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
摘要: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機構的重要部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金融行業的全面發展,對國家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互聯網金融具有較高的風險,對于其更好地發展產生了阻礙作用,因此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規制,并建立完善的對策合理解決其風險顯得十分必要。本文就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及其發展路徑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與探究,并提出相對應的風險規制對策,希望能夠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發展路徑
一、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的必要性分析
互聯網金融是以互聯網企業與傳統金融機構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所實現支付、資金融通以及投資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屬于金融業務的范疇。雖然互聯網金融具有較為先進的運行模式,但是其自身的運行存在諸多風險,只有做好其風險的規制才能夠為其更好地發展打好基礎。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的必要性總結如下:
1.有助于更好地打擊互聯網金融詐騙
我國互聯網金融雖然起步并不是太早,但是其發展的速度非常之快,根據相關的資料信息可知,在2016年我國網貸行業的交易量達到了20638.72億元,比2015年增長了110%。互聯網金融具有比較先進的交易渠道和交易形式,為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推動了我國經濟的良好發展,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其自身也具有較多的問題,使其區域性風險、系統性風險等層出不窮。如果不對這些風險進行詳細分析,并構建完善的規制對策,勢必會導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受到影響,不利于其更好地發展。因此,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規制,構建完善的風險規制對策對于打擊互聯網金融詐騙,規范化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路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有助于更好地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互聯網金融行業是否能夠健康持續發展受到了社會的持續關注。2016年李克強總理就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進行了分析,提出應當規范化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路徑,這也是他第四次就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方面的事項進行關注。由此可見,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背景下,做好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恰當管理,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科學地發展何等重要。同時,就當前的情況看,我國互聯網金融規制方面的研究者并不多,研究內容較少,在該方面還存在較大空白,因此只有加強該方面的分析與探究,積極彌補該方面的空白,才能夠為互聯網金融的良好發展打基礎,推動其健康持續發展。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互聯網金融風險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應當對其進行全面化剖析,找出每一個環節的風險因素,并進行探究。具體來說,互聯網金融風險產生的原因總結如下:
1.法律監管體系缺失
雖然我國互聯網金融取得了較快的發展速度,但是我國該方面的法律體系并沒有跟上其腳步,明顯存在立法滯后的現象,這就導致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無法得到全面地管控,使得風險接連不斷。就當前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來看,關于互聯網金融方面的規定并不多,并且在監管規則方面也基本沒有法律可以參考和依據,這對于互聯網金融的規范化發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首先,要想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應當對消費者的權益進行良好地維護,并構建科學化的信息網絡安全保護機制,金融隱私維護體系、社會征信體系等等,顯然我國在該方面的法律規范并不完善。其次,我國當前有很多關于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的制度通常只是宣示性的條款,無法起到實際效果,而且也沒有針對違規行為構建科學化的處罰體系,這就使得僅有的互聯網金融法律規范流于形式,無法起到風險防范的作用。
2.缺乏明確的監管機構
當前我國針對互聯網金融方面的監管機構并沒有得到明確,并且在監管中,相關的監管主體也仍然是采用傳統性的監管體系,這種監管體系明顯與當前的金融市場發展狀況不符合,這就使得互聯網金融監管無法更加全面和科學。同時,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機構不能從根本上針對互聯網跨業務、跨區域、跨市場所帶來的問題進行合理解決,同時在解決該方面問題的時候往往會出現監管重疊、監管缺失等方面的現象,這就不利于監管效率的提升。另外,監管機構不明確,執法不夠科學等,也導致相關的監管體制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不能切實發揮自身的監管作用,甚至還會產生無人監管以及多頭監管的情況。
3.互聯網金融誠信體系缺失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銀行還沒有將互聯網金融誠信體系納入到自身的征信體系中,如某些電商小額貸款機構以及新型信貸平臺中的部分信貸數據等等還沒有得到全面的約束,沒有納入到征信體系中,這就無法更好地推動征信系統的合理使用以及征信信息的共享。從而容易使得金融機構無法對借款人的信息進行全面性了解,導致其自身發生呆賬、壞賬的幾率增加,推動了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產生。
三、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以及其具體的發展路徑
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是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更加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為互聯網金融營造良好運行環境的重要途徑。具體來說,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及其具體的發展路徑總結如下:
1.做好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的立法
做好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的立法,能夠推動互聯網金融交易更加規范,使得其能夠有法可依,同時,能夠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對互聯網犯罪行為進行嚴厲地打擊,推動互聯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首先,我國政府應當對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方面所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分析,并根據其具體的發展情況制定合理的監管體系,使得監管體系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有效規范化其發展過程。其次,要針對互聯網金融平臺制定全面的規章制度,從投資人的權益維護、風險防范等方面入手合理進行風險的監管,使得每一個風險因素都能夠得到有效地約束,有相對應的監管體系進行參考,合理進行其風險規制,推動互聯網行業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
2.建立規范化、明確化的監管機構
當前,國外基本上都建立了比較科學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機構,能夠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科學地監管,而我國在該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監管機構不明確,使得監管的效率低下。因此我國政府應當加強監管機構的建立,明確化監管主體,推動監管效果的不斷提升。比如可以借鑒美國該方面的經驗,對我國的監管機構進行明確,具體來說,美國所構建的監管體系是兩級多頭型的,能夠從各個州以及聯邦兩個方面入手對相關的金融平臺進行監管。我國政府也可以對其中有利的方面進行借鑒,不斷完善我國的監管體系。同時,還應當對不同監管主體的監管職責進行明確,做好區域的劃分,以及范圍的劃分,避免出現重復監管或者監控空白的現象。另外,政府應當鼓勵各個監管主體積極執行新的監管體系,依據具體的監管職責行事,確保監管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提升監管的整體水平。
3.推動用戶以及企業安全意識的有效提升
互聯網金融監管單靠政府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離不開用戶以及企業自身的努力,只有在加強政府監管,構建完善化、規范化監管體系的同時,推動用戶以及企業積極參與其中,共同構建規范化的監管體系更好地規制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因此這就要求用戶以及企業應當增強自身的安全意識,及時了解和發現互聯網金融所存在的風險,并及時進行風險的預防。同時,提升用戶以企業的安全意識,也需要國家積極加強宣傳和教育,讓更多的人對互聯網金融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明確其中的優勢,并知曉其中的風險,合理決定是否參與。同時,讓更多的人能夠掌握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的方法,為其更加高效地發展做基礎,構建規范化的交易平臺,推動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實現更好地發展。
4.規范化風險內控機制,并健全征信體系
首先,應當注重區塊鏈、大數據等方面技術的運用,大力培養信息安全、數據分析等方面的人才,推動風險防控水平的有效提升。其次,對互聯網金融平臺以及電商等方面的數據庫資源進行合理地整合,建立規范化、完善化的個人信用評估體系,并建立相對應的征信體系,推動風險防控機制的不斷完善。另外,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管理框架進行完善,提升識別風險、預警、處置風險的能力,推動互聯網風險應對能力的不斷提升。
結束語
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如風險方面的問題、發展路徑規范化方面的問題等等,導致其發展陷入困境,而我們只有加強風險防范意識的提升,并構建合理的風險規制體系,才能夠對其中所存在的風險進行預防,推動互聯網金融的良好發展。因此,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規制,并構建規范化的規制對策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圣美.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路徑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9):28-29.
[2]田仁德.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探討[J].江西警察學院學報,2016(03):23-29.
[3]張斌.互聯網金融規制的反思與改進[J].南方金融,2017(03):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