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敏
【摘要】本文結合南京藝術學院高職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基礎課程設置和教學狀況,分析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教學的知識構架,闡述了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強調了學科交叉融合及綜合教學課程設置的完整性。本課題的研究對完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基礎課程教學體系起到一定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基礎課程 綜合性設置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的設置改革》,DGWSMMT15。
【中圖分類號】G642;J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192-01
一、淺析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教學的知識構架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我國各類高校為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需求,紛紛設立數字媒體專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知識構架包含兩大板塊,一是基于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二是具有藝術創作思維和藝術設計專業知識的,將藝術設計與數字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的交叉學科。不論是藝術類院校還是工科類學校都要考慮到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跨學科綜合特點,在學科專業課程的建設上有機結合多種學識,完善學生的專業知識構架,培養出合格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二、南京藝術學院高職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基礎教學課程的綜合性設置
1.專業課程教學設置優化改革的必要性
南京藝術學院高職院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前身為開辦十年的影視動畫專業,許多的課程是依據動畫學科來設置的,2013年自轉型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后,多年數字動畫教學經驗的積累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開辦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但老的動畫教學課程設置已不適應新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知識構架,這種情況存在于諸多的大專院校里,所以課程設置的改革勢在必行。
我們應該遵從自身辦學的起點和教學背景,明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建設的定位,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優化調整轉型后的專業課程設置,在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中求得發展。
2.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基礎課程設置的綜合性
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是學校教學建設的核心部分,它涵蓋了公共文化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專業實踐課程等幾大板塊。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通常是本學科課程結構中關鍵組成部分,而它的基礎組成部分有:藝術史類、專業概論類、造型設計、色彩構成、圖形設計基礎類、數字媒體技術及應用類等。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基礎課程知識是保障后續專業知識學習的前提,我們高職學院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設定了兩個方向,即“數字影視動畫”和“數字交互策劃”,這就要求我們專業基礎知識里涵蓋動畫、交互、策劃及相關知識,課程交叉融合的綜合特點要體現出來。
一年級新生的課除了公共文化課外,專業基礎課首先要有:素描造型基礎和色彩構成設計,這兩門課的設置主要是提升學生的美術造型功底。
影視動畫方向要求學生的知識結構里有電影、音樂、舞蹈、文學、動畫制作技能等相關的內容,課程設有:數字媒體和動畫概論、影視受眾心理、劇本寫作、視聽語言、角色造型表現、場景造型設計、分鏡腳本設計、動畫原理及動畫短片制作、多媒體專業軟件、影視后期特效、數字3D造型基礎、音頻與音效制作,學完這些內容的課程,學生基本上能實現做動態視頻的能力了。
交互策劃方向是以傳統的藝術設計為基礎,需要掌握計算機傳輸與處理信息技術,基礎課程里應有:圖形設計基礎、數字媒體技術與運用、數字空間藝術、三維圖形設計、程序設計基礎、虛擬現實、攝影基礎等。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為進一步專業方向的深入學習打下穩固的基礎。
綜上分析,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基礎教學是集美術設計,音樂舞蹈,電影電視,人文,數學等多種學科間的“跨界融合”,在未來數字媒體藝術教育基礎課程體系的優化改革中,兼容并蓄、綜合素質、求同存異和注重實踐將成為今后數字媒體藝術教學的核心價值觀。
當下隨著社會對數字媒體藝術人才的需求加大,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學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雖然數字媒體藝術教育經年不懈的努力,總結出不少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經驗,但為了適應行業的新發展,需要不斷地改變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及時地淘汰陳舊課程,加快課程的更新速度,依據數字媒體技術最新發展動向,設置前沿專業課程以保障專業合格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廖祥忠.《新媒體藝術與創新教育》,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版
[2]吳燁.《淺析當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構成與問題》,《現代職業教育》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