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的學習需要思維。思維的最高境界是創造性思維,而創造性思維是由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相互結合而成,其中發散性思維起主導作用。發散思維開辟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擴大了原有構造,使學生學會了理順知識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和運用,發展學生求知、摸索的興趣。數學課堂中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既是數學學科教學必有的品質,也是銜接數學思維能力與其他學科思維訓練點的紐帶。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突破教材的限定范圍,嘗試多途徑多方法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現闡述如下。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發散思維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托爾斯泰這句話說明了發散思維能力的形成,需要將學習興趣作為一種重要的內驅力。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能主動地學習,提高效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新教材中探究、猜想等活動來激發學習興趣,還可以把數學賦予生活內容。與此同時,精心設計,創設意境,提出問題,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使學生積極思考,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積極開動腦筋,讓發散思維得以發揮。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課堂教學中采取直觀式、競賽式、討論式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1.直觀式:教師精心設計教具,學具,讓學生動手操作。再動腦思考,多種感官一起參與活動,形成表象。把具體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誘發學習興趣,發展思維能力。
2.游戲式:教師在課堂教學應該適當安排游戲。如:“奪紅旗”“對口令”等游戲,讓學生活動,也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樂不知倦,在輕輕松松中學到了知識。
二、精心設疑質疑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生因為對某些現象覺得奇怪,不明白究竟是為什么,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教師要善于選擇具體題例,創設問題情境,精細地誘導學生的求異意識。對于學生在思維過程中時不時地出現的求異因素要及時予以肯定和熱情表揚,使學生真切體驗到自己求異成果的價值。對于學生欲尋異解而不能時,教師則要細心點撥,潛心誘導,幫助他們獲得成功,使學生漸漸生成自覺的求異意識,并日漸發展為穩定的心理傾向,在面臨具體問題時,就會能動地作出“還有其他解法嗎?”“試試看,再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一下!”的求異思考。使學生因疑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教師“設疑”是使學生“質疑”的有效方法。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痹跀祵W教學的半畝方塘中,一石能激起千層浪,設疑、質疑正是課堂之石,質疑得好,可以使學生思維得以激活。 也只有在這種心理傾向驅使下,那些相關的基礎知識、解題經驗才會處于特別活躍的狀態,也才可能對題中數量作出各種不同形式的重組,逐步形成發散思維能力。
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啟發學生發散思維
1.教學生認真預習、學會閱讀,養成自己學習的習慣,主動獲取知識的習慣。例如,在教學《最大公因數》時,首先讓學生舉例說說通過預習你已經知道了什么;接著引導學生能從大量的例子中發現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有三種情況:倍數關系、互質關系及一般關系;然后順著學生的思路著重探討在什么情況下兩個數肯定是互質數、什么情況下肯定不是互質數。學生通過相互爭論、相互補充,思維相互碰撞,從而對互質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樣在預習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的重難點,幫助學生把零碎的知識點整理成塊,形成知識網絡。
2.養成愛觀察思考的習慣。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觀察被稱為學生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教師應該培養每一位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3.培養學生切磋琢磨的習慣?!秾W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4.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開啟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
5.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主要靠課堂教學的指導和訓練。家庭作業題要認真設計,選題要精,質量要好,解題的要求要高,過程規范。由于題量少,學生不感到負擔,就樂于開動腦筋認真完成。學生負擔輕,積極性高,不僅有利于良好習慣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維能力的提高。規范學生的作業應當培養的優良習慣還有許多,諸如有疑必問的習慣,動手實驗習慣,課前預習習慣,查找工具書的習慣,等等。
總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習慣;其次,是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聯想性,從一個問題引申到另一個問題,尋求一題多問、多解,從而鍛煉學生,使得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訓練和培養;最后,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多讓學生質疑、提問,說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使他們喜歡數學這門課。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地抓住這些特性進行教學,這樣既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又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