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利
(甘肅省靜寧縣林業局 甘肅靜寧 743400)
2018年10月23日,甘肅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組織全省2017—2018年“三區”科技人才區(縣)科技人員培訓班學員參觀考察了靈臺縣海升矮砧示范園,參觀期間適逢海升員工在采摘紅富士,海升員工小牛介紹了靈臺海升矮砧示范園的基本情況,筆者全程參觀了果園采摘工作,與海升員工進行了深度交流,深刻地感受到海升模式在中國蘋果產業現代化發展創新及引領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靈臺縣位于甘肅省東部,與陜西省毗鄰,由于土地面積寬廣,群眾長期以種糧為主,對蘋果種植積極性不高,蘋果在靈臺縣曾三起兩落,始終沒有發展成為主導產業,近年來,靈臺縣通過招商引資,從陜西引入了海升集團,流轉土地1000多畝,在獨店鎮馮家堡等村采用海升模式建立了靈臺縣海升矮砧示范園,對當地蘋果種植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推動作用。
海升模式是海升集團2012年從歐洲引進的現代蘋果種植模式,通過集成采用矮化自根砧大苗移栽建園,采用寬行窄株格網式栽植,應用肥水一體化管理,實行果園生草,實施高紡綞形整形等現代管理措施在陜西千陽縣創建示范園1000多畝,由于該模式很好地解決了長期以來我國矮化蘋果發展中的限制因素,實現了早果、豐產的生產目標,對我國蘋果種植產生了強烈的沖擊波,受到政府和業界的高度關注,全國各蘋果產區紛紛引進這一模式,靈臺縣海升矮砧示范園是海升眾多示范園之一,這種模式相繼在陜西、河南、甘肅、遼寧、云南等多地復制,目前發展面積8萬多畝,對我國蘋果的發展理念、經營機制的變革、果業的現代化建設方面均產生了十分積極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蘋果產業長期以農戶承包經營為主,經營單位過于分散,土地過于零碎,蘋果生產中小生產與銷售大市場不對稱,供銷矛盾突出,賣難現象此起彼伏,蘋果經營風險大,效益沒有保障,成為蘋果生產中的突出問題之一,海升集團通過土地流轉,創建公司制果園,進行集約化經營,實現了量的積累,極大地提升了產品抵御市場銷售風險的能力,在全國帶動建立了一批規?;l展的果園,促進了中國蘋果經營機制的轉變,引領中國蘋果經營多樣化發展。
由于長期以來,我國蘋果經營單位過小,實行小條田種植,極大的限制了機械化的普及,導致蘋果種植以人工操作為主,果園用工量大,生產成本高,種植利潤低,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轉移,蘋果種植者老齡化現象明顯,蘋果生產中季節性用工荒發生普遍,將來蘋果由誰來種已很客觀的擺在了面前,海升模式通過規?;l展,采用寬窄行栽植,推行機械作業,有效地提高了按勞付酬效率,減少了果園用工,緩解了果園用工荒問題,促進了蘋果種植觀念的轉變,給今后中國蘋果由誰來種,作出了表率,引領中國蘋果種植朝著輕簡化方向發展。
無論在種植模式,還是在管理措施方面,海升引進吸收歐美先進的技術,實現了與國際先進技術的有效對接,有效地縮短了我國與國際蘋果生產的差距,為中國蘋果的現代化發展樹立了樣板。
海升蘋果生產模式,從規劃設計開始就注重現代措施的應用,無論田間道路、株行距的確定,基礎設施的布局均以機械化、信息化為前提,在地頭田間均留有寬暢的空間,以方便機械的運行,在植株栽植時應用寬行窄株密植法,保持行距暢通,便于機械行走操作,大多采用5米的行距,1.2米的株距栽植,畝栽植株數在111株以上(圖1)。

