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
當前,教育改革從雙基能力走向三維目標到目前的素養教育,核心素養已躍升為教育界熱點,數學核心素養滲透在數學各個領域和學段的學習中。小學數學是小學學科中重要的課程之一,擔負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任以及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如何培育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是擺在數學老師面前的一個難題,也是進一步落實學科育人的切實需要。
一、聚焦核心素養,更新教學理念
“數學是一種提升思維方式和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徑”。數學核心素養是基于數學知識技能,又高于具體的數學知識技能,具有綜合性、整體性和持久性。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包含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六個方面。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是為學生學習數學應當達成的有特定意義的綜合性能力,也就是說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不僅僅是內容,更重要的是意識與方式。如在《圓的練習》(西師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示范課中,可按照“以學習為主線——進行教學設計、教學組織以學生學習為主線,有利于或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思路,再結合學生實際創設層層遞進的數學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觀察、對比、分析、驗證、表達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用數學的語言去表達,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并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達到逐步滲透學科的核心素養。教師要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局限性,引入人本化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以學生為核心開展教學內容設計,提高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進而實現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二、創設和諧氛圍,關注學生發展
“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熱愛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環境”。平時調研視導、深入課堂時,我了解到部分老師的想法:只要教態和藹,語氣親切,不打罵學生,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就達到了。然而這些觀念對于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是遠遠不夠的。課堂上應該以民主理念為主導,尊重并發展學生的個性差異,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與信賴,學生回答問題時耐心等待;學生遇到困難時真誠鼓勵;學生交流、討論時,給足時間;以引導者的身份,引領學生去探究、合作、發掘、獲取知識。在和諧的氛圍中,讓學生找到存在感,提升自信心,領悟學科的意義,教學效果不言而喻。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應逐漸從教師滿堂灌走向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優學優教的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三、設計問題情境,培育核心素養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好問題可以成就好課堂”。老師們在備課時總有這樣的習慣:精心設計一套問題,課堂上,希望學生能按自己的思路去思考,于是課堂教學變成了學生連續不斷匆忙緊張應對老師提問和回答問題的過程。雖然這樣教學目標還是會達到,但整個過程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散和創新,就好比老師牽著學生的手一步一步去登山,最后總會登上山頂,但是無法令學生從獨立探險中學會相應的能力和品格。著名特級教師黃愛華老師提到大問題的特點為:能觸及數學本質且有一定難度,結果不唯一,能引發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如《圓的練習》課,老師可以遵照這些特點,精心設計以下四個問題:(1)在正方形里畫1個最大的圓,你有什么辦法;(2)如果正方形的邊長是4分米,你能求出圓的什么;(3)計算結果都是12.56,周長和面積相等嗎;(4)觀察計算結果,你有什么發現。這些問題的創設,可以引發學生大膽去探究和嘗試,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整堂課以問題為驅動,對學生而言具有啟發性、思考性、探究性,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實現了高效課堂。
四、重視學法指導,提升學習能力
教育家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我們的教育不能僅著眼于當下,更要著眼于未來,不僅教會某道題,更要教會解題思路和方法,進一步落實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在關注教什么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習方法的習得,學科能力的獲取。又如《圓的練習》課,讓學生觀察、對比、分析、歸納,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如果老師讓學生先計算1個圓、4個圓、9個圓、16個圓的周長和面積時,計算出來的結果比較多,不利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規律,老師可以最后將設計改為表格來統計,方便學生觀察、對比,強化學習方法的引領。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任重道遠,只要我們堅守數學最本質的追求——發展思維,培養學生能力,課堂教學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中心展開,教學目標的設定、教材教法的選擇、班級的集體交互作用等,所有的構成要素都為形成學生的自主活動而加以統整,都服從于學生自主活動的組織,努力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學科性的核心素養,學科性核心素養就在身邊,就在我們每節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