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啟迪 周守珍
【摘要】質化研究作為一種新興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近年來在心理學的研究中得到了諸多運用。本文簡要梳理了質化研究在哲學方法論和具體方法上對心理學研究的影響,并從質化研究的角度反思了當前的心理學研究。
【關鍵詞】質化研究 量化研究 哲學方法論
【中圖分類號】B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25-01
一、質化研究概述
(一)哲學方法論
質化研究在哲學方法論上的基礎來自后實證主義、現象學、解釋學和建構主義,這與量化研究的實證主義、邏輯實證主義在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上存在諸多差異。質化研究的方法論認為世界的實在是一個“生活世界”,它的存在先于人們的“科學世界”,這種實在是存在的或者多元的存在。人們對于研究對象的認識只能無限接近實在,在這一過程中研究者是資料收集的工具,知識產生的過程就是研究者與參與者對知識共同構建的過程。
(二)具體方法
在具體方法上,質化研究采用嚴格定義的質化研究方法,從原始資料的收集積累和嚴格分析出發,沿著扎根理論的思路,在擱置一切前提的情況下展開研究。質化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參與式觀察、深度訪談、焦點小組、敘事分析、文本分析、生活史分析、扎根理論等。研究的過程主要包括:課題設計、進入現場并維持關系、搜集資料、分析與整理資料、形成研究結果、評價研究結果和撰寫研究報告等基本步驟。
二、質化研究對心理學研究的影響
(一)對實證主義的批判
后實證主義的代表人物波普(Poppe)早在六十年代就對實證主義的經驗證實原則提出批判,認為科學知識并非始于經驗,而是始于問題;理論先于經驗觀察,指導經驗觀察,因為科學觀察具有目的性和選擇性。解釋學和建構主義也認為價值中立和理論中立是不可能的,科學知識的獲得過程是一個參與式的建構過程?,F象學則從主體間性的角度批判了實證主義的經驗性和客觀性原則。因此,質化研究認為我們在真正進行心理學的研究時,首先就是要承認自己的理論和價值對研究的影響,并對這種影響做反身性的思考,之后再按照嚴謹的研究程序展開研究。
(二)具體方法
量化研究倡導操作性定義和實驗室研究,在實證主義的影響下追求經驗性和客觀性的原則,因此造成了心理學研究的簡單化、數量化、靜止化和還原化的傾向。這些傾向無疑從某種程度上脫離了人類心理的真實形態,造成實驗研究的成果很難運用到實際的社會生活。質化研究遵行假設生成的模式,從原始資料的收集積累和嚴格分析出發,沿著扎根理論的思路,在擱置一切前提的情況下展開研究。在具體方法上重視心理學研究的整體性、情境性、生態性和價值性。
三、從質化研究的角度反思當前的心理學研究
(一)為方法而方法的研究模式——問題還是方法
當前心理學仍然深受實證主義的影響,以方法為中心的觀點不僅造成了為方法而方法的研究模式,而且將有關人的社會文化因素和現實生活的心理學課題排斥在心理學研究領域之外。質化研究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展開對人類心理的研究,目前在跨文化心理學、健康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咨詢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等相關領域得到了較多的運用。
(二)從方法反觀心理學的學科性質——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
質化研究在心理學中的興起說明,單純的將心理學歸為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是毫無意義的,自然和社會的二分法并不適合對心理學學科性質的定位,心理學的研究者應該堅定科學研究的信心,堅信心理學的科學性。因此,面對質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交鋒,在心理學的學科背景下針對心理學的基本問題的研究顯得更加迫切,只有這樣才能就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任務等基本問題有深入的了解,從而回答關于學科性質的問題。
(三)質化與量化的對立統一——回到研究的開始
從研究研究過程來看,二者在心理學研究中的使用實際上是彼此交融,無法完全分離的;從方法本身的優缺點看,二者都是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方法畢竟是方法,在對立中還有統一的一面。隨著這兩種觀點的不斷交鋒,無論是對于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研究手段等基本問題,還是心理學的學科定位、發展趨勢等發展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探索都會有一個新的進展,從而看到對立中統一的線索。
四、結語
從質化研究的角度反觀當前心理學的研究,我們首先看到的對同一個世界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基本看法,回到研究的開始,回到對問題的具體分析,這兩種思路都為心理學研究提供了各種不同的具體方法。方法畢竟是方法,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只要有助于心理學的科學研究,都可以為我所用。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在心理學研究的微觀層面上針對不同領域的不同問題多做方法整合,以方法多元論的寬容態度面對不同類型的研究,從而全面、真實的把握人類心理,促進心理學的科學研究。
參考文獻:
[1]陳向明.定性研究方法評介[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