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瑋 陳曉賢
摘要:本文主要從筆者所在高校的畢業生就業數據著手,分析“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了解“一帶一路”倡議以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變化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思路和建議性意見。
關鍵詞:“一帶一路”;外語院校;就業對策
從2013年“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提出,到2015年《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的發布等一系列舉措,對沿線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都產生相應影響,也勢必影響到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變化,這些變化涉及就業區域,工作方式等方面的變化。浙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圈定的五個省(直轄市)之一,本文以分析筆者所在外語院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情況,為國家和地區的教育政策以及高校的人才培養方式和內容提供政策參考和建議。
一、畢業生就業基本狀況
(一)初次就業情況
根據筆者所在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情況分析,近3年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保持平穩狀態,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等幾個專業就業率較高,但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專業之間就業情況也出現差異現象,特別是朝鮮語、日語、阿拉伯語等專業受外部環境影響,就業率相對其他專業稍微偏低,與本專業匹配度較高的職業更低。
(二)就業地區流向
從近3年畢業生就業地區流向來看,畢業生主要選擇省會城市上海、北京、廣州、杭州、南京或發達的地級市深圳、寧波、溫州、蘇州等地就業,其次是縣市級和普通地級市就業,省外畢業生主要選擇回生源地就業。
(三)就業單位性質
從就業單位性質流向分析,畢業生主要以浙江省內外經外貿企業為主,每年進入機關、高等教育單位、中初等教育單位、醫療衛生單位、其他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三資企業等企業就業人數約為總人數的6%-7%。其余超過80%的畢業生從事中小型民營、外經外貿企業等工作。比如,俄語專業畢業生,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數較少,主要還是從事于外經外貿企業或出國留學。
(四)就業趨向多元化
近3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趨向呈多元化發展。主要體現在出國留學就業和畢業生初次創業率兩個方面。學生出國留學和出國工作人數歷年呈現上升趨勢,從3.6%上升到4.14%;創業人數0.58%上升到3.07%。
二、畢業生就業狀況分析
(一)從就業數據來分析,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院校的就業狀況保持良好趨勢,特別是歐美語種就業狀況優勢明顯,而中東和韓國等國家語種就業,除政治因素外,還涉及國家政策效應的滯后性,有待進一步的跟蹤和分析。與此同時相關專業的跨文化就業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畢業生主要就業地集中在沿海和大城市,在中小城市和西部就業空間有待開發和就業服務單位主要為中小型民營、外經外貿企業的特點,對高校教育教學和就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新的舉措和機制先適應。
(三)國際化和創新創業是“一帶一路”背景呈現的新特征,從數據看基本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從畢業生數據分析,數量和質量均有提升的空間。高校國際化和創新創業工作方面仍然任重道遠。
三、就業服務模式創新提高策略
(一)積極創新適應對外經濟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堅持應用型辦學定位,以服務地方對外經濟需求為辦學追求,積極探索創新改革人才培養工作模式,全面實施“外語+”的人才培養戰略,讓外語專業的學生具備扎實外語專業知識的同時,比較系統地掌握商務、經濟、管理、新聞傳播等方面的知識;非外語類專業的學生在學好本專業的同時,比較全面地掌握外語應用能力,以滿足經濟 社會發展對多樣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努力拓展適應對外經濟需要的實踐育人的新途徑
學校堅持從適應對外經濟建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出發,構建“政府-學校-企業-協會”合作平臺。及時掌握和了解政府的相關經濟和就業政策,企業的對人才相關要求,就業相關協會的就業信息,全面提升高校就業服務的層次,以適應“一帶一路”倡議對人才需要的變化。
(三)努力建設為學生多元發展的國際合作平臺
學校積極推進國際化建設,為學生的多元發展提供了平臺。除繼續開拓歐美高校的合作模式外,適時開設沿線“一帶一路”國家語言專業,有效開發“一帶一路”沿線高校的優質資源和國際合作。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策略,鼓勵學生到國外留學就業,吸引國外人員來國內高校留學和交流。
參考文獻:
[1] 王藝靜.“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外語人才培養研究[J].高教學刊,2016(09)
[2] 蔣道超.培養外語人才服務“一帶一路”倡議[N].人民政協報,2015(06):11.
[3]周列.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外語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社會適應性[J].中國外語,2011902)
[4]李楊,劉翠鳳,呂維忠.“一帶一路”背景下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需求分析[J].高教學刊,2015(11)
作者簡介:
凌瑋(1980- ),男,漢族,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
陳曉賢(1984- ),女,漢族,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