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存海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4-081-01
摘要 堅持黨校“姓”黨,宣講好黨的十九大精神,這是黨校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首要政治擔當。黨校宣講好十九大精神,關鍵在于突出“準”字講出“黨味”、突出“全”字講出“原味”、突出“活”字講出“鮮味”。
關鍵詞 政治站位 十九大精神 真理性
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工作高度重視,提出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全黨全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的明確要求。要做到把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宣講切實轉化為發展思路和舉措,宣講者就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宣講準、宣講全、宣講活上下功夫。
一、突出“準”字——講出“黨味”
黨課姓“黨”,“重”在傳播真理的力量,使之體現鮮明的原則性、時代性、戰斗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第一堂黨課、第一堂政治必修課,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和思想理論水平,以更好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要職責。這份“職責”首先就是突出一個“準”字講出純正的“黨味”。一要準確把握十九大一系列重大論斷本源的真理性。即十九大精神閃耀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厚度、科學邏輯和實踐品質,它在理論上科學地再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和價值要求,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新成果,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二要準確把握十九大系列重大新論斷形成的實踐性。即十九大系列理論成果是建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基礎之上,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及其新鮮經驗進行的科學總結。三要準確把握十九大系列重大論斷的正確性。即十九大精神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踐,創造性地回答了我們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內容符合當今中國國情,符合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二、突出“全”字——講出“原昧”
惟有全面,方得全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要聯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部地而不是局部地理解黨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大報告通篇煥發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輝,宣講者只有學懂其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弄通其中蘊含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宣講才能做到根植原文、忠實原義、講出原味。一要原原本本讀,用足真功夫。路徑選擇上可以分“三步走”:通讀——明晰架構、精讀——找準關鍵、研讀——剝絲抽繭。二要全面系統學,品出真滋味。要緊緊著眼報告,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報告精神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魅力”所在。三是結合當下悟,落到真行動。“學”是基礎和前提,“思”是學的延伸和深化,“行”是學和思的目的和落腳點,而“悟”是行的升華,是學和思的飛躍。所以宣講好十九大精神,宣講者的最高境界就是貴在悟道理、悟責任、悟精神。
三、突出“活”字——講出“鮮味”
“心中無學生,勢必無好課”,講黨課也是如此。十九大精神宣講要達到吸引聽眾、征服人心的效果,就要堅持理論魅力和藝術魅力的完美結合,突出“活”字講出“鮮味”。一要宣講者“既要心中有書,又要目中有人”。所謂“心中有書”是指我們宣講者要通過認真學習研究,真正吃透十九大精神的科學理論內涵,達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的程度。所謂“目中有人”就是我們宣講者要樹立宣講就是為聽課人服務的意識,充分考慮到各種對象在理論水平、理解接受能力、現實生活處境和關注熱點等方面的差異,在內容詳略、材料取舍、表述方式等方面力求做到雅俗共賞。二要宣講者“既要以深思求新,又要靠事理服人”。所謂“要以深思求新”就是要抓住聽眾普遍關心、考慮和感到困惑的問題,把十九大精神從感性層面的認識化為內心深層次的道理,做到見人之皆見、思人之未思。所謂“要靠事理服人”就是要努力堅持理論精神生活化,把十九大報告閃耀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置放到現實生活背景中來思考和講解,用它來解釋和說明人們關心的相關現實生活問題,進而為聽眾運用科學理論指導現實生活實踐搭建一個由此達彼的橋梁。三要宣講者“既要備課精益求精,又要宣講灑脫輕松”。所謂“備課精益求精”是指備好這堂“新時代”黨課,宣講者思想觀點要考慮成熟,事實材料要研究成熟,對講課內容涉及到的所有理論要點,都應進行多側面、多角度的深入思考,做到言之有據、言之成理。所謂“宣講灑脫輕松”就是“彈琴要看聽眾”,在“要講”和“想聽”中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確保黨員干部群眾聽得進、聽得懂、有效果,真正達到十九大精神的基層宣講“貼地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