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大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陣地。除了介紹當前國內外形勢以及黨和國家重要方針政策之外,對學生進行省情、鄉情、校情的介紹,將地方實際融入“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中,培養更加“接地氣”的了解本省本地實際的人才也十分重要。地方高?!靶蝿菖c政策”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探索特色的教學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本地本校實情輔助教學,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形勢與政策”課成為讓大學生畢生難忘、終身受益的課程。
【關鍵詞】地方高校 “形勢與政策” 特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18-02
地方高校(地方所屬高等學校的簡稱)是指隸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港澳特區,大多靠地方財政供養,由地方行政部門劃撥經費的普通高等學校。目前全國地方高校大約有2500多所,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地方高校的設立一般是依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其專業設置、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往往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著力為地方培養高素質人才。
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形勢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形勢政策課要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思想特點,幫助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著重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教育;要進行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形勢、任務和成就教育;進行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重大活動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進行當前國際形勢與國際關系的狀況、發展趨勢和我國的對外政策、國際社會重大事件及我國政府原則立場教育;進行馬克思主義形勢觀、政策觀教育。
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首次提出了高教強省的戰略,充分肯定了高等教育在創新驅動中的作用。未來要打造“六個浙江”、實現“兩個高水平”的目標,浙江省地方高校肩負著重大責任。高校在培養大學生扎實專業基礎的同時必須培養大學生為地方服務、為基層服務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應該按照“頂天”、“立地”的原則,更加注重“接地氣”,除了培養高層次的、善于創新的、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還要培養基層科技推廣人才、敢于創業的人才和腳踏本省本地實際的人才。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形勢政策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必須堅持地方高校形勢政策教育特色教學改革的探索。
一、教學內容上,將世情、國情與省情、校情、生情相結合,將地方實際融入“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中。
充實豐富的教學內容是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一般情況下,“形勢與政策”課包括以下教學內容:一是教育部社科司審定并組織專家編寫的每學期“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它是教學的根本依據,可指導幫助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認識和把握形勢的主流和本質,認清其發展變化的規律;二是黨和國家內政外交的各項政策、重要會議報告基本精神等,這是教師備課的主要依據,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國情國策,引導學生提高政策水平和擁護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自覺性;三是理論界學術界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大學生普遍關注的國內外熱點問題,是形勢政策教育的重要內容;四是地方特色的教育資源。它們就在學生身邊,距離最近,是學生能夠真實感受到的內容,是理論聯系實際教學環節的直觀生動的教學內容。但這部分內容是以往形勢政策教育教學中所缺乏的。因此地方高?!靶蝿菖c政策”課的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彌補這一不足。
如浙江省獨立學院之一杭州商學院自2014年起正式遷址杭州市桐廬縣并開始招生,填補了之前浙西地區高等院校的空白。學院領導積極推動大學生“知桐留桐融桐”,于2017年5月與桐廬縣人社局聯合舉辦了“留桐融桐”暑期實習招聘會并于當年11月舉辦了杭州商學院首屆在桐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學院社科教研部的思政教師們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的同時,也十分注重與地方實際緊密結合。如地處桐廬縣新合鄉的金蕭支隊陳列館就是杭商學子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社科部的教師幾乎每年都要組織學院的部分黨員學生前往該基地學習考察。
二、方法手段上,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引導學生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
“形勢與政策”課與其他幾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一樣,教學方式可以分為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前者主要解決“懂不懂”的問題,后者主要解決“信不信”的問題[1]?!靶蝿菖c政策”課教育教學方法特色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課堂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本,按照學生是否歡迎、是否接受、是否滿意的原則來設計和選擇互動式教學法。如學生分專題討論、演講、辯論、案例分析、角色演練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多媒體演示教學法,可以促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人境互動;案例分析研討式教學法,可以促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演講辯論式教學法,可以促進教學過程中的生生互動、人境互動[2]。
第二部分是課外及校內實踐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上是大班化教學(形勢與政策課更是如此),教學班學生人數動輒百人甚至更多。課堂授課時間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在課堂上接觸每一個學生,也無法逐一回答學生的疑惑。因此應當想辦法將“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活動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充分利用先進的通信信息技術,組織學生通過微信、QQ、EMAIL等網絡工具答疑、交流;依托學院教務網絡的教學平臺,給學生布置閱讀、寫作或者觀影等作業,從而將現實課堂與網絡課堂相結合。在校內可以與學工部團委等部門合作,組織學生參加人文社科方面的各類活動或競賽,如“思政文化月”活動,思政主題的演講辯論賽或征文比賽,請校外專家給學生做專題報告會等,從而形成跨越時空的師生互動及人機互動。
第三部分是社會實踐。思政教師與校團委配合,組織學生進行“三下鄉”等社會實踐以及社會調查活動,充分利用學校實踐基地輔助教學?!靶蝿菖c政策”課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課程,國家大政方針落實的實效,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就,學生必須通過親身觀察體驗才能深刻感受。每年暑假學校團委都會組織學生進行“三下鄉”社會實踐并撰寫實踐報告,思政教師(尤其是形勢政策課的教師)應該參與其中給學生以指導和幫助。通過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如宣傳部,教育局等)的協調,完全可以組織學生代表參觀領略本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眼看、耳聽、口說、腳行、腦思、手寫,對“形勢與政策”課會有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同時也更加堅定了為建設美好家園貢獻青春的理想與信念。
三、師資隊伍建設上,凝練團隊,打造一支重視省情調查研究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由于“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每半年更新一次,沒有統編教材,沒有充足課時,給備課、教學、工作量計算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而這門課的管理工作又是由校黨委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學院(社科教研部)、教務處、各二級學院等多部門齊抓共管,導致這門課很多專職思政教師并不愿意上。很多高校主要由各學院(系)總支書記和輔導員承擔教學任務。輔導員與學生貼得最近,對學生全面了解。但是課堂授課經驗不足,在教學內容的把握上,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可能存在一些短板,特別是在省情教育方面。因此需要建立一支省情調查研究宣講隊伍,將省內省情研究最新資料和成果補充進高?!靶蝿菖c政策”資料庫供教師查閱;請校內外具有廣博省情知識并有宣傳鼓舞能力的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或做專題報告,拓寬師生視野;積極參與省市政府項目、省社科規劃項目和省社科聯課題及相關部門的省情研究項目,抓住不同時期省情研究教育的側重點,推進省情資料收集和研究;不斷創新宣傳渠道,培養省情校情宣講骨干,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激發師生建設本省本市的熱情。
以上幾個方面的內容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地方特色和學校特色為“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特色改革提供了充實的教學內容,使“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能夠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言之有理;同時地方特色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形勢與政策”課的實踐教學提供了鮮活的教育內容,為“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提供了案例載體和有效途徑。另一方面,“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特色改革使得地方特色與學校特色生動起來、真實可信且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更容易激發出學生的自豪感。這不僅會增加教學的說服力感染力,賦予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以新的時代內容,而且能夠使學生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從而增強他們建設家鄉、振興中華的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
參考文獻:
[1]劉武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開發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資源的思考》[J].百色學院學報,2009(1)
[2]言意文.《高職思想政治課大班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3)
作者簡介:
黃芳,女,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講師,浙江大學法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國際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