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鈺坤 山東省濟南稼軒學校
引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建筑業也迅速崛起,近年來對城市的大規模改造和建設,導致建筑副產品—建筑垃圾也不斷增多,從而引起了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等問題。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我國每年因建筑拆除而產生的建筑垃圾約為10億噸,這個數字在未來數年內將達到15億噸。數量之龐大顯而易見,若這些建筑垃圾未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會破壞周邊生態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造成影響,因此建筑垃圾的管理與資源化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目前,對于建筑垃圾還沒有很明確官方定義,我國建設部在2005年發布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中指出建筑垃圾是指建設單位在從事建設工作如各類建筑物的新建擴建拆除等以及居民房屋的裝修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這對建筑垃圾的定義進行了改進和補充說明,一般來說,建筑垃圾就是指人們在從事建筑物的建設、裝修、修繕、拆除等建筑業的生產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渣土、砂石、磚塊及其他廢棄物的統稱。
建筑垃圾的成分較為復雜,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建筑風格的改變,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建筑垃圾組成成分也有所差異,圖1展示了中國香港特區建筑施工垃圾的典型組分并計算了各類組分的比例。根據我國《城市建筑垃圾和渣土管理規定》,建筑垃圾的大致組成成分包括建筑廢棄垃圾(如廢棄的砂土磚石、建筑材料)和施工產生垃圾(如挖出的渣土),對其按產生源分類可分為建筑施工垃圾、裝修垃圾、拆遷垃圾、土地基坑開挖垃圾以及道路開挖垃圾。
隨著建筑規模的越來越大,帶來的不僅僅是宏偉的高樓大廈,還有難以計數的建筑垃圾。對于這些建筑垃圾,我國目前的常見處理方法是堆放、填埋及焚燒,因此也產生了很多危害。
對建筑垃圾進行簡單的堆放處理,會加劇城市化進程中的人地沖突,降低土地使用率,隨著居住土地、房屋、城鎮周邊的耕地面積以及道路面積的不斷減少,人們基本生活也將受到影響。
建筑垃圾的露天堆放還會對水體產生影響,一些垃圾會產生強酸強堿性物質,如果不加處理就會滲入地表導致地下水的污染。同時經過雨水侵蝕,陽光照射,風化、封閉等作用,一些有機物質發生分解,產生有毒有害氣體,造成空氣污染。而由于其中可能含有很難降解的物質,如油漆、瀝青,進行填埋會對土壤質量造成很大的破壞性。
如前兩點所述,建筑垃圾未得到有效處理不僅會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還會破壞生態環境,同時會減少居民的心理滿足感,從而降低生活品質,甚至危害居民的身心健康。
其實世上本沒有垃圾,資源放錯了地方,也便形成了建筑垃圾,因此建筑垃圾也是一種“城市礦產”。所謂建筑垃圾資源化,就是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措施把建筑垃圾的處理與利用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新型資源開發的方式,如圖2所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不僅可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生產出生態環保的產品能替代某些不可再生能源資源,還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圖2 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流程
而要做到建筑垃圾的資源管理,就必須考慮到技術、成本與規則的有機統一。
4.2.1 發展建筑垃圾資源化管理技術。建筑垃圾與原材料材質之間有很多不同,要想高效地進行垃圾與資源的轉換,就必須大力發展建筑垃圾的處理與加工技術。
4.2.2 適當提高垃圾資源化經濟效益。
利益是進行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應該充分利用經濟方面的獎懲措施,推動建筑垃圾的回收與資源化。不同的地區對于建筑垃圾的回收有著不同的收費標準,如北京(上海)是1-2(1.5)元/噸,回收成本較高,而建筑商在后期的加工處理再利用過程也有較高的成本,輸入高,產出低,故而在建筑垃圾難以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所以可以通過政府扶持獎勵來激發建筑商的積極性,同時提高回收效果。
4.2.3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體制。建筑垃圾的資源化更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法律法規是一種強制措施,可以通過制定相關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文件,以及加大在管理方面的懲處力度從而引起人們對建筑垃圾管理方面的重視程度,國家政策上應制定建筑垃圾允許產生數量的一個標準范圍,從源頭上有效控制建筑垃圾,減少危害。
結論:較部分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在建筑垃圾利用方面相對落后,隨著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加大,建筑垃圾的資源化管理也一定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對于建筑垃圾的資源化本文也提出了一些相關的對策,具體的實際效果還需進一步驗證,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