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伴隨我國智能電網技術的廣泛普及與逐步成熟,智能變電站配置技術隨之也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了我國傳統變電站日后發展的必然趨向。并且,由于智能變電站各方面工作的正常與否,較為直接地影響到了智能電網的基礎建設保障。其次,加之目前我國電網工程管理,正著重于大力推進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應用。本文將重點就智能變電站配置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而著以相應的分析與探析,以期更好、更為穩定地促進我國智能變電站工程的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智能變電站;配置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
處于高新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各方面領域的工作,也逐漸走向了更具智能化與現代化特色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其中還屬變電工程方面所發生的變化,最為令人側目。此外,一方面由于電力流、業務流與信息流結合運行的智能電網,是當前我國智能變電站技術實現進一步發展與創新的重要支撐體系。另一方面,又由于其內部配置的相關數據信息,將記錄下智能變電站運行過程中的關鍵信息。因此,換句話而言,現階段有關于如何有效運用和管理智能變電站相關的配置信息,可謂是具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論的簡要概述
變電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是指針對于變電工程整個的生命周期,全程的管理和控制各階段的具體活動。對此,與普通周期管理存在區別的是,全生命周期管理更為注重于整個工程階段的管理,而非側重于某一特定工程階段的管理。而有關于智能變電站配置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即是指應用包括有系統配置工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并通過對其相關設計、配置、實施、運行維護、以及后期擴建和改建等其他階段實施循環管理模式,進而促使相關反饋信息更為具有實時性與動態性的具體活動。
二、傳統變電站與智能變電站的區別
其一,一次設備智能化。一般情況下,由于傳統變電站其技術形態方面,具備著一定的技術優勢。因而,無論是在其運行之時,還是在其穩定性與創新性等方面,均有著十分完善的發展特質。而從智能變電站工程的角度來看,鑒于其不僅保全了傳統變電站技術形態的有利條件。同時,還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具有一定監控效用的智能設備。是以,這也就為實現實時采集信息、及監測信息等新功能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其二,二次設備網絡化。在傳統變電站運行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使用電纜進以連接相關變電站內部各獨立設備,并通過特定的電纜線路、及設備之間的相互配合而發揮出其具體的效能。但與此同時,由于這傳輸一過程,較為嚴重地制約了相關信息采集的靈活性。因而,在智能變電站開始應用之時,便著重于其傳輸頻帶、抗干擾能力等方面投入了足夠的關注。而后,在此基礎上,更是采用網絡通訊功能,而漸漸地代替了傳統變電站獨配的特殊接口。從而,便促使其有關設備之間的信息傳輸速度,得到了有力的改善和提高。再者,針對于其他方面,傳統變電站與智能變電站之間,還在于站控結構、體系結構、通信規范、通信對象、以及對時系統要求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區別之處。
三、智能變電站配置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結構及功能模塊
(一)版本管理
一方面,考慮到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版本管理,對于智能變電站配置信息的核心重要性。另一方面,又由于版本管理,主要是應用于保證相關配置信息體系的連續性與固定性。因此,為了可以更為有效地管控智能變電站配置信息數據的簽入與簽出,則可以通過借助于采用鎖定――修改――解鎖的版本系統,而進以完成管理與監測相關配置信息的目的。
(二)變更控制
變更控制,作為智能變電站配置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結構、及功能模塊中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應用于保障相關配置信息可以始終保留有高度一致與完整方面。對此,其相關運行過程大致可以整理為:通過應用相關專業性設備、及軟件系統,進以有效規避配置信息內容在未得到使用人授權允許的情況下,而出現被非法入侵與修改的可能,繼而實現主動性變更控制的目的。此外,在相關變更控制體系中,其主要構成模塊分別有監控配置信息的完整性模塊、安全性模塊、以及一致性模塊。
(三)人工審核
有關電力管理部門、以及工作人員運用人工審核管控功能的主要目的,即是為了可以更好地完成、或是核查已修改過后的智能變電站配置信息工作。與此同時,同變更控制管理功能不同的是,在智能變電站配置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過程中,人工審核功能主要是針對于已完成變更修改的配置信息進以審核復檢。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定的延遲性。是以,為了可以更為有助于相關管理部門、及工作人員完成審核作業,當前所采用的人工審核管控模塊,還提供有對比不同配置信息版本體系的功能。
(四)在線監視
在線監視,作為智能變電站配置信息應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的核心構成部分,主要是為了可以確保智能變電站內部的配置信息,可以與其相關運行設備內部的配置信息始終保持一致。與此同時,雖然該運行模塊能夠較為實時地監控智能變電站的各階段反饋信息。然而,由于其具有著一定的空間局限性。因此,簡單來講,一旦其相關配置信息的版本體系發生任一更改現象,那么這一在線監視功能即無法準確地對其進以有效控制。所以,也就是說仍需依托于借助版本原始的管理功能,而完成其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智能變電站作為我國智能電網快速、穩定、有利發展的一大助力系統,通過應用其對于數據信息的高效分析處理功能,一方面既可以有效節省、或是降低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與勞動強度,另一方面又可以更為充分地提高其工作精準度與效率。因而,為了能夠更為切實地加強智能變電站的實際運行操作、及管理工作,還應在其日后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地進以完善與調整,進而確保真正地落實和推進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智能變電站配置信息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沛超,姜健寧,楊漪俊,劉韶俊.智能變電站配置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4,38(10):85-89+131.
[2]王勛.基于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變電工程決策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1.
作者簡介:崔志瀚(1966-)男,漢族,工作單位:內蒙古送變電有限責任公司,1989年畢業至現在一直從事變電站施工、調試及變電站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