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憶靈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上海 200444)
我國的民間音樂千百年來流傳于我國各民族的聚集地,在民間有深廣的影響,并且與我國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民間音樂主要包括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等。民間音樂主要有這樣幾個功能:社會功能、娛樂功能、教化功能、抒情功能。
民間音樂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民間音樂的功能體現在調節家庭、鄰里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傳承社會美德中,例如祁陽民歌《一根燈芯光不燃》。
2.民間音樂具有交際功能,例如湖北民歌《龍船調》。
3.幫助人們在團體中形成凝聚力。如勞動號子,幫助勞動人民在枯燥乏味的勞作中形成一種共同勞作的凝聚力;又如我國許多民族每逢年關或者重大節日,都會的歌舞活動,如苗族的花山節、彝族的火把節等,這些民間音樂文化活動在娛樂的同時也為一個團體帶來凝聚力以及人們的歸屬感。
從漢代開始,民間帶有娛樂功能的民間音樂則很明顯地以百戲表現出來了。百戲除了歌和樂以外還包括了魔術、幻術、雜技、武術、歌舞、雜樂等藝術,廣泛受到群眾的歡迎和喜愛。具有娛樂功能的民間音樂還有說唱藝術,如評彈、道情、變文、貨郎兒、陶真以及戲曲藝術。這些民間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十分強的親和力和草根性,為群眾帶來快樂。
除了以上提到的民間藝術形式,還有伴有舞蹈的民歌,如云南民歌《采茶調》,豐富了百姓的勞動生活,譜例如下:

上文曾提到,早在南北朝時期,佛教音樂由于社會動蕩在民間蓬勃發展,擅于歌唱的高僧以歌唱的形式傳播教義。僧人們以歌唱的形式對群眾進行教化甚至影響了人們的行為。
除此之外,民間音樂的教化功能也能規范人們的行為。其中不乏許多民間歌曲表達長輩對孩子的囑托,或是妻子對丈夫的勸解,也有人們對歷史人物或是歷史事件、生活常識、婚姻觀、人生觀以及革命思想的教育功能。例如四川民歌《唐朝有個薛丁山》,以簡單的歌詞告訴后輩們唐朝薛丁山這一人物曾經造反,使百姓生活不得安寧。
民間音樂的實用功能是指民間音樂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祭祀音樂、儀式音樂,如紅白喜事等。帶有實用功能的民間音樂還有民間歌曲,如勞動號子——人們在勞作時唱的歌曲,以唱歌的形式來提高勞動農民的干勁、提升勞作的趣味性并提高勞作的效率。除了勞動號子外,搖兒歌也是具有實用功能的民間歌曲——搖兒歌是婦女哄幼兒睡覺時哼唱的一種歌調,唱詞多是虛詞,曲調多次循環往復,聲音越來越弱直至孩子入睡,如廣州民歌《噯姑乖》。
民間音樂的抒情功能則是指民間音樂具有抒發人們情感的作用。例如山西民歌《走西口》則抒發了一位新婚妻子對丈夫的不舍和對現有生活狀態的不滿之情。又如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抒發了對家鄉的贊美之情。也有人們為了反抗封建統治階級政治上的壓迫以民歌的形式發泄心中的憤懣和怨恨而產生的民歌。也不乏人們對共產黨的擁護之情,如四川民歌《我隨紅軍鬧革命》。
民間音樂的抒情功能有助于人們建立健康的心境,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緩和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因為遇到了困難而產生的緊張、不滿、壓抑等情緒。
我國民間音樂是我國人民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它在人民的生活中生存、發展與繁榮,滿足廣大勞動人民的精神需求,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民間音樂文化在千百年來的歷史發展中生生不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無法割舍。因此,繼承和發展中國民間音樂,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廣大人民的責任。中國民間音樂具有獨特的社會價值,促進我國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民族共識,形成了民族文化認同感,更有助于建立我國的文化自信,這正是我們學習并傳承中國民間音樂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