬、能力超強、業務精湛的干部、教師隊伍而努力奮斗。
開啟政治理論導航,通過思想統領,構建正確“幸福觀”。十九大報告明確指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及馬克思早在中學時代,就樹立了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志向。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職業幸福是什么?我們所培養的學生的幸福在哪里?我們如何擔當起教書育人的責任?我們如何做到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習總書記明確揭示了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的精神,以及開拓新時代、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辭海》對“幸福”的定義為:在為理想奮斗過程中以及實現了理想時感到滿足的狀況和體驗。只有在奮斗中不斷增強自身的能力才能獲取和擁有幸福。中華民族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正是因為這種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鑄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如習總書記所言,“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因此,我們在學校內全面樹立起“奮斗的幸福觀”——我奮斗我幸福。
作為黨員、干部,要充分認識到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就需要繼續弘揚艱苦奮斗精神。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把黨的教育事業扛起來,干出讓黨滿意讓人民滿意的新時代教育事業。正如馬克思所說:“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使自己變得更加高尚的人,歷史承認他們是偉人;那些為最大多數人們帶來幸福的人,經驗贊揚他們為最幸福的人。”
作為教師更應明白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獲得生存的本領,才能在創造生活中感悟到幸福。“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這樣的歷史使命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教師的責任擔當,就是教師的職業價值的時代內涵,為黨的教育事業奮斗就是教師對幸福的追求。
作為學生,學校是人生的起點。他們生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要成為時代新人,就需要我們對其進行世界觀的啟蒙教育,在他們的心靈中植入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的種子,讓學生在“幸福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感悟“奮斗幸福觀”,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開啟文化建設導航,通過文化統領,打造“幸福文化”。在打造“幸福文化”的過程中,學校黨組織要率先垂范,體現出組織的先鋒力量。每名黨員、干部都要主動踐行“奮斗幸福觀”,將“幸福文化”的核心理念貫徹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兒童都成為幸福的人,也就是以人終身幸福為目標。學校的“幸福文化”就要帶領全校師生“創造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幸福教育”是在教育中創造、生成豐富的幸福資源,讓師生有幸福的教育生活;“教育幸福”是通過教育的途徑,實現師生對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學會創造幸福,教育不僅是為未來的幸福準備,教育生活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兩者相輔相成。因此,學校的“幸福文化”以培養認識幸福、感受幸福、傳遞幸福、創造幸福的能力為目標,抓住 “興趣、習慣、方法” 三個落腳點,通過“特色環境、特色活動、特色課程”三個渠道,從“教師專業發展、高效課堂建設、學校特色發展、學生生命成長”四個實踐路徑出發,整合學校、家庭、社會資源,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從而培養出能夠創造幸福、享受幸福的人。
開啟崗位先鋒導航,通過行為統領,培育“先鋒力量”。習總書記的系列講話中多次提到“四有教師”“四個引路人”,這是教師在工作崗位上必備的業務素養。為體現黨員的先鋒力量,我們成立了以黨員、團員、家長、學生為主力的校內宣講團,通過黨建帶團建、團建帶隊建,開展家校共育、黨團攜手的系列主題宣講活動。黨員的“兩學一做” 促進團員的“一學一做”,在學校內掀起宣傳、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及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熱潮,將國家的大政方針、學校的辦學理念、身邊的典型事跡等作為宣傳的重點,做到以理化人、用情感人,在學校內切實做到弘揚教育正能量。
開啟助力成長導航,通過業務統領,培養“骨干隊伍”。學校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將干部隊伍分為正職、副職、主任、副主任、后備干部共五個層次梯隊,將教師分為校內名師、骨干教師、青年教師三個層次梯隊,通過分層培養,梯隊建設,有計劃、有組織地為全體教師搭建成長平臺,即:課題引領、師徒掛鉤、專家陪伴、專業培訓、基本功階段訓練等多個方面,對教師全方位的培養與考核,既搭臺子又壓擔子,建立學校“黨員工作坊”“知心奶奶工作室”等幫扶機制,助力教師專業成長。
學校各支部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引下,明確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的系列問題后,圍繞各支部所在區域的實際情況,挖掘資源優勢,通過特色工作的先行帶動,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以點帶面,全面推動學校教育改革的創新發展。
行政后勤黨支部:開啟藝術人生導航,引領學校特色發展。通過與中國音樂學院音教系黨總支合作開展共建活動,提升教師對藝術的理解與感悟,變藝術的外行為藝術的內行,陶冶情操,提高品質,更加積極地配合專業藝術教師對學生開展藝術教育,進而提升全校師生的藝術素養,讓藝術教育不再是學校教育的“點綴”。此外,通過藝術創作、表演的方式講述中國共產黨建設過程中的輝煌歷史和優良傳統,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提升兩校黨員、師生的政治意識。通過深度合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傳遞黨的聲音、宣傳黨的主張方面的積極作用。
安慧里校區黨支部:開啟愛國教育導航,引領學生全面發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特色,通過抓升旗儀式,以“培育愛國意識,提升綜合素養,塑造形體氣質,磨練毅力意志,養成良好行為,培養擔當能力”為目標,建立學校第一個“小小國旗班”,開展升旗儀式的課程化建設研究,做到有方案、有內容,通過莊嚴的儀式和愛國旗、愛國歌、愛祖國的系列主題宣講活動,從學生“立德樹人”的點滴行為抓起,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慧忠北里校區黨支部:開啟志愿服務導航,引領區域黨建共建。該支部長年與社區聯合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一致好評,學生也在活動中得到教育與成長。通過“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互動活動,將“幸福文化”向社會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區內得以弘揚,促進了學校、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
北辰綠色家園校區黨支部:開啟班級管理導航,引領家校攜手共育。該校區有一名黨員為區級班主任帶頭人,在學校內特別成立了“班主任名師工作室”,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重點解決學校年青教師多、家校溝通薄弱的問題,通過有主題的研究、案例式的分析,使班主任能夠有效通過家校共育共建,建立教育統一戰線,從而推進學生養成教育,積累寶貴經驗,形成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有效機制。
總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奮斗出來的。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需要一代代人為之努力奮斗。“奮斗幸福觀”必須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凝聚起磅礴的力量,為黨和人民培養新時代人才,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讓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我們需要抓住機遇、超前布局,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以奮斗精神牢牢把握教育這個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