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摘要:隨著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推進,給農村金融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挑戰。當前農村金融供給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優化農村金融供給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首先闡述供給側改革視野下農村金融供給存在的問題,接著分析供給側改革視野下農村金融供給存在問題和原因,最后提出供給側改革視野下農村金融供給的優化路徑,以便更好地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
關鍵詞:給側改革;農村金融;供給;優化;路徑
供給側改革視野下的農村金融供給是金融領域發展的新命題,為農村金融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挑戰。對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給予一定的重視,并能夠根據農村金融發展的實際問題做出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以此探索優化農村金融供給策略,充分發揮農村金融的功能,促進農村金融改革順利實施。
一、供給側改革視野下農村金融供給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金融網點有待增加
根據統計,當前農村金融網點的數量為12.17萬,大約是萬人占用1.31個網點,一個縣大概有55.12個網點,以鄉為單位占據3.75個網點。金融網點數量相對不足,不利于為農村地區提供金融網點服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村地區對金融網點的了解和支持力度,使得農村地區成為金融網點的空白地帶,不能滿足農村地區對金融網點的服務需求。
(二)農村網點金融供給不足
當前農村金融缺口數量可以達到3萬億元,據不準確預測,如果影響農村金融空缺的因素不變,農村缺口的數量會越來越大,以致最終影響到農村金融的發展。金融發展對農村發展現狀認識不清,最終導致農村金融網點存在缺口。
(三)金融信貸成功率較低
金融信貸發展中正規信貸比較旺盛,這種需求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來自于生產性的需求,一種來自于消費性的需求,其中還包括實際和潛在的需求。通過調查了解農村中有信貸需求的達到19.6%,城市需要正規信貸的達到17.2%。雖然農村相比于城市有更多的信貸需求,但是能夠成功獲得信貸的比例卻是相當低,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農村金融的進一步發展。
(四)借貸活躍因素
農村借貸一般成本比較高,往往是親友之間產生借貸活動,利息雖然可有可無,但是會考慮到人情、面子等其他因素,往往會給予比利息還高的補償。如果正規的金融機構能夠滿足農村發展的金融需求,那么這種非正規的接待需求往往就會少很多。民間存在這種借貸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農村金融供給存在的問題。根據調查統計,當前農村借貸的比例能夠得到43.8%,分析數據來源這些借貸往往存在于農村兄弟姐妹之間。
(五)金融產品有待多樣化
農村金融網點的主要業務是存取款和小額貸款,根據統計,農村家庭持有金融股票、基金、理財產品的比例僅僅是1.6%,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消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升,但是與此能夠與農村發展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卻相對缺乏。
二、供給側改革視野下農村金融供給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有效抵押品不足
農村金融貸款需要有效的抵押品,但是實際農村貸款中卻缺乏有效的抵押品。一方面農村貸款中能夠抵押的物品選擇范圍比較小,金融機構在選擇抵押品時比較喜好不動產,例如建筑物等,并不偏好農業機械產品,農產品本身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也不足以成為有效的抵押品,農村金融貸款中能夠成為有效抵押品的物資相當匱乏。此外,對于有效抵押品的難度也比較大,農村抵押品一般缺乏可以登記的機構和評估機制,此外,抵押交易中心也缺乏,不能充分體現抵押物自身的表現能力。
(二)信息溝通交流不暢
影響農村金融發展的另外一個因素在于信息對接不夠流暢,農村住宅分布一般比較分散,金融信貸過程中金融機構要想獲得借貸人的有關信息則要花費一定對成本,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金融機構開展借貸業務的積極性。農村信息公開性比較差,即使是大規模的生產企業在信息方面也缺乏公開性,信息的不透明給金融機構獲得信息帶來一定的難度,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金融機構往往會因為難以獲得有效的信息,不能充分了解借貸人的信用情況,以致影響金融工作的開展。此外,金融接待工作即使能夠成功交易,但是由于缺乏對債務人的監督最終會面臨一定的風險。
三、供給側改革視野下農村金融供給的優化路徑
(一)強化自身優化功能
