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瓊



摘要 目的:探討在胃腸外科護理中實行品管圈活動(QCC)的意義。方法:收治手術住院患者190例,分為常規組(96例)和觀察組(94例)。常規組患者接受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QCC。比較兩組效果。結果:觀察組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 QCC施行后護理質量顯著優于施行前(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QCC符合胃腸外科護理要求,具有減少術后不良事件,緩解護患關系,促進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作用。
關鍵詞 品管圈活動;胃腸外科;護理質量;滿意度
品管圈活動(QCC)源于日本,在21世紀初傳到我國,它的靈活多變、整體評估及持續質量改進等內容正好與我國醫療行業相吻合。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醫院與醫院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良好的護理質量成為醫院的核心競爭加[1]。同時,QCC為醫院護理工作質量改進提供了新思路。為此,我院于2015年5-12月在胃腸外科實行QCC,效果理想,現匯報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5-12月收治手術住院患者190例,分為常規組(%例)和觀察組(94例)。常規組男41例,女55例;年齡35~58歲,平均(48.95±1.84)歲:病理類型:直腸癌30例,結腸癌40例,胃潰瘍26例。觀察組男40例,女54例;年齡35~59歲,平均(48.9±2.84)歲;病理類型:直腸癌28例,結腸癌45例,胃潰瘍2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住院時間>4 d;②已經手術治療;③非聾啞患者。
排除標準:①抑郁癥患者;②傳染病患者;③住院期間接受;2次手術患者。
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本科室常規手術住院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接受QCC,具體內容:(1)職能劃分:本次活動以胃腸外科為中心,按照醫院QCC活動及步驟要求,實行QCC。護士長擔任本次QCC主要負責人,由護士長選取2名資歷較深的護士為副組長,同時將有意愿參加的10名護理人員納入QCC為組員。護士長就本次QCC內容、原則、評價指標等繼續分析,制定相關內容。召開QCC探討回憶,各個組成人員諫言獻策,提出修正意見。將“持續質量改進”作為工作、學習任務,布置給組員,組員尋找相關資料予以整合;護士長就組員提供的材料展開分析,制定質量改進策略,同時詢問其他有經驗的同行業人員,吸收及借鑒。(2)開始執行:首先護士長帶領小組成員對胃腸外科現有護理措施進行評估,收集整合護理中易出現的問題后,開展小組探討,制定具體的解決措施。談論主題不能過大,應符合當前科室實際,討論決定將“提高護理質量,預防并發癥”作為本次QCC活動核心。護士長就此制定了具體的護理改革策略及評價指標。其次為質量改進,護士長帶領QCC小組成員深入實際整改工作。①宣傳疾病知識:本次QCC活動宣傳疾病知識不僅包括護理人員口頭宣傳,更將視頻宣傳、手冊宣傳納入其中。護理人員在患者住院第1天對其進行口頭宣傳腸胃知識的同時,給予患者健康知識手冊;組織患者一同觀看腸胃知識視頻等。②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動態:采用“專項監測”方法檢測手術常出現的并發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如消化道出血、創口感染等。③持續護理跟進: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再教育,將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者,并要求患者重復口述,加深患者印象;同時,定期展開回訪,通過電話、微信、QQ等措施詢問患者情況,解答患者疑惑等。(3)后期操作:對QCC效果進行評估。階段的任務完成后,護士長對其進行評估,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發現工作中的優點;召開小組會議,將問題提出,讓QCC小組成員討論,尋找解決措施。表揚優點,鼓勵QCC護理人員再接再厲。
評價指標及方法:觀察比較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①護理質量評分:本次評分標準為我科室自制QCC護理質量評分,每個選項總分10分,分數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較好,護理人員職業素質越好,表明護理質量越好。②護理滿意度:本次護理滿意度接受匿名評價方式,評分內容為胃腸外科常涉及的100項護理工作內容,患者隨機選取50項進行評價,選項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統計學方法:使用EpiData 3.1軟件初步錄入數據,用SPSS21.0軟件做統計學處理;以(x±s)形式錄入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結果用t檢驗;%進行計數資料表示,用χ2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不良事件3例,并發癥2例,不良事件及并發癥共發生5例(5.32%)。常規組不良事件7例,并發癥5例,不良事件及并發癥共發生12例(12.50%)。觀察組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1。
QCC實施前后護理質量評分比較:QCC實施后護理質量總評分較實施前明顯提高,QCC實施后護理質量顯著優于實施前(P<0.05),見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3。
討論
胃腸外科不同于其他科室,該科室患者病情復雜,治療特殊。因此,需在腸胃外科實行高效、優質的護理措施[2]。以往護理部門的質量改進多依靠行政的強制措施,醫院或科室管理者使用行政職權強制性命令護理人員必須參加某項活動,雖在短期內效果突出,但長期效果尤其是護理部門的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收效甚微。QCC活動與傳統護理質量改進措施不同點在于極大發揮人的主觀意識,通過自主參加、主動學習、主動改進等措施,修補現有護理缺點,進行質量改進[3]本文研究結果表示,接受QCC觀察組其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較少,發生率僅為常規組的1/3,說明在腸胃外科護理中實行QCC具有降低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發生率的作用。從護理質量改進情況來看,實行QCC前,腸胃外科護理質量較差,尤其是文書書寫、藥品擺放。在實行QCC后,護理質量各項指標評分顯著提高,提示QCC活動在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作用確切。從護理滿意度來看,護理前腸胃外科的護理滿意度僅68.75%,遠遠低于QCC施行后90.43%,這表明QCC在提高護理人員參與工作的積極性基礎上,通過不斷學習,自我進步等措施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腸胃手術后不良事件,優化腸胃外科護理態度,從而緩解腸胃外科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矛盾,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QCC在優化護患關系、降低手術不良事件、提高胃腸外科護理質量改進上作用理想,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游,李菊花,王萍萍,等.品管圈活動在提高神經外科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中的效果觀察[J].江蘇醫藥,2015,41(7):859-860.
[2]楊以霞.普外科開展品管圈活動提高患者滿意度及降低患者術前焦慮評估[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10):1534-1535.
[3]高顯妮,段艷霞,楊明.品管圈活動對普外科住院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藥,2016,26(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