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張亦馳

在俄羅斯與中國研制的第五代隱形戰斗機相繼問世后,為確保“絕對制空權”,美空軍迅速開啟了第六代戰斗機的預研工作。不過美國《防務新聞》網站15日稱,美國政府部門首次對這種未來戰斗機的成本進行了評估,結果高得驚人——它的價格將是F-35隱形戰斗機的3倍,單價達到3億美元。如何解決下一代戰斗機裝備數量、單機性能和經濟可承受性之間的矛盾,成為擺在美國空軍面前的一大難題。
是F-35價格的3倍
報道稱,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最新研究顯示,以2018年幣值計算,被美國空軍稱為“穿透性制空”(PCA)的下一代空中優勢戰斗機單機成本約為3億美元。這個價格是F-35A戰斗機的3倍以上,如今F-35A的平均采購價格為9400萬美元。報道稱,這是美國政府部門第一次評估PCA的潛在價格。
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美空軍需要414架PCA戰機取代現有的F-15C/D和F-22,進而全面接管制空作戰任務。報告認為,新戰機最快將在2030年服役,這取決于美空軍的渴望程度。但如此高昂的價格嚇住了美國會,他們可能將重新考慮空軍的裝備更新計劃。
報道稱,價格昂貴的部分原因為新技術的使用。“與今天的F-22相比,PCA可能具有更大的航程和更多的有效載荷,以及更好的隱形和傳感器能力。這些特征將有助于它在高端防空系統威脅下行動,中國、俄羅斯和其他潛在對手未來可能擁有這些先進的防空系統。”此外,美空軍從來沒有能實現過“低成本生產隱形戰機”。B-2轟炸機和F-22戰斗機的后續生產計劃都被取消,部分原因就是每架飛機的價格很高,這反過來又導致生產成本高昂。F-35早期的研制進度因一系列成本超支而受到影響,即便現在單價也遠超原先估算。報告認為,PCA的成本控制可能同樣困難。
第六代戰機什么樣
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之前公布了PCA的概念圖。《防務新聞》稱,2016年“空中優勢2030”飛行計劃發布后,美空軍謹慎地表示,未來需要的新型戰斗機將與其他空中、太空、網絡和電子戰技術的“系統家族”聯網使用。美空軍參謀長戴夫·戈德芬甚至表示,未來戰斗機可能不是單一的平臺,“而是兩種或三種不同的功能和系統。”
在五角大樓2019財政年度預算中,美空軍要求5.04億美元用于“下一代空中主宰”,即未來戰斗機技術和武器組合,預計2020財年將增加到14億美元。
《防務新聞》稱,參與該任務的一名美空軍官員表示,未來戰斗機還將具有類似于轟炸機的設計元素,以使其具有更遠的航程,這需要動力和自主化等領域的突破性技術。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中國專家認為,從公布的概念圖來看,其氣動布局與歐洲今年提出的第六代戰機概念非常相似,采用無尾升力體布局,以大幅降低超音速飛行阻力,提高超音速巡航性能和超音速機動性,同時兼顧亞音速的機動性能。為此,該機還需要領先一代的動力系統、航電系統以及全新的機載武器。
賣給盟友?不放心
除了技術上的難題外,美空軍未來戰斗機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價格因素。能否像F-35那樣賣給其他盟友來分攤成本呢?報道稱,就像當初美空軍寧可拆掉F-22生產線也不外賣一樣,這類頂級戰斗機包含了太多尖端技術,未來戰斗機外賣的可能很小。
《防務新聞》稱,五角大樓已經明確表示,下一代戰斗機不會像F-35戰斗機那樣與盟友分享。一名空軍高級將領表示,就連美國海軍可能都無法分享第六代戰斗機的秘密技術,更不要說其他國家。“如果未來戰斗機想要具備真正、獨特的先進技術,美國就不會愿意與盟國合作。因為參與的國家越多,潛在的泄密風險就越大。美國擔心中俄等對手從美國的盟國那里竊取技術資料”。
報告稱,這只是美空軍為更新日益老化的機群所付出的成本之一,新機采購名單包括F-35和PCA戰斗機、KC-46A加油機、B-21轟炸機、C-130J以及C-17運輸機,預計21世紀30年代每年僅戰機采購成本就高達230億美元。▲
環球時報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