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研究從提高學生高階思維為出發點,分析了大學商務英語口譯課堂互動中的教學支架,即教師支架、同伴支架及計算機支架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三種支架在口譯課堂教學互動中的相互作用。
【關鍵詞】教學支架 口譯課堂 教學互動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75-02
1.引言
提高學生的的高階思維能力是21世紀的頭等大事(Bybee, McCrae & Laurie, 2009)。但學生如何能提高他們的高階思維能力呢?一種方式是借助教學支架(Brian R. 2015)。通過搭建教學支架,促使學生在其最近發展區內獲得相應的幫助,使得學生有意義地參與他們不可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并獲得相應的技能。在商務口譯的教學中,商務知識的掌握及口譯交際活動的設計、監控、反饋都離不開教師支架的作用;而商務情景口譯活動則離不開同伴的支架作用;課后的練習、評價和反饋也需要計算機支架的輔助。本文擬通過對大學英語商務口譯課堂中三種支架形態進行分析以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展。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問題
(1)商務英語口譯課堂互動中教師支架、同伴支架和計算機支架三者的運行機制。
(2)三種類型的支架在課堂中的合理使用是否能促進高階思維。
2.2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湖南某高校英語專業本科生三年級的兩個自然班,共72名學生,年齡在18-20歲之間,所學專業為商務英語。
本學期16次課分為三個教學階段。三個階段以三個商務口譯項目為核心,每一個商務口譯項目涉及項目的準備、項目的溝通、項目的實施、項目的驗收和反饋。第一階段為第1-5次課,此階段僅提供教師支架;第二階段為6-10次課,此階段既提供教師支架,也提供同伴支架;第三階段為11-15次課,此階段既有教師支架、也有同伴支架,同時加入計算機支架。每一個階段結束后都分配學生參與學校翻譯基地的翻譯實踐工作,以用人單位反饋和學生的項目自評為依據了解學生的口譯實戰能力。
2.3數據收集與分析
數據收集主要來自于課堂的語料和實習基地實習的反饋報告分析。研究者用錄音筆的方式對15次課的教學活動進行了記錄。在中后期的小組活動中則由學生自備的手機進行錄音。本次研究共獲得30段教學活動錄音,每段約40分鐘,獲得20段小組活動錄音,每段約15分鐘。
3.結果與討論
3.1教師支架作用
在對教學錄音轉寫成文字材料的分析中, 共統計得出包含教師支架的片段約358個,用量化的方式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提出任務和問題
商務英語口譯的課程特點是要求學生圍繞不同的主題開展口譯翻譯項目,每一個口譯項目的開展和如何順利進行都需要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包括項目的組織,項目如何開展,每一個環節如何進行溝通等等。教師在任務開始前的指導對任務的完成起著關鍵作用。
(2)演示解決問題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常遇到問題無法單獨解決,因此教師將問題的解決過程演示出來,使得學生有更明晰的思路,以助于下一任務的完成。而演示的過程則有個性化的差異,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則體現于其中。
(3)激發興趣
教師的課堂導入、學習內容的闡釋以及對問題的鋪墊式引導使得學生與教師產生共鳴,并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的課后訪問均表明通過老師的導入和闡釋激發了對內容學習的興趣。
(4)提供反饋
在轉寫的文本語料中,教師提供的反饋信息非常豐富,包括課堂問答反饋、項目執行反饋、作業反饋、翻譯質量反饋等。反饋涉及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成為教學支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隨機訪問中,學生對教師反饋普遍持支持的態度,尤其對中肯、積極、正面的反饋持歡迎態度。
(5)控制挫折感
學生在句子的翻譯中因忘詞而臉紅,教師給予積極的鼓勵,使得學生克服緊張感將句子順利續譯下去;但在翻譯一個長難句時,學生再次被卡住,并自行跳過難譯部分。在教師的鼓勵和方法指導下,學生比較順利的完成了翻譯任務。在課后的隨機訪談中,研究者訪談了該學生,該生認為老師的鼓勵和支持最終使自己克服了挫折感。
3.2 同伴支架作用
根據Wood(1976)對同伴支架的定義以及Gillies對同伴支架的特征描述,篩選出共計約270分鐘的145個片段的小組錄音。用量化的方式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提示與糾正(40.6%)、解釋與反饋(36.3%)、觀點支持(11.8%)、目標維持(6.7%)、情感支持(4.6%)。
在商務英語口譯課堂小組活動中,小組的安排以自然小組為單位,即前后左右3-4人為一個單位。根據任務需求如果是英漢雙向翻譯則以三人為一小組,如果是英漢單向翻譯則以四人為一小組。在語料分析中發現提示與糾正是最多的同伴支架方式。其次,同伴支架比例較高的則是解釋與反饋。根據商務英語口譯課的特點,在口譯句段結束后,句子翻譯的準確性和流暢性如何經常會在小組同伴中得到簡短的評價,基于面子的考慮,翻譯水準不太高的學生通常會得到較好的照顧,更多是的支持與鼓勵。另外,目標維持和情感支持在語料中也有體現,尤其是當小組在翻譯過程中出現討論和爭執,就會逐漸偏離教師給出的既定目標,小組中的某一個成員則會適時將小組討論拉回到原定翻譯目標上來。
3.3 計算機支架作用
在第三階段研究中,除了教師支架、同伴支架外,還加入了計算機支架。根據相關定義,篩選出涉及計算機支架的教學片段共86個。用量化的方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知識整合、活動提示、過程監控、專家/場景模擬、動態評價。
通過對包含計算機支架的教學片段分析,知識整合的效用是最為明顯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知識模塊的不足登錄不同的軟件系統進行系統訓練。如口譯技能弱的學生會在實驗室里選擇口譯專能系統訓練,而商務知識缺乏的學生則進入商務實訓系統,需要加強翻譯項目管理的學生則會選擇翻譯項目管理軟件。每一個軟件系統都會有活動提示功能,并且在活動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監控和分析,教師也能得到監控和分析報告,并及時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4.結語
本研究以商務英語口譯課堂為研究對象,考察了教師支架、同伴支架和計算機支架在課堂互動中對教學活動的影響。研究發現:(1)教學支架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普遍存在;(2)教師支架、同伴支架和計算機支架三位一體,共同組成了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共同推動學生高階思維的形成;(3)無論是同伴支架還是計算機支架都離不開教師支架,沒有教師支架,同伴支架和計算機支架都不能更好的運行。
參考文獻:
[1]Angelova,M.&Volk;, D. Peer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constructing language in a dual language first grade. Language and Education, 2006(3):173-190.
[2]Bybee, R., McCrae, B.&Laurie;, R. PISA 2006: An assessment of scientific literac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2009(8):865-883
[3]李淑靜.Scaffolding in adult ESL classroom[J].中國外語,2005(6):24-30.
[4]徐錦芬.大學英語課堂小組互動中的同伴支架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1):15-20.
作者簡介:
陳卓(1977-),女,漢族,湖南商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譯、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