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福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4-258-01
摘要 對于經濟發展而言,貿易保護主義具有較大的阻礙作用,然而自美國新任總統上臺后,其為使得美國制造業回流而計劃實行的一系列貿易限制措施,卻可能導致美國未來在貿易保護的方向上一去不返。而作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特朗普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針對方,由于其新政的出臺,無疑會對中美貿易產生重大影響。
關鍵詞 中美貿易 貿易保護 影響分析
一、中美貿易的發展現狀
2016年11月17日公布的一項題為《雙行道:中美雙邊直接投資25年全景圖》的調查指出,2015年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已經超過150億美元,這是我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額首次超過美國對我國的投資額。
美國企業在華雇員總數已超過160萬人,中國企業在美國也已直接創造了超過10萬個就業崗位。而且,當下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主要是企業并購,而非“綠地投資”。除此之外,中國對美國實施投資的相關主體正由國有企業向私營企業轉變,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以及財務投資人員紛紛加入投資的行列。中國與美國之間直接投資的產業也正經歷著巨大變革,未來高科技導向的企業間收購無疑會面臨著更復雜、更嚴格的安全審查,但同時這些交易的數量和占比在未來依然會不斷增加。
二、新時期美國政策對中美貿易發展的影響
中國和美國是當今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各自有著巨大市場和生產潛能。過去三十多年來,兩國通過廣泛而深入的經貿合作實現雙贏。美國一些制造業及就業轉移到中國并非生意合作,而是因為失去比較優勢。相反,美國將中低端制造業轉移出去的同時,一些中高端制造業和新興服務業迅速發展,帶動新經濟發展,創造大量新就業。
當下,由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電子產品,大多是由美國在中國投資的廠商生產。如要打擊“中國制造”,很可能直接或間接打擊到美國企業。如果政府用征收懲罰性關稅辦法打壓中國出口,既會限制“中國制造”,也會對中國出口產業造成較大沖擊,導致大量工人失業,也將沖擊包括美資企業在內的大量外資企業,影響這些企業自美國及許多國家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間產品進口,同樣影響美國和這些受關聯國家的就業,進而影響整個世界經濟。
另外,由于在多個場合表示對中國商品施加45%的懲罰性關稅,如果這一主張得以實施,中國沿海出口產業將首先受沖擊,特別是那些人世以后外資大舉進入時期發展起來、嵌入到全球價值鏈中的加工制造業,包括圍繞這些產業鏈的大量外商投資和中國民營投資的中小企業。在奧巴馬實施制造業回歸政策后,特朗普將進一步大幅減稅,設想通過大幅減稅吸引制造業加快回歸美國本土。該政策如實施并落實,需美國經濟做出一系列相應調整,對制造業在美國的重振有積極意義,對中國未來改革和發展、對世界經濟持續增長都將帶來巨大影響。
事實上,中國紡織品、箱包、玩具和五金工具等產業因生產成本升高,目前已開始向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流回美國更不可能。在當下全球經濟發展基礎尚未穩固、兩國經濟發展體系正在調整優化的情況下,中美經貿投資合作還有出現許多新的增長空間。如美國基礎設施已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需要——美國的火車比中國普通列車速度慢,很多公路年久失修等。計劃籌資一萬億美元改善基礎設施,但現階段,美國既缺資金也缺高效能的建設能力。而現在中國鐵路、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能力很強,鋼鐵產能富余。美國與中國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強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當然,中國基礎設施和鋼鐵產業都還存在技術和管理較粗放、環保水平不高等問題,需改造提升;此外,中國制造業許多領域生產能力雖然都很強,但技術、質量和服務跟不上市場變化,需進行供給側結構調整,這些都需美國技術和服務支持。
同時,中國農產品和其他食品消費升級需從美國獲取,美國農產品無論生產資源還是技術都值得借鑒;美國高新技術制造業和服務業在中國都有用武之地,也需借助中國市場實現規模化發展。因此,中美兩國在農業、制造業以及服務業等眾多領域都有著廣闊而具體的合作空間,而雙方的合作也能夠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美國銷售的許多產品看起來是中國制造,但其中凝結著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分別提供的技術、管理、融資、關鍵零部件、物流、營銷、售后服務等中間環節。中國只占一小部分,沒有多國家分工合作,它成不了一件商品,到不了用戶手中。因此,一個國家關起門來自己搞經濟只會更加落后。歷史早已表明,實施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孤立主義政策只能為美國或其他任何國家帶來慘痛教訓。
三、結語
總之,中國傳統制造業優勢正在弱化,新優勢并未形成。從培育新優勢角度看,目前中國投資環境仍存在不少問題,實體經濟稅費負擔過高,已影響投資者熱情。中國要重新思考吸引利用外資和鼓勵本土實體經濟發展的戰略,進一步改善投資貿易環境,包括以減稅來減輕投資者綜合經營成本。這方面,不少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已展開與中國的競爭。未來,特朗普政府的相關政策對中國而言仍將是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