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進方,宋瑤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廣東廣州510925)
褶皺元素是服裝設計創作中常用的元素,是一種塑造服裝造型的手段。我們可以通過揉、捏等手法使面料呈現一種新的形態,從而塑造出服裝的各種造型,使服裝具有三維的立體效果。本文主要從褶皺的設計、工藝以及材料出發,探討褶皺在服裝中的裝飾藝術和應用途徑,在借鑒褶皺大師三宅一生的設計的基礎上,用新的設計手法,如堆、折、疊等,使褶皺自身的可塑性發揮到淋漓盡致。
研究發現,在古埃及時期,褶皺就已被應用于當時的服裝中了,當時流行著一種純粹由定形褶制作的服裝,叫做Cal asi ri s,但是由于制作難度大且面料稀少,這種服裝僅供皇室使用。古希臘時期,褶皺再次發展,在這一時期,人們用棉和麻等纖維紡布來制作服裝,當時的褶皺主要是自然形態的垂褶。由于服裝寬大累贅的這一弊端,不利于日?;顒?,人們不得不用腰帶將衣服扎束起來,因此形成了這種自然隨性的褶皺。文藝復興時期,褶皺得到了再次發展,這時的褶皺主要運用在女性的襯衫或襯裙上,將面料邊緣折疊固定,產生密集排列的細褶[1]。洛可可時期,有一種叫Fl i ng Gown的裙子,其結構是從背部的肩膀處開始排滿了箱形的褶皺,而后一整排的褶懸垂到地面,盡顯華麗的同時凸顯了女性曼妙的身姿,飄逸而又柔美。而在我國古代,褶皺也而被廣泛應用到了服裝當中,在漢代,出現了一片式的褶裙,并成為婦女們最日常的穿著。
20世紀以來,褶皺更是被設計師們運用于各式各樣的服裝中,設計出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直到今日,褶皺元素仍是時尚界的寵兒,作為經典的設計元素,有著不可撼動的時尚地位。
2012年秋冬上海時裝周發布會上,本土品牌ZIX GUAN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此次發布會的系列服裝是以女殺手ki l l ers為靈感。以皮革融入蕾絲、紗之類的面料,使女性擁有力量感的同時,又不失優雅的女人味。用皮質打造的長款晚禮服、力挺的領口和結構感十足的肩部設計以及帶有軍裝感的特務裝是此次系列的特色,塑造了一種嚴峻冷酷的殺手形象。2014秋冬巴黎的秀場上,英國鬼才設計師Garet h Put h將內心的科幻發想全部釋放出來,以白色、銀白色、米白色為主色調,現場儼然移動的科學實驗室,白色的繭形人、薄膜紙片人和塑料星人也能時髦的威風凜凜。還有圓頂高帽與發網的荒誕不經,襯托金屬紙與塑膠片、薄膜紙以及仿皮草塑造的冷酷線條,鞋子和褲子合二為一,盡顯冷酷時髦。
褶皺裝飾手法多種多樣,根據其在服裝上表現形式可分為規律褶皺和不規律褶皺兩大類,其中規律褶皺又可分為均勻褶皺、漸變褶皺、發散褶皺、二方連續褶皺、四方連續褶皺等等。不規律褶皺包羅萬象,譬如自然垂褶、波浪褶、波浪褶、花梗式褶、菱形褶、鏈式褶、卷縫褶、羽狀褶、荷葉花邊、流蘇等等,都是不規律褶皺。
褶皺的工藝處理手法一般可分為機器壓均褶、機器壓碎褶、抽碎褶、燙壓褶以及活動褶等。機器壓均褶需要在裁片上預先留出褶量,再借用機器的外力作用將面料壓出均勻的皺褶,機器壓褶的種類有很多,生活中常見的有工字褶、順褶、波浪褶等[2]。機器壓碎褶和壓均褶一樣,但壓出的褶皺則為不規則的碎褶;抽碎褶要先預留出褶量,然后再在縫制時通過抽線的方式將面料抽緊,使其收縮,再熨燙整理,使其形成隨意的碎褶。燙壓褶是將預留出的褶量定好位后進行縫制,再對皺位做燙死處理?;顒玉迍t與燙壓褶相反,不需做燙死處理。

圖1
