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岷洹
摘要:作為農業大國,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所應用到的環境材料種類也較多,對土壤污染治理、環境修復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將分析環境材料在農業生產及其環境治理中的運用,闡述環境材料在運用期間所發揮的重要價值,與表現的效果。以期能夠改善我國環境問題,改善土壤問題。
關鍵詞:環境材料;農業生產;環境治理;土壤治理
前言:
環境材料也被稱為生態材料,是一種新興理念。由于我國農業生產規模較大,對生態環境、土壤等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環境材料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變當前惡劣變化的環境,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功效。有必要深入研究,提升運用能力。
一、環境材料綜述
20世紀90年代,日本東京大學山本良一教授提出了環境材料一詞,隨之得到了充分的完善與發展。環境材料主要指在加工、制造、使用等過程中的環境負荷較低,且使用功能最大。環境材料的主要功能是先進性、環境協調性,能夠有效減少資源、能源的消耗,增加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能力。符合21世紀國際對環境保護的有關要求,尤其在農業生產中的運用得到了突出的發展與效果。可有效改善土壤環境、利用農業地膜等新興材料,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對土地造成的污染[1]。
二、環境材料在農業生產及其環境治理中的運用分析
(一)農業抗旱節水中的運用分析
多年來,我國農業土壤干旱問題始終困擾著民眾,隨著溫室氣體的上升,表現的越加明顯。尤其在農業活動長,常常由于干旱導致顆粒無收的窘迫局面。而環境材料技術的出現,為農業抗旱節水提供了技術條件。
環境材料中的土壤保水劑,能夠有效保障土壤水分,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其中的羥基和其他親水基團,都能夠對水分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水是農業發展、生產的重要源泉,是農業壯大的命脈。農業保水工作中,保水劑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強烈的吸水作用。在改善土壤水分不良狀況的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壤的緊密結合性。不僅有效改善土壤缺水現狀,還能夠改善土壤性質。為農作物生長創造有利的環境。
(二)重金屬污染土壤中的運用
現代社會的發展中,重金屬土壤污染情況越加嚴重,并成為當前農業生產的重要阻礙之一。土壤中重金屬含量的增加,嚴重阻礙農作物的生長,并影響農作物的質量。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隨著大量工業生產規模的壯大,不斷嚴重。我國約有3000×104hm2的土地受到了重金屬的危害,大量的重金屬殘留在土壤中,將影響微生物的分解,長此以往,重金屬利用水作為傳遞介質,不僅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也對人類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環境材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能夠解決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現狀,修復土壤。環境材料的化學固化修復功能,是解決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根本。即在土壤中添加一定含量的重金屬固化劑,或鈍化劑,讓土壤中的重金屬能夠降解或遷移,繼而減少土壤中重金屬含量。通過沸石、無機礦物、微生物等元素,以發揮環境材料的固化修復作用,調節金屬含量。
減少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對改善土壤的金屬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調節金屬含量,為農作物提供健康的生長環境。
(三)鹽堿地土壤中的運用
我國鹽堿地面積相對較大,并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狀態。我國鹽堿地的面積分布十分廣泛,大多數都位于內陸的干旱地區以及半干旱地區,且嚴重影響植物的水分吸收情況。甚至造成植物單鹽中毒現象。由于植物體內的鹽成分過多,造成新陳代謝紊亂,影響植物的正常光合作用。健康的農作物生長環境應為合適的酸堿度,對于鹽堿地帶的農作物,將嚴重影響農作物的優良狀態。人類尚需要健康的生長環境,植物亦如此[2]。
在鹽堿土壤中,環境材料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常見環境材料為添加石膏,即硫酸鈣。將土壤中的納質土變為鈣質土,減少其中危害農作物的微量元素。利用硫酸鈣,使得土壤中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編程含硫化合物,進而改善鹽堿土壤的狀態,為植物提供健康的生長環境,奠定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但在實際的運用中,應適量添加,在改善農作物生長狀態的同時,也不應過度使用,反而破壞化學反應的質量守恒原則。
(四)環境材料的未來發展
環境材料在我國的發展速度較快,并在土地環境中的利用發揮出極大的優勢。但仍舊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實現環境材料的進一步發展,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加強環境材料的發展與研發。在該過程中,應秉持著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以及循環發展的原則,強化環境材料在農業生產與環境治理方面的應用能力。同時,利用理化、生物技術等研制方式,研制出利用水平更加明顯的環境材料。
強化環境材料的應用技術,以及效果的評價。尤其針對環境材料在應用期間存在的問題,加以總結,合理分析。繼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實現環境材料適用性的進一步增強。
加強環境材料與微生物、生物技術等各領域的集合。當前對重金屬土壤的修復主要為暫時性的固化與鈍化。但該土壤環境發生變異,環境材料將不再起到效果,因此應強化環境材料多重修復技術。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環境材料在農業生產與環境治理方面的運用方式。得出,環境材料在鹽堿地的利用中,核心原理為石膏的添加,改變土壤性質。在重金屬土壤中的利用主要表現為暫時性的固化與鈍化行為。在干旱區域的利用主要表現為保水劑的保水作用。并闡述環境材料未來發展趨勢,得出強化環境材料的研發力度,應用技術,以及與微生物、生物技術等之間的聯合。
參考文獻:
[1]趙文婧.環境材料在農業生產及其環境治理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7,37(18):13+83.
[2]楊永剛,趙濟洋.解析環境材料在農業生產與環境治理中的作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1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