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晨
驗光和配鏡,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就是同一回事。得到一個準確的驗光結果,不是就能夠配鏡了嗎?
其實,從醫學角度來講,配戴矯正眼鏡的目的不但要使患者看清物體,還要可以治療某些可能存在的眼病,如視力疲勞和隱性內斜或隱性外斜,而且還要戴鏡舒適。而醫學驗光則是科學配鏡的基礎。
正規醫院的醫學驗光,要進行他覺驗光和主覺驗光兩遍檢查,然后把兩個檢測結果結合。這樣做是因為,他覺驗光和主覺驗光的結果往往是不完全一致的。醫學驗光就是通過不同的驗光方法和驗光儀器,分別將驗光師和患者兩者出發測得的結果,經過分析和綜合,最終得出比較科學和準確的驗光結果。
但得到準確的驗光結果不等于就可以配眼鏡了。我們可以看2個例子:有這樣兩位驗光結果相同的患者,度數都分別為右眼,-6.00;左眼,-5.00。他們的區別就是一位有內斜,而另一位有外斜。結果,配鏡的處方就大相徑庭了。前者的配鏡處方是:右眼,-3.00;左眼,-2.50。而后者是:右眼,-6.00;左眼,-5.00。眼內斜和眼外斜是較普遍的眼肌疾病,如果在配鏡上不加重視,就會錯誤配鏡,引起斜視的加劇和視力的減退等。
驗光師為患者出具配鏡處方,在客觀和主觀驗光結果的基礎上,兼顧雙眼的協調性,包括對患者的年齡、眼球的位置、眼睛的調節能力和雙眼的協調功能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綜合后,針對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才開具最終的配鏡處方,并且還要囑咐其輔助治療和定期隨訪等。所以,配鏡處方其實是驗光師開具的配“藥”處方。
一張規范的配鏡處方,除了驗光結果所包含的雙眼度數和矯正視力外,還應該包含瞳距和處方備注等。因此,驗光準確并不等同于配鏡舒適,驗光結果不等同于配鏡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