農村金融發展中要注重構建多元化的組織體系,除了保障現有的政策性、商業性之外,還要能夠結合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完善金融組織市場、監管體制,通過和互聯網之間的融合,讓更多的金融結構能夠積極主動的涉及農村金融發展,以此形成組織完備、責任分明的農村金融發展體系。要注重建立制度有序,具有一定競爭格局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結構,要能夠改變當前金融結構過于單一的局面,將更多的機構融入農村金融發展中。改善當前農村金融機構過于注重商業性的局面,當前,農村金融市場往往主要是農業銀行、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機構。要能夠通過一定的政策、市場化的手段將更多的機構納入農村金融發展中,強化農村金融發展的競爭力,優化農村金融市場結構。注重農村金融組織種類的多樣化,并保證其合法性地位。通過相應的法律手段,保證農村金融的各項業務受到法律的保護,以此維護良好的金融發展秩序。還要注重擴展金融組織的分布空間和涉及范圍,形成系統的農村金融市場發展體系。
(二)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
農村金融產品要注重創新,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要能夠以需求為導向,以科學為原則,在對客戶需求進行了解的基礎上對農村金融產品進行創新,以此強化農村金融供給。此外,要能夠建設金融、保險、證券等多種多樣的協同機制,以此形成金融產品的多樣化。堅定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發展特點設置金融產品,以惠農為主。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主要是以信托為主,以電子金融等現代化的產品為依托,滿足農村金融的多樣化需求。還要探索農業投資基金、政策性風險基金等,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壓力問題。加強農村金融服務方面的創新,首先,要注重農村金融相關基礎設施的構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惠農、便民的政策。還要能夠加大對農村金融人才的培養,提升農村金融自身的服務效率。對農村金融信貸市場不斷完善,形成功能明確、分工明細有序的競爭市場,更好地保障農村金融市場良好局面的形成。
(三)強化農村金融風險監管機制
農村金融風險的控制方法主要是通過提升自身產業效益以及在外力幫助下實現。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產業效益,首先要能夠在農業生產規模和科技發展結合起來,還要在政府干預下和市場發展結合起來,通過金融機構、科學手段以及政府引導下等以此提升農業產業效益。外體提升的方式方法主要是通過相關銀行之間的協同發展,完善保險制度盡可能地降低銀行在農村金融業務方面的風險。此外,通過產權登記的方式明確農業生產所具有的主體權,拓寬農業生產自身規模,最大可能降低風險。建立完善的保護機制,以信用組織、保險協會、企業等共同協作的基礎上,強化農業生產和服務,提升整個農業生產的信用,降低可能存在的風險。利用靈活的金融工具,強化農村金融機制。
(四)強化政策引領作用
農村金融發展中要充分發揮農業產業相關政策作用,以提升農村綜合競爭能力為目標,鼓勵農業生產的生態性發展,創新農業生產鏈,并應用政策、經濟、法律等手段將農業生產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以此實現農業產業相關政策的協調發展,提升農業自身生產效率,為優化農村金融供給提供堅實基礎。調整相關的財稅政策,應用政策引導農村金融產業發展,形成農村金融發展良好秩序。合理使用獎勵、補貼的方式發揮相關的政策的作用,確保財稅 政策的落實。加強農業保險、信用的實施力度,確保農業金融實施的有效性。建立健全農村資金整合制度,發揮農村資金鏈在金融發展中的作用。完善貨幣政策,通過實施差別化金融制度,促進農村金融業務在各個地區實現平衡、均化的發展。
結語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農村金融發展中要緊跟時代發展需求,根據自身發展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在對農村金融產品進行豐富的同時,還要盡可能的創新服務方式,以此更好地滿足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需求。農村金融發展中要能夠在深入分析農村地區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做好相關政策引導,更好的完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發揮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史小艷.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路徑創新研究[J].經濟論壇,2016(07):38-42.
[2]閆萍.淺議金融服務農村供給側改革[J].現代金融,2016(06):20-21.
[3]高東光,高遠.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怎么改[J].人民論壇,2017(31):118-119.
[4]韓艷華.供給側改革視野下農村金融供給的優化路徑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8(07):5.
[5]武明成.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的路徑探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1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