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我國天然氣供給與需求關系的不斷變化,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改革從未停止過腳步,但是,整個改革過程中天然氣價格的形成機制都帶有濃厚的政府管制色彩, 各個環節價格的最終決定權都在政府手里,這不符合市場規律。本文以政治經濟學原理為指導,建議在完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方面采取三個方面的措施,即:實行上游、中游、下游分段定價,實行能量計價,以及增加調價頻率,由此,既能體現市場經濟環境下天然氣這一商品的特性,又符合市場經濟原理和規律。
關鍵詞:供求關系;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
我國油氣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從來沒有停止過,油氣價格形成機制也一直在不斷完善。2013年6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關于調整天然氣價格的通知》指出,從2013年7月10日起對天然氣價格進行調整:價格管理由出廠環節調整為門站環節,門站價格為政府指導價,實行最高上限價格管理,“一省一價”;居民用氣價格不作調整;非居民用氣區分存量氣和增量氣,增量氣價格按照廣東、廣西試點方案中的計價辦法,一步調整到2012年下半年以來可替代能源價格85%的水平,并不再按用途進行分類;存量氣價格分步調整。此次天然氣價格機制的調整是在2011年廣東和廣西實施天然氣價改試點、2012年四川實施全省統一最高門站價格后,天然氣價格改革在全國的鋪開。與廣東、廣西價改試點方案相比,此次價格調整最大的不同是對存量氣和增量氣的區分。根據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煤制天然氣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顯示,天然氣價格改革一直在提速。總的來說,我國天然氣價格改革的總體思路未變,仍為“市場凈回值法”;可替代能源仍為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LPG),二者權重仍分別為60%和40%,掛鉤比例由試點的90%調整為85%;對于業界關心的調價周期、峰谷氣價等問題并未涉及。
根據政治經濟學原理,供求關系是決定市場產品價格的核心因素。2017年中國一度出現的“氣荒”讓大家開始關注中國的天然氣供需狀況。需求方面,2017年11月,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猛增,同比增長19%。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預計未來幾十年將出現最強勁的需求增長,到2040年或將躍居全球第二位。供給方面,標志著我國在油氣進口方面打破制度門檻的新疆廣匯2013年天然氣進口的成功實現,2014年國家針對天然氣行業陸續頒布的保障天然氣生產和供應的九項法律,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油氣產業提出改革發展要求后,國務院及相關部門連續出臺的利好政策等等,都促使我國的天然氣產量顯著提高,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步伐加快。預測顯示,到2040年,國內天然氣的產量也將增加一倍。但是天然氣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它必須通過長輸高壓管道和地方配氣管網才能從生產領域轉移到消費領域,而管道運輸和配送一般被認為具有自然壟斷性質。如果經營天然氣管道運輸和配送業務的公司不向他人開放管道運輸和配送系統,就會形成天然氣公司對其所服務的市場壟斷。
因此,目前我國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帶有濃厚的政府管制色彩,無論是上游的天然氣生產,還是中游的管道運輸、下游的燃氣銷售等各環節都是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價格的最終決定權在政府手里。從總的定價方式看,現行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是在產品單位成本的基礎上,按照一定加成比例計算確定單位產品利潤,再考慮單位產品稅金來確定產品價格,是一種以成本為導向的定價方法。這種定價方式比較適合天然氣產業及市場發展、發育的早期,沒有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階段。隨著天然氣產業迅速發展、上游生產廠商和管道輸送方式增多、現階段市場特征的變化,這種定價機制的弊端越來越突出,這些弊端不解決,天然氣市場就不可能健康發展。
目前,在上下游沒有形成充分競爭的條件下,天然氣價格仍然需要政府監管,維持當前這種管理體制有利于統籌兼顧各方利益,制定合理的價格,也就是說,關于天然氣價格的管理體制是合理的,需要變革的是天然氣價格的形成機制。根據上述我國天然氣市場的特征和價格形成機制存在的問題,結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在2016年8月發布的“國家發改委關于加強地方天然氣輸配價格監管降低企業用氣成本的通知”、2017年6月發布的“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加強配氣價格監管的指導意見》”、2018年5月發布的“國家發改委關于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方案的通知”,建議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科學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
