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美琴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4-041-02
摘要 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思想內容,而且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也是馬克思追求的最終價值目標。當前新時期、新形勢下,用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來引導推動我國的基層工會建設,對動員我國廣大職工積極投身現代化建設以及中國夢的最終實現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馬克思 工會
一、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就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核心問題,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取向,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對人的終極關懷。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具有豐富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
社會關系是相對于自然關系而言的,它所指的是由一定的生產方式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展的核心內容實際上就是人的本質的全面發展“人的本質并不僅僅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關系實際上將最終決定著一個人能夠發展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同樣一個人的發展也取決于和他直接或者間接進行社會交往的其他一切個人的發展,因此人的本質的全面發展,也就是人的社會屬性即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而這其中最基本的社會關系主要包括了各種生產關系以及各種經濟關系。與此同時人的全面發展也是一個隨著社會關系的不斷豐富和不斷發展,由片面向全面、由不充分向充分的不斷完善逐步完善的歷史過程。在原始社會、封建社會以及資本主義社會中各種狹隘的社會關系決定了人的社會關系只能是處于一種被限制、被束縛的不自由狀態,因此只有在完全消除了社會關系的各種限制、束縛之后,才能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空間,同時對于人的全面發展來說,也只有在這種自由的空間之內,到了社會關系允許他全面地發展其全部特性時,才能得以完全實現。
(二)人的活動及其能力的全面發展
人與動物最大差別的在于人類能夠自覺的進行活動,并通過自身的活動來改造客觀世界。馬克思曾經說過:“人類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他指出個人的全面發展首先是他自身的主體性及其內在的本質力量的充分發展。所謂人的全面發展,是指“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最根本最本質的就是個人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勞動使人們成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曉整個生產系統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不再有固定的活動范圍,不在被局限于特定的范圍之內,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同部門、不同的行業內自由的發展。“任何人都沒有特定的活動范圍,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社會生產,因而使弦有可能隨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為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由此可見一個人的能力不僅包括體力,還包括智力;不僅包括從事物質生產的能力,還包括從事精神生產的能力;不僅包括社會交往的能力,還包括道德修養的能力和審美能力等等。
(三)人的個性自由的全面發展
人的個性是指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及由此形成的個人所特有素質、品格、氣質、性格、愛好、興趣、特長、情感等的總和與全部。馬克思曾指出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是指個人一切天賦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包括個人的生活、個人的能力以及個人的社會關系等的全面發展在每個人身上的個性化表現及其普遍性、全面性的發展,主要包括人的自覺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全面發展。這種全面發展主要表現在對自己活動能力的控制上,“使這種能力的活動受他自己的控制”。人的自由個性的充分發展過程,實際上也是人的主體性不斷提升的一個過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人們逐步擺脫了以往的依附性,在以人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原始社會形態中,人不但是不自由的而且也是極度缺乏個性的;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物的關系的存在對個性造成壓抑、束縛,人的個性也是殘缺的、不完整的;只有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里,限制人的自由發展的各種局限性將被擺脫,人成為社會真正的主人,并在社會中自由發展,社會將成為自由人的聯合體,個人在豐富、全面的社會關系中能夠獲得自由而全面發展,并成為真正具有自由個性的人。
(四)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
在人類社會初期,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社會產品極其匱乏,人的需要只能在一個極其低下的層次上得到滿足,只能獲得最基本的溫飽,有時連溫飽也無法滿足。之后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和發展,使人的需要向多方面發展成為可能,但是由于剝削與階級的存在,人的需要只能是部分的得到滿足,并且這種滿足是以被剝削、被壓迫所換來的。到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剝削制度、階級對立被消滅,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產品極大豐富,人的需要也才能得到極大的滿足,正如馬克思所說:“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在迫使個人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從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之后;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他們的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二、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對工會建設的啟示
通過對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人的活動及其能力的全面發展、人的個性自由的全面發展以及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進行分析論述,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始終把人發展作為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是以人為本,與此同時當前用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來指導當前企業工會的建設與發展,對于我國工會建設具有重大的啟示意義。
(一)物質方面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經濟消費水平也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如果繼續用精神途徑來激勵廣大職工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不僅會影響廣大職工參與社會建設的積極性,而且也會造成職工的物質需求無法得到與社會發展相匹配的滿足程度,并且也最終與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相違背,因此企業工會需要積極把握我國宏觀經濟的走向以及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國家政策,掌握國家經濟增長速度以及相應的物價指數,與此同時深入了解該行業的發展趨勢與發展前景以及整體的工資水平等等。使得企業工會在與企業進行工資談判中能夠發揮積極的主導作用,使得廣大職工的工資水平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得到相應的提升與增長,最終使得廣大職工在參與建設積極性提高的同時,職工的物質需要也能夠得到相應的滿足。
(二)精神方面
改革開放之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提出,各個企業為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都使出渾身解數來進行經濟建設,偏重于經濟建設的同時,對于職工精神方面的關注也就相應減少。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主張人應該是全面的發展,當然其中也就包括精神文明的發展。因此企業工會應該針對精神方面多開展有利于提升職工精神文明的活動,如積極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體育活動,建立職工圖書館,在節假日外出旅游等等,這些措施既提高了廣大職工的精神文化水平,又豐富了廣大職工的業余生活。除此之外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各種文化體育活動的開展卻能夠切實增強廣大職工之間的凝聚力、向心力,并最終轉化為積極熱情工作的最終動力。
(三)組織方面
工會是廣大職工的組織,是職工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同樣堅持基層民主是工會建設的必然要求。但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化的競爭也不斷加劇,某些企業只知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從而忽略了工會這個廣大職工的大家庭的建設和發展。與此同時,工會與廣大職工之間聯系也不斷的被弱化,某些工會干部總是以上級自居,對廣大職工頤指氣使,在某些問題的處理上總是根據自己的意愿拍板決定,而不聽取廣大職工的意見。因此,有必要在工會內部實施較為民主的組織形式,多傾聽職工的心聲與不滿,對于重大事項要經過工會職工表決決定,對于廣大職工不同意的事情,工會干部無權代為決定。只有基層民主的大力推行,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工會的行政化傾向,才能真正密切工會與職工的聯系。
(四)保障方面
積極為困難職工提供經濟以及其他方面相應的幫助。工會組織作為是廣大職工的家,必須要深入到廣大職工中去,加強與職工之間的溝通和聯系,了解員工的冷暖與需要,以便更好的幫助職工,此外,作為工會組織要切實將幫助困難職工作為工作的重心與重點,解決廣大職工各種生活或工作上的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實際難題,例如為困難職工子女上大學提供相應的教育基金進行資助,為生病或殘疾的職工提供相應的醫療補助,節日工會干部上門對困難職工送溫暖等等,使廣大職工切切實實感受到來自工會的幫助與溫暖,讓廣大職工群眾真正感到工會是職工之家,而工會干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
三、結語
總之,通過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來指導我國當前基層工會建設,不僅有利于我國工會建設的不斷發展完善,而且工會建設的不斷發展完善,也將動員廣大職工,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為中國夢的早日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