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霞 王淑芹
摘要:語言描述的客觀準確性是思維客觀性的體現,更是觀察結果客觀準確性的體現。科學教師應引導學生理清事物內在以及之間的邏輯關系,讓學生明白科學探究過程與結論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準確、符合邏輯地描述出科學結論。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的語言,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思維和表達、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筆者認為,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有以下幾個特點:
關鍵詞:科學課堂;教師教學;語言特點
一、教師的課堂語言應文明健康
科學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后能產生愉快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污言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極大影響。因此,要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的心弦,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二、教師的課堂語言應具有親和力
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富于激勵性。因此,科學教師一定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力求自己的話語生動、通俗,讓學生易于聽懂、易于接受。要善于結合自己的眼神、手勢和嗓音等體態語言滋潤學生的心田,感染學生的情緒,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教師要將自己良好的情緒、情感滲入教學之中,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調,使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親切、可以接近。這樣,學生就會通過愛老師而愛學習,就會自覺與老師配合,接受老師的指導。
三、教師的課堂語言應嚴謹、明確
科學教師的語言要準確、簡潔。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符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簡潔,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里,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睛,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知識一道帶進去。教師應該用盡量少的語言,準確地說明所要表達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時,這也有利于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
四、教師的課堂語言應具有啟發性和幽默感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興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教學中注意創設“憤、悱”的情境,通過必要的設疑、鋪墊,及時的啟發、誘導學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思維高度緊張而活躍。此時,教師如抓住本質、關鍵,運用啟發性的語言在要害處稍加點撥,則必能打開學生的思維能力。
為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闡述問題時,應該盡量采用多種表達方式,從而使學生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例如,我在教“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時,首先讓學生觀察開始腐敗的小魚,大家都聞到了臭味。此后,我引導學生分析小魚腐敗變質的原因。然后,我啟發大家換一種角度去思考:怎樣減慢小魚腐敗變質的速度?有的說,“可以放在冰箱里。”有的說,可以曬成魚干。”有的說,“可以做成罐頭。”我因勢利導,換一種表達方式向學生提問:這些方法,是破壞了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所需要的哪些條件?學生回答出了“降低溫度、減少水分、排除空氣。”我通過語言的變異性,引發學生動腦思考,鍛煉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幽默,是思想、學識、智慧、靈感的結晶。它多以滑稽、詼諧、逗笑的語言形式,去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內涵。恰當地運用幽默語言去表達一個即使是極為嚴肅的思想主題,也會令人在輕松、愉快的感受之中領略其中的底蘊。米·斯維特洛夫說:“我一直認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蘇霍母林斯基強調,教師在課堂上創造精神的飽和樂觀愉快的語調,在培養牢固持久的學習愿望和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對興趣培養都具有極大的意義。教師在課堂上來點幽默,莊諧雜出,妙語解頤,學生興趣倍增,便有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尤其在課堂上遇到突發事件時,以幽默的語言來轉移學生視線,使課堂教學得以正常開展,即“寓教于樂,寓莊于諧”。
記得在一節課上,正當我講到精彩之處,幾乎全班學生全神貫注聽得入迷之際,有兩個不守紀律的學生卻在交頭接耳,成為課堂上不和諧的音符。當時真把我氣惱了,便聲色俱厲地批評道:“你們倆人也太不像話了,真成了一對“說話專業戶”,老師忙,你們也忙。”接著,我把話頭一轉:“你講得精彩,我也要講得精彩,我的精彩要像摩擦力一樣阻礙你的精彩的變化”。教室笑聲驟起,這一即興幽默既起到了教育學生的目的,又緩解了學生的心理緊張。
結束語:
我們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教師的教學語言事實上也反映了教學思想、教學理念。盡管教學語言并不能完全詮釋教學理念,但是教學語言的確反映了在科學課程的改革中一個教師的教學觀念的變革,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體現了科學課課改的精神,從而使科學課表現出了科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