一、實行分段定價
各段定價時結合本段的實際情況和特點考慮不同因素進行合理定價。天然氣從上游的生產到最終的用戶消費,可以分為上游環節、中間環節和下游環節。在確定上游階段的天然氣價格時,應建立與進口氣價、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的聯動機制,理順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系,既要體現天然氣資源的稀缺性,又要協調與替代能源市場之間的合理關系,形成合理的比價;中間環節的天然氣價格由管道運輸價格+配氣價格組成。因為該兩項收費與替代能源和進口氣價格沒有關系,只與投資和管理有關系,鑒于天然氣的特殊性,因此采用成本加成的辦法制定價格是比較合理的。下游環節終端銷售價格的確定則要結合城市燃氣用氣價格上下游聯動機制和居民用氣階梯氣價機制加以綜合考慮。一方面,天然氣價格與替代能源及進口氣價的掛鉤聯動機制形成后,上游天然氣價格可能隨替代能源價格和進口價格的變化而經常變化,為確保終端城市燃氣公司的正常經營,建議建立城市燃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實現同步調價。另一方面,隨著天然氣價格與替代能源價格掛鉤機制的形成,必然會造成天然氣價格上漲,城市燃氣作為公用事業產品,作為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之一,需求彈性較小,公益性明顯,關系國計民生,牽一發而動全身,可能會影響部分低收入階層生活的改善。因此,為推動天然氣價格改革、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解決供氣峰谷差問題,促進天然氣上下游協調發展,確保天然氣平穩有序的供應,建議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實行“階梯氣價”。“階梯氣價”是指根據居民用氣量的多少變化實施有區別的階梯價格。對居民生活用氣實施階梯定價是一種社會福利。“階梯氣價”的制定必須要兼顧國家、天然氣生產與經營企業和民眾的利益,其中民眾利益居首要位置。在合理確定居民生活用氣量,不增加普通民眾負擔的前提下,拉大階梯氣價的差距,做到用氣公平,在促進節能的同時,讓民眾滿意,并達到節約能源等公益性目的。
二、實行能量計價機制
氣源的多元化使得體積計量計價的方式已不適應市場的需要,國外如歐洲、美國等普遍采用的是能量計價法。隨著新疆的煤制氣和山西的煤層氣進入干線管網,這部分氣的熱值與常規天然氣有較大的差值,按熱值計量計價已成為中國天然氣價格改革一個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采用能量計價有以下一些優點:首先,體現了天然氣商品的價值和屬性,是天然氣流量計量和計價發展的必然方向;其次,在我國推廣實行天然氣能量計量不僅是與國際慣例接軌和引進國外天然氣資源的必然要求,同時也利于保護天然氣生產商和消費者的利益,實現公平交易;最后,實行能量計價有利于優化現在不盡合理的天然氣消費利用結構,促進用戶節能降耗。因此,應加快改革全面推行能量計價方式。
三、增加調價頻率
由于國際油價、氣價經常性變化,國內其他可替代能源價格如煤價的變化也頻繁。為使天然氣價格更加與市場相適應,應增加調價頻率,建議先期可一年一調,逐步過渡到一個季度調整一次。
總之,天然氣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其價格的制定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這些因素除了天然氣的需求與供給,還包括天然氣資源量、生產成本、進口成本、消費量、用戶價格承受能力、用戶用氣規律、社會資本平均利潤率、國家相關政策、國際市場通行規則等,只有把這些因素綜合考慮,才能制定出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合理的天然氣價格。
參考文獻:
[1]劉毅軍.中國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演變及趨勢[J].天然氣工業,2015(04):110-111.
[2]高興佑.我國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及改革路徑[J].價格月刊,2016(01):12-13.
[3]李莉,郭焦鋒,李維明.中國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總體思路[J].中國發展觀察,2015(02):77-79.
[4]毛家義,舒紅.我國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路徑研究[J].天然氣技術與經濟,2016(08):94-97.
作者簡介:
毛蓓蓓(1983- ),女,中國石油與天然氣集團公司西氣東輸管道公司財務處會計,信息科科長,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