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思佳
摘要:《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先生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說,完本于1952年,在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中,《老人與海》犀利而深刻的人物描寫、極致的情感應用,讓其一舉奪得桂冠。本書我反復閱讀了很多次,每次閱讀都會被男主人公桑提亞哥的形象所震撼,在自己的腦海中不知不覺的浮現出他那硬漢形象。下面我結合自己的理解,對《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的硬漢形象進行分析。
關鍵詞:海明威;《老人與海》;硬漢形象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自誕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全球讀者的追捧與喜愛,本書的男主人公桑提亞哥是一個具有滄桑外表和內心的老人。他懷著一顆善良的心,也具有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能夠引導我們更加勇敢的面對成長中的苦難,從中尋求人生的意義。
一、外表飽經滄桑彰顯形象
不管是從桑提亞哥的外表還是其經歷來說,他都是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海明威借助于對桑提亞哥滄桑外表的描寫來突出其內心情感,也體現出了其獨有的精神內涵。在小說剛剛開始時海明威就這樣描寫了桑提亞哥的外表:模樣枯瘦干癟,脖子上到處是深深的皺紋,腮幫中有些許褐斑,從他的臉上一直蔓延到脖頸。他的雙手常常用繩索拉大魚網,因此也留下了深深的傷疤……他身上的所有都顯得古老,除開那雙如大海般湛藍的眼睛,是愉快且不肯服輸的。從這里我們能夠了解到,桑提亞哥的全身基本上都有著大大小小的傷疤,這也是他過去生活的經歷,是一輩子捕魚的象征,他的外表消瘦,也能夠體現出其性格的果敢,而對于眼神的刻畫能夠直接體現出老人堅毅而不服輸的性格。即便老人的全身都是傷痕,但海明威說:這些傷痕就如同沒有魚的旱海中的腐朽物一樣古老。在海明威的筆下,老人的外表描寫反映了一絲悲劇的預示,一種和生活進行抗爭的悲哀,也是桑提亞哥倔強硬漢形象的體現。
二、對于壓力保持樂觀豁達
《老人與海》中有一個片段是這樣描寫男主人公的:他獨居在海灣中,是一名利用小舟捕魚的孤獨老人。84天過去了,他好像沒有捕捉到一只魚。他看起來消瘦且憔悴,連船帆也好像由于他的勞而無獲,表現得像一面失敗的旗幟[1]。通過這些描述詞匯與語句,讓我們無法將“偉大”一詞與老人結合在一起。但是,恰恰是這樣的“失敗者”,桑提亞哥的眼睛卻炯炯有神。海明威這樣描寫老人的眼睛“湛藍,如同海水,愉悅且毫不沮喪”。此處我們能夠理解到桑提亞哥內心中所蘊含的樂觀與堅毅。若是其他人,當被生活和命運壓得無法喘息時,對于自己的未來迷茫時,可能很多已經開始怨天尤人了,但是老人卻始終堅信自己的好運必然會來到,他認為“我的大魚就在周圍”,這樣樂觀的態度從頭到尾都能夠從小說中看到,也正是這樣的樂觀支撐著老人所有的信念,他不畏懼任何艱險,讀者也能夠理解到海明威所說的“人可以被打敗,但不能被毀滅”的內涵。
三、面對困難自信并且勇敢
在小說中,桑提亞哥捕捉到馬林魚之后的兩天時間內,依靠著自己強烈的自尊和意識,并未在孤獨無依、饑餓疲勞中垮掉,同時讓那條巨大的馬林魚“銀色的肚子朝天”,但當馬林魚死后身上“大片暗黑色的血”逐漸擴散時,成群的鯊魚因為血腥味而逐漸靠近,在這一緊急的時刻,老人需要做出艱難的選擇:放棄獵物或者展開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斗。最終桑提亞哥選擇了戰斗,從普通人的觀點來看,老人最終失敗了,鯊魚吃光了馬林魚的肉,桑提亞哥這么多天的努力都化作了一根大大的魚骨架,但是我們如果可以從深層次來思考,必然會覺得桑提亞哥是一名真正的勝利者。因為他是在自我追求和完成自己目標的過程中失敗的,物質層面的失敗最終換來了精神層面的升華[2]。在此處,海明威借助于桑提亞哥這位老人的這一場經歷,為人類的勇敢給予了極大的禮贊,同時也弘揚了人性的崇高,在當時那個充滿絕望和壓抑的社會中透露出一絲潔白的光芒。
四、對未來始終滿懷著期望
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海明威通過自己的描寫給“硬漢”這一名詞注入了獨特的樂觀因素。永不言棄,對勝利的渴望,是對人精神力量的贊美與肯定。在面對失敗與困難的同時可以保持住人的尊嚴,在重重壓力之下能夠體現出人的勇氣和風度,平靜樂觀的接受結果,心中的信念也不會因此而喪失。桑提亞哥的故事使我真正體會到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他并未單純的想要獲得勝利,而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和希望選擇戰斗,他并非是因為自己反復的失敗而沮喪,他也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努力。桑提亞哥可以說是物質上的失敗者,然而他的精神卻并未被真正摧毀,物質上的失敗并不可怕,人漫長的一生中又有多少人沒有面對過失敗?有的人因為失敗而一蹶不振,有的人在悔恨中慢慢死亡,有的人卻在失敗中逐漸成長,恰恰是失敗造就了英雄,他們能夠在失敗后以更加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新的生活,就好像本書結尾部分海明威這樣寫道:桑提亞哥懷著信心夢見了一頭雄獅,他計劃不久后再次出海,并且這次做足了準備,他的信心異常堅定,對未來也充滿著希望!
參考文獻:
[1]王希峰.從英語語言文學看《老人與海》中圣地亞哥的形象[J].明日風尚,2018(19):307.
[2]紀驊軒.《老人與海》的人物形象解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