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梅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3—218—02
摘要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新時代下,企業如何讓員工有更多的獲得感,也是必須要深思熟慮和應對的現實課題。本文從物質、精神和環境三個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拋磚引玉。
關鍵詞 物質 環境 精神 獲得感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把人民的意愿、人民的利益提到了至關重要的位置與高度。讓員工在企業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一重任和使命無疑擺在國有企業面前。國有企業如何踐行十九大精神,肩負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一責任擔當,讓員工在企業發展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要實現“三感”必定以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為前提,以企業為員工提供收入穩定、工作穩定、積極向上的良好環境為基石,以員工更加強大的敬業精神扎根企業投入工作為基礎,緊緊圍繞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層次理論提出的五大需求,從物質層面、精神層面、環境層面出發,讓員工享有實實在在的“得到”感,以此激發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何為“獲得感”呢?在筆者想來,那就是人們在得到滿意的收獲時的一種感覺。有了這種感覺,獲得者會產生一種正向激勵與引導,不但對現實持有愉悅和欣慰的心態,而且對前景懷有積極樂觀的期待,并會按照貢獻與付出成正比的游戲規則,努力工作,以求贏得更美好的“獲得感”。
一、從物質層面發力,讓員工有更多的安全感
(一)以員工利益為導向,為員工創造收入穩定的安全感
企業多關注員工福利待遇提升,把“多勞多得”與“同工同酬”相結合,逐步完善員工工資增長機制,著力改善員工勞動條件,在提升員工社保繳納基數、住房公積金繳納比例等福利待遇上下功夫,做好薪酬激勵,做大年終獎、年功工資、績效工資、職稱津貼等,舞好“薪酬激勵”這一“雙刃劍”,真正實現“激勵人心、穩定人心”的作用,為員工創造一個良好的收入穩定的滿足感,從而讓員工最低需求得以保證,促使員工付出有想頭。
(二)以企業發展為中心,為員工創造工作穩定的安全感
企業長足發展,才能保證員工不失業,才能持續為員工提供醫療、失業、退休等福利,保證員工有更多的安全感。企業要在強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下得以立足發展,就需要以十九大精神為契機,著力推進建筑施工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國有建筑施工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有新思路,在做好市場開拓上狠下狠功夫,以重慶市內為主戰場,向市外延伸,拓展市場渠道,打響重慶建工招牌,讓企業走向市外,不斷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推進企業穩步發展,努力為員工創造工作穩定的安全感,從而扎根企業。
二、從精神層面發力,讓員工有更多的幸福感
(一)以群團建設為基礎,滿足員工精神需求
企業要注重發揮群團作用,在凝聚員工智慧力量的同時,從而滿足員工的精神需求。通過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創建“員工書屋”,開展讀書會、故事會等讀書交流;以搭建交友平臺為基礎,開展“與你有約”等紅橋會;以文體活動為載體,成立羽毛球、足球等協會,開展各類文體競賽、企業主題攝影作品展等,大力營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濃厚氛圍,使員工在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中陶冶情操,增強溝通和了解,進一步樹立員工的形象,展示企業的業績,把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滿足感、幸福感融為一體。
(二)以塑形爭榮為重心,滿足員工榮譽需求
企業應以塑形爭榮為重心,持續發掘先進典型、宣傳先進典型、學習先進典型,將物質或精神獎勵有機結合起來運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相融入,不斷的改變激勵的內容和形式,以激發出員工的強大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樹立正確價值標桿,用先進典型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在企業中開展“最美員工”“最美志愿者”等評選,開展“我心中的榜樣”“榜樣就在身邊”等主題演講、討論,利用企業內部宣傳載體和外部宣傳平臺,全方位宣傳、立體化覆蓋,通過榜樣樹立、榜樣宣傳、榜樣引領,讓員工尊重需求得到滿足,榮譽感得到提升,進而讓先進典型的影響力和“傳幫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越來越多的員工積極行動起來,激發全員立足本職建功立業的動力。
(三)以成長平臺為核心,滿足員工成就需求
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因此,企業應以成長平臺為核心,發揮員工潛能,實現自我價值,讓員工擁有滿滿的成就感與滿足感,激發員工立足崗位做貢獻的強大力量。一是加大“1253”人才成長平臺打造,完善導師帶徒等科學的人才培養制度;二是加大員工培養提素工程,以“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請專家學者輔導,定期開展交流培訓,提升綜合素質;三是加大合理的職務晉升平臺打造,敢于打破舊的用人機制,完善科學的選拔制度,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拓寬用人視野,人盡其才,各盡所能,多平臺培養和鍛煉員工,讓員工成長成才,企業健康發展,從而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
三、從環境層面發力,讓員工有更多的獲得感
(一)強化陽光文化建設,不斷提升員工獲得感
企業環境的好壞對員工獲得感的獲得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機遇、新挑戰,國有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員工要在企業中有更多的獲得感,企業則應結合自身實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出臺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的實施意見,堅持陽光文化建設,提倡快樂工作法,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不斷弘揚美德善行正能量,讓陽光文化深入人心,促使員工在具體行動中自覺實踐,形成崇德向善的新風尚,為提升員工獲得感奠定基礎。
(二)優化意識形態環境,讓員工獲得感更加充實
堅持以思想滲透為著力點,發揮思想引領、輿論推動、精神激勵的重要作用,把意識形態工作與滿足員工需要結合起來,堅持“上乘的思想政治工作靠無形滲透”的理念,以形勢任務宣傳教育為載體,優化意識形態工作,加強員工意識形態工作凝心聚力,把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想法轉化匯聚成支撐企業向上的正能量,增強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形勢任務教育,讓員工認清形勢不彷徨,讓員工看到機遇強信心,隨時與企業保持高度一致,共頻共振,同舟共濟共謀發展,從而讓員工獲得感更加充實。
(三)凈化員工心理環境,讓員工獲得感更加持續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需求理論,讓企業明白只有員工心理健康,心齊氣順,員工主人翁意識才會更強、工作責任心才會更強,才能更好的立足本職崗位與企業共發展。在當下社會、家庭等各種壓力聚集,企業則更需著力疏導平臺建設,注重員工心理健康,注重員工心理疏導,創建“心理輔導室”“情緒宣泄室”,成立“心理調解師”“思想宣講團”等,從員工的心理需要出發,與員工面對面,心貼心,把準員工脈搏,傾聽員工心聲,理順思想情緒,與員工的情感產生共鳴,達到同頻共振的程度,有效激發其自信心、內在動力和內在潛能,最終形成思想大統一、人心大凝聚、士氣大鼓舞的良好氛圍,為企業穩健發展提供必要的保證。
四、結語
企業要發展,除以上所說的“獲得感”需要增強之外,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重視。同時,企業在給予員工“獲得感”的同時,員工也要自我滿足和自我修復,說到底還是要靠自身與企業合二為一,靠與大伙組成無堅不摧的團隊干出可喜的業績才能實現。企業發展壯大了,“大河有水小河滿”,全體員工才有了增強“獲得感”的前提。因此,企業一定要注重文化軟實力的積淀,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讓員工明白貢獻與報酬、付出與獲得、積累與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知曉“獲得感”在企業發展中是處于從屬地位的“游戲規則”,從而適當控制“獲得感”,做到既不斷追求更多更大的“獲得感”,又知足常樂,讓“獲得感”真正化作正能量,成為工作的助推劑,萬眾一心,催動企業“發展號”巨輪劈波斬浪,駛向闊大遼遠的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