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勇
【案例】某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甲,因未完成作業,被班主任批評并補做作業。放學時,班主任將甲的情況向其母親做了說明。甲回家后又受到母親的批評,之后,甲在自己的房間里自縊身亡。甲的父母將學校告上法庭,要求學校對甲的死亡承擔法律責任。
【點評】我國《民法通則》第十八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本案中學生甲系未成年人,需要監護人正確履行法定的撫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監護職責。而學生甲的母親身為其監護人,疏于發現學生甲情緒失控、思想偏激的心理狀態,在履行監護職責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學生甲的母親應對其自殺行為承擔監護不力的責任。
根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二條的規定:“學生因自殺、自傷造成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并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認定學校是否承擔侵權責任,主要在于學校是否履行了相應職責,是否存在不當行為。由于學生甲是在家自殺身亡,處于學校的監管之外,學校不能預見到其實施自殺行為,因而不存在履行職責不到位的問題。
【案例】孫某和趙某系同校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下午放學后,兩人在回家途中打斗,孫某情急中掏出隨身攜帶的水果刀將趙某刺傷后逃回家中。趙某被其他同學送往醫院救治。法醫鑒定趙某系重傷,已經超過14周歲的孫某被逮捕。趙某的父母認為,孩子是在放學途中受害的,學校對學生的監管責任沒有完全履行,應對趙某的受害承擔賠償責任。
【點評】按照我國《刑法》的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孫某已年滿十四周歲,因此,將對自己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的行為依法承擔刑事責任。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因孫某系未成年人,其父母應依法承擔因孫某傷害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民事賠償責任。
根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三條的規定: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人身損害后果的事故,學校行為并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本案例中,因孫某與趙某互相打斗并造成趙某受重傷的嚴重后果的發生地點是在校園外,且是在放學途中。因此學校在此傷害事故中并無不當行為,依法不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案例】小東是某職業學院的學生,按照學院與某公司簽訂的人才培養協議,他來到某公司實習。一天上午,小東乘坐該公司的車輛外出洽談業務。當汽車行駛至外環線時,司機因躲閃其他車輛而撞上了大樹,造成小東等3人受傷。小東將某公司、學院和司機告上法庭,要求賠償其護理費、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失費等各項損失13萬余元。
【點評】根據我國《交通安全法》的規定,首先要由交警部門對事故做出責任認定,并據此確定責任各方的賠償比例。如果肇事車輛投保了有關保險,按照《保險法》和保險合同的規定,由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內替代賠償相應的損失。如果肇事車輛沒有投保有關保險,或者保險賠償數額不能全部彌補小東所受的損失,則賠償責任應按照責任各方的過錯大小分擔。
由于小東實習期間的工作地點在某公司,已脫離該學院的管理范圍。按照某公司與該學院的協議,實習期間由某公司指派指導教師。而該學院無法進行現場監督管理,且小東的人身損害事故發生在外出洽談業務的途中,是學院無法預見的情形,故該學院對小東在實習過程中所受的損害,主觀上無過錯,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由于小東與某公司并未建立勞動關系,不能按照工傷標準計算小東的實際損失,應按照一般人身損害侵權計算賠償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