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毓雯 白雪祺 孫紫陽
【摘要】兒童文學伴隨、貫穿整個幼兒階段,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閱讀需求,對兒童性格、興趣、愛好等個性特征的形成,能產生積極的影響,且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夠真實的、形象的、主動的表現兒童的內心世界,更能得到兒童的認同。
【關鍵詞】兒童文學 語言發展
【基金項目】2017年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787。
【中圖分類號】G61;G65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025-02
兒童文學是一個龐大的體系,一直處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中。王華杰在《兒童文學論》中主張將兒童文學分為唱誦類、講讀類和綜合類;王確在《文學概論》中主張將兒童文學分為韻語兒童文學、幻想兒童文學、寫實兒童文學、紀實兒童文學、科學文藝、動物文學、圖畫書。
根據本篇研究的需要及方向,以下分析主要基于王華杰的兒童文學分類主張下進行。
一、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性
語言是人類社會性交往的重要工具。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語言對于幼兒在生活、游戲和認知等各類社會交往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兒文學作品中的藝術、成熟的語言是幼兒學習語言的典范。它不同于日常口頭語言,是幼兒接觸書面語言的最初載體,有助于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以及由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過度。
二、兒童文學對幼兒語言發展影響
優秀、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不僅是向幼兒展示準確優美、形象生動的語言,幼兒更能從這些優秀的作品中學到大量的詞匯、規范的句型和語法規則。詞匯量的擴大和句式的豐富,會直接提高幼兒的語言規范,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一)兒童文學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兒童模仿、學習能力很強,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向幼兒呈現淺顯易懂、豐富多彩、準確規范的語言,為幼兒提供模仿和學習的機會,幫助幼兒在閱讀中掌握語言,提升幼兒規范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兒童文學可以豐富幼兒的詞匯量
學習幼兒文學作品可以擴展幼兒的詞匯量,是幫助幼兒掌握語言的主要途徑。在教幼兒學習新詞時,可以通過上下文來理解和學習。豐富有趣的內容,不僅在智力和情感上滿足了幼兒的需求,更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幼兒對詞匯的需求。
(三)兒童文學可以培養幼兒有意識傾聽的能力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和活動中,應當注重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而幼兒文學作品的教學,是與幼兒的“聽”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培養幼兒全神貫注地聽和有目的地聽,除了作品本身的趣味之外,教師的教學方式同樣能影響幼兒有意識傾聽的態度。
(四)兒童文學能夠促進兒童的語法完整
兒童文學是針對幼兒語言使用習慣和表達水平進行編制的作品,在幼兒語法的發展過程中,分為三個層次:句子長度增加,句意表達完整,句型更加復雜。幼兒時期,接觸簡單的詞匯和句子,需充分了解幼兒表達習慣并結合應用情景才能“猜”出意思。隨著幼兒成長,接觸的詞語越來越多,句子越來越復雜,幼兒在表達時也會漸趨流暢。幼兒文學的作用就體現在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這個過程,縮短周期。
三、有效促進不同種類兒童文學作品對幼兒語言發展的策略建議
(一)選擇優秀的文學作品,幫助幼兒提升閱讀品質
幼兒總是從幼兒文學作品中,挑選他們感興趣的詞語以及新鮮的句子進行使用。我們應找尋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作品,情感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作品,遵從“經典為導,趣味為先,體驗為重,審美為本,創造為魂”二十字標準,幫助幼兒選擇適合的文學作品。如中外幼兒名著,注重對兒童欣賞能力的培養。
(二)注重對兒童傾聽能力的培養,增強其對語言感受能力的培養
幼兒接受文學的主要方式是靠聽覺完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有助于培養他們獲得知識的能力。由于幼兒身心發展特征,能夠專心聽話的時間很短,所以兒童文學語言中,優美性和生動性對幼兒的影響很大,生動的語言可以使他們在傾聽的全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增強對語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三)創新幼兒的閱讀模式, 多交流閱讀心得
開展幼兒文學閱讀活動是一個師幼、親子個性化和社會化行為統一的過程。幼兒在該活動期間分享發現和表達觀點、吸收新知識、啟迪新思考、與同伴分享文學作品閱讀中多元豐富的過程能夠提高幼兒文學鑒賞能力與思維能力,促進幼兒精神與生命高質量生長。
(四)幼兒教師要提高指導幼兒文學閱讀的能力
幼兒文學對幼兒的發展是潛移默化的,難以短時間量化。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指導對幼兒理解和感受作品具有關鍵作用。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必須樹立正確的幼兒文學閱讀教育觀念,在日常保教工作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自身文學理論修養,積累幼兒文學閱讀教育指導經驗,針對不同類型的幼兒文學作品總結適宜的指導方法,在指導過程中同時重視幼兒文學的情感啟蒙和審美教育。
參考文獻:
[1]王倩.試論兒童文學閱讀中的喚醒教育[J].山東師范大學,2009.
[2]秦曉春.兒童文學教學中的研究性閱讀初探[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
[3]王華杰.兒童文學論[M].湘潭:湘潭大學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