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輝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4-137-01
摘要 本文通過對時下多發的“四風”“隱身衣”問題主要表現的描述,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其治理的探討對策。
關鍵詞 四風 隱身衣 表現
一、“四風”“隱身衣”問題主要表現之窺探
公款吃喝:變相隱蔽、由明轉暗。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公款吃喝成為“過街老鼠”,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此類現象并未絕跡,而是以變相的、更隱蔽的方式轉入地下。比如,有的公務宴請轉入“不對外營業”的私人會所,這些會所一般地處偏僻、環境奢華,更有保安站崗,普通群眾難以涉足,“安全系數”較高;有的單位在內部食堂以“工作餐”名義舉行公務接待,實際接待標準遠超“工作餐”;有的在發票上做文章,以“培訓費”、“差旅費”、“住宿費”等名目入賬,或者以個人名義結賬,將公務宴請美其名曰“家宴”。
超標占用辦公用房:改頭換面、攤低面積。隨著媒體曝光和暗訪檢查力度的加大,超標準占用辦公用房現象已成為“眾矢之的”。面對監督,一些單位和部門耍起“小聰明”,“假清理”、“假騰退”。有的在超標辦公室掛上“小會議室”、“接待室”的牌子,名改實不改,以掩人耳目;有的給以往沒有或共用辦公桌的編外人員、離退休人員每人安排一套桌椅,以“增加人員、攤低面積”。
公務用車:另行落戶、臨時借用。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公務用車豪華化現象得到遏制,但一些人仍想方設法在公車配備、公車私用上“鉆空子”。有的領導干部將專車、超標車落戶到二級單位等機構或司機名下,以便在被舉報時搬出“臨時借用”這塊擋箭牌;有的利用公車接送孩子、外出吃喝,將車停放在比較隱蔽的地方;有的私車公用,將各種車輛花銷用公款報銷。
二、“四風”“隱身衣”問題產生原因之分析
思想有病毒。轉變作風之難,難在轉變干部隊伍的思想。由于傳統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官本位、特權思想在一些干部腦海中根深蒂固,他們居官位而自傲,認為自己就應該在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享受比一般群眾更優厚的待遇。
認識有誤區。一是觀望心理。中國的官場歷來有下級效仿上級的習慣,上層圈子里吹東風,下層圈子就往東方瞧;上層圈子里吹西風,下層圈子就往西方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樹立了務實、親民、清廉、開放的良好形象。二是僥幸心理。近兩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重拳出擊、鐵面執紀,對“四風”問題露頭就打,形成了強大震懾。但一些人并未從心底里認同八項規定精神,認為抓作風最終會變成“一陣風”,不會持久地進行下去。
制度有漏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相繼出臺、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關于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等規定,但配套制度并不完善科學。
監督有弱點。“四風”“隱身衣”的出現,是官場不正之風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是歪風邪氣針對糾風系列舉措的“對抗”。其一來不引人注目,二來披著合法外衣,因此容易使監督部門現有的監督手段失靈。而這一降低腐敗風險的特點,極易使其受到作風不正者的青睞,從而大行其道。
三、“四風”“隱身衣”問題治理對策之探究
一是加強宣傳,提高認識。首先,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改進作風的有關規定和精神,教育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摒棄特權思想和自利心理。其次,各單位要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和引導黨員干部從內心深處認識“四風”“隱身衣”問題的本質和危害,堅決克服觀望、僥幸心理。同時,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落實八項規定精神,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層層傳導壓力,打通作風建設的“中梗阻”。
二是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根據突出問題加強制度建設是糾正“四風”、轉變作風的基礎性舉措。應深刻認識到,“四風”問題無論穿上何種“馬甲”、披上何種“隱身衣”,終究都是不正之風。因此,加強制度建設的首要任務便是合理、準確劃清正常公務活動與不正之風的界限,使黨員干部正確行事有章可循,使打擊違規行為有法可依。其次,要根據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及《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等規定,出臺相關細則,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并加強執行,強化制度的剛性約束。另外,要根據官員并非都是黨員的實際,在加強黨內法規建設的同時,制定相關國家法律,實現治理對象的全覆蓋。
三是嚴厲查處,重拳遏止。首先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紀檢監察、財政、審計、稅務等機關和部門應加強協作配合,采取明察暗訪等方式,加強對發票開票環節、公款報銷環節等的監管,著力核查各類違紀問題。同時,要抓住重點,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嚴肅財經紀律,扼住不正之風的資金源頭。其次要暢通信訪舉報渠道。應利用電話、信函、網絡等平臺,鼓勵群眾監督,認真受理舉報,用群眾的目光剝開“四風”“隱身衣”,拆穿腐敗“變形計”,并以曝光促查處,形成持續的震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