圖1 蘋果矮化密植栽培
砧木種類不一樣,對植株的控制效果是不同的,其中M9—T337是M9中選出的優系,表現主根退化,側根發達,干性強,樹體旺,易成花,進入結果期早,結果大小均勻,豐產性好。海升集團率先在國內用M9—T337繁殖苗木,隨著矮化自根砧繁育技術的日益成熟,已成為我國主要矮化砧木,海升所建示范園均以M9—T337矮化自根苗為主。海升從創建矮化蘋果栽植模式開始,對苗木的繁育高度重視,堅持自繁自育(圖2),在種植基地擴張的同時,苗木繁育數量也在逐年擴大,除自己用苗外,每年為社會提供大量的自根砧苗木,促進了矮化自根砧蘋果在我國的快速發展。
海升模式在栽培品種的選擇方面既兼顧矮化密植的特點,又順應國人的消費習慣,既選用嘎拉、金帥等成花容易的品種,也從國外引進了進入結果期早的富士、具有蜂蜜味的蜜脆等品種,實現了品種多樣化發展,有效地克服種植品種單一的問題,規避了市場銷售風險,對我國蘋果種植品種的調整起到了很好的引領。
由于M9—T337自根砧苗木主根淺,根系固地性差,植株對所結果實的支撐能力較弱,苗木易倒伏,因而海升模式所建蘋果園均實行格網化(圖3),以保證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樹體負載能力。這是與我國傳統種植蘋果完全不一樣的。
我國土壤貧瘠,土壤有機質含量低,蘋果的品質提升受到極大的限制,這是我國蘋果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海升模式借鑒國外的經驗,在果園行間實行生草制(圖4),在生長季將草進行刈割,粉碎覆蓋,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徹底顛覆了我國果園土壤管理的清耕模式,促進了國人對果園生草的重新認識。

圖2 矮化自根砧苗木繁殖

圖3 蘋果矮化自根苗木格網式栽培

圖4 果園生草栽培
肥水是蘋果生產中的重要物質保障,我國蘋果生產中,傳統的補肥方法采用土壤開溝或挖穴施用為主,施肥用工量大,肥水分施,嚴重地影響施用效果,海升模式引入了國外先進的肥水一體化措施,將肥料溶解于水,通過電腦控制,在植株需肥水的關鍵時期,由滴灌管直接輸送到植株的根部進行滲透補充,實現了肥水同補,有效地提高了肥水管理的科學化水平,促進了生產效益的提升。這一模式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蘋果生產施肥灌水作業的轉變,特別是在追肥的施用上,近年來水溶性肥料的施用已普及。
長期以來,我國栽植蘋果樹時,對授粉樹的配置重視不夠,導致蘋果進入結果期后,坐果不良,要花費大量的人工進行授粉,在氣候正常的情況下,往往坐果較多,要花費大量的精力進行人工疏花疏果,果實坐住后,為了提高果實商品性,要進行套袋栽培,花果管理是目前我國蘋果生產中用工量大,投資成本高的作業項目,通?;ü芾碚嫉搅颂O果生產中總投資的1/3以上,導致果農不堪重負,叫苦連天。海升模式在建園時嚴格配置授粉樹,每隔8株栽培品種種植1株花期長,花粉量大的海棠作授粉樹,以保證坐果良好,在花期通過噴施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在中心花坐住,邊花和腋花芽開放當天,噴布柱頭覆蓋劑;在中心花盛開后2~3天噴施20克/升的施易樂;在盛花或盛花后期噴450~500毫克/千克二硝基化合物;在盛花后10~25天噴5~10 毫克/千克萘乙酸、25~50 毫克/千克萘乙酸胺,當果實直徑達15~20毫米時噴 400~500毫克/千克乙烯利等疏花疏果劑,控制坐果量,減少人工疏花疏果用工量,通過品種選擇,科學用藥,實行病蟲的綜合防控,噴施鈣膜保護果面等技術,推行無袋栽培,降低生產成本,為我國蘋果管理的輕簡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我國傳統蘋果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完成田間作業,田間作業程序多,用工量大,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批勞動力轉移,勞動力優勢的消退,我國蘋果管理的轉型升級已十分迫切,海升集團在引進國外先進栽培模式的同時,大量引入了現代蘋果田間作業機械,推進果園管理機械作業,割草機(圖 5)、彌霧機(圖 6)、開溝施肥覆土一體機(圖7)、果實運輸機(圖8)等設備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勞動效率,降低了果園勞動強度,海升果園管理的機械化程度在國內是最先進的,為我國果園的機械作業提供了很好的樣板。

圖5 割草機

圖6 彌霧機

圖7 開溝施肥覆土一體機

圖8 果實運輸機
近年來,我國北方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早春晚霜及夏、秋季冰雹災害,對蘋果生產造成嚴重的影響,靈臺海升矮砧密植示范園立足當地實際,推行了以防雹防霜網覆蓋為主的保護措施,降低了自然災害的風險,有效地保障了生產的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