構思是服裝設計的初始環節,在這一環節中,設計師不僅要確定服裝的造型、色彩、面料以及各種輔料,還要考慮設計是否符合實際,設計的服裝能否制作出來,制作出來是否符合人體等問題。譬如作品《凜》系列服裝設計,即是從電視劇《冰與火之歌》中汲取靈感,意在描繪一幅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嚴寒景象,人類在嚴酷的環境下艱難生存,以此景象為背景,來營造一種嚴峻冷酷的氛圍和視覺感受,并以此來傳達本系列服裝給人的冷靜、嚴肅而又沉著的內在感受。本系列服裝設計以同色系不同成分和質感面料的結合運用,通過褶皺的設計,使平面與立體結合,注重在胸口、袖子、下擺等地方做一些立體造型,呈現剛柔并濟的視覺效果。服裝以簡單的款式,結合褶皺的設計,表現出穿著者獨有的個性。(圖1)
作品《凜》中的服裝設計,整體結構采用不規則的設計手法,從衣片的不規則,到褶皺的不規則裝飾,同時用柔軟的TPU面料做一些例如飄帶、袖套等來進行裝飾,使之動靜結合,款式簡潔多變,充分展現穿著者的個性。
設計上追求細節的變化,褶皺的不同折法,如堆、疊、折等不同方式以及飄帶的設計,搭配上背心裙、背帶褲、不規則半身裙、廓形風衣等簡單而有廓形的款式,呈現剛柔并濟的視覺效果。服裝通過面料的色彩以及硬朗的輪廓來體現了系列的主題,白色、灰白色以及半透明的色彩和硬朗的輪廓塑造了威風凜凜的冷酷造型。
結構設計也是服裝設計的重要環節之一,服裝結構設計是將設計師所設計出的服裝分解成一片一片的裁片,并經過不斷修改,使其符合人體著裝要求,進而制作成成衣的過程。服裝在進行結構設計時,根據服裝的款式特征進行了相應的處理,在制作成衣之前計算了面料的洗水縮率以及熨燙縮率等,從而制作出適合人體穿著的成品服裝[3]。作品《凜》屬相對寬松適體的服裝,以不規則的基本款服裝為主,在袖子、下擺等地方做褶皺裝飾。從結構上來看,本系列服裝大膽的運用了四種面料進行拼接,通過平面打板的方式進行剪裁,將平面的布片轉化為適合人體著裝的成衣。在褶皺的制作上,運用了堆疊和折兩種方式,分別將棉麻、襯衣面料進行堆疊和折疊,使面料達到一定的立體效果。
作品《凜》系列服裝在材質的選擇上,運用了挺闊的復合面料以及柔軟度高的TPU面料,使剛與柔相結合,達到系列服裝設計所要求的效果。在一些部位,還需要運用布襯或紙襯來加強硬度,使面料更加挺闊有型。
另外,服裝設計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對面輔料的風格也具有一定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面料和輔料的時候要選擇符合服裝的整體風格,使之起到畫龍點睛的裝飾作用。在面料選材上主要選擇了挺闊的復合面料以及舒適、透氣性好的天然纖維面料,如棉、棉麻等。裝飾面料上,選用了柔軟度高的TPU面料。輔料的選擇上,選用了天然的貝殼扣、橡膠扣等,使面輔料的搭配相得益彰。
通過對褶皺服飾的歷史演變的研究,了解褶皺服裝的特征、種類以及制作褶皺的各種工藝流程,探討褶皺元素在服裝上的裝飾藝術及其應用途徑,得出了以下結論:
(1)褶皺在服裝上的裝飾應用藝術演變到今日,不斷融入了新的創意、新的方式,設計師們不斷探索,豐富和發展了褶皺的應用方式,并逐漸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壓褶的技術也不斷得到更新,從單一材料到多種材料,逐漸滿足了人們對褶皺面料的各種需求,同時也推動著生產力和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
(3)褶皺設計以歷史文化積淀為基礎,符合人體工程學和藝術美學,適合追求個性化服飾的消費群體,以系列設計形式吸引消費者,順應了我國服裝發展的潮流,滿足了現代人們對個性化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