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玲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作為一種偏向于實踐性的教育模式,其課程的考核方式與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質量,而在多元化評價體系下的今天,高職課程考核的方式也日趨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如何順利對高職課程的考核進行改革,不僅將對高職教育產生深遠影響,更影響著作為直接受眾的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本文通過對高職課程知識的大致分類,將其細化為基礎性知識、理論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三類,再通過具體闡述對這三類知識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的方法,為日后高職課程考核改革的多元化走向提供幾點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高職課程;考核;改革;多元化
課程考核不僅是評價教學目標實現與否的一種方法和手段,更能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一定的導向作用。因此,如何確立科學有效的課程考核改革方式,不僅僅對高職課程體系的完善起著重要作用,更加影響著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實踐水平的整體性提升。此外,在多元化社會的今天,隨著各類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行,高職課程評價也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推動考核改革的多元化,借此完善整個高職課程的指標體系,推動著高等職業教育更加面向實踐、面向就業、面向社會,在授課過程中增強學生的真本領、真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時代競爭力。
一、加強基礎性知識考核內容
就課程考核而言,無論課程體系如何構建,都始終離不開對于基礎知識的考核把握,可以說,對于基礎知識的授課體系和評價體系,貫穿著高職課程考核改革的全過程。而現在正有許多教師盲目追求考核形式的創新、靈活,往往華而不實,缺失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察。然而加強對基礎性知識的考核也并不等同于機械的考察知識的背誦能力,那種以純粹試卷,特別是以填空等形式對相關知識進行考察的方式,在多元化的今天,并不可取。
因此在加強基礎性知識考核內容的時候,必須要創新方式方法,這種創新并不意味著形式上的創新,即完全拋棄試卷這種最便捷高效的方式,這是在創新考核改革過程中應當避免的極端主義。相對來說,在高職課程教學過程中,基礎性知識的地位尤為突出,作為以實踐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其所教授的學生更需要有深厚的基礎性知識牢固根基,從而幫助學生提高競爭力。因此,高職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基礎性知識考察的時候,可以把基礎知識與工作案例和崗位需求相融合,譬如增加案例分析、情境模擬等,以情境代入這種靈活的模式考察學生的基礎性知識的把握程度。
二、完善理論性知識的考核體系
理論性知識相對前述基礎知識來說,更加具有思維的高度和廣度,而這一部分知識的掌握程度的考核方式,在高職課程中,仍需要格外加強與實踐相結合。理論性知識因其內容的特點,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更加靈活和生動的方式,并且它也有別于單純的基礎知識模塊,這種理論性的知識更多是發揮一種紐帶的作用,基于基礎知識的構建而生,又連通著實踐知識。可以說,當高職學生在面向實踐、步入就業崗位的時候,其實踐操作更需要深度的理論知識作為指引。因此在考核理論性知識的時候,要更加注重對知識了解程度進行把握,進一步完善理論性知識的考核體系。
針對理論性知識的考核,要充分發揮線上和線下兩種手段。在大數據網絡化時代的今天,互聯網的運用在任何學科教學過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高職課程考核改革的過程中,互聯網更應當充分發揮其作用,教師應當積極構建網絡課堂,把一些理論性較為復雜的知識通過動畫、視頻等方式,借助互聯網這個傳播媒介,為學生進行細致講解。此外,教師還應當積極吸收部分有價值的互聯網公開課,對于部分較為深奧的理論體系,要充分發揮教師現實課堂的主體作用與公開課堂的補充作用,相互滲透影響,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理論性知識點,在學習之后通過設計網絡考核方式,充分發揮線上考核的作用。譬如教師可以采取“論壇跟帖”的模式,讓同學們積極參與關于部分知識點的討論,然后教師再進行逐一記錄,保留原始數據,這樣一來就變固化的問答方式為參與方式,充分發揮網絡的考核將學習、測試、考查、考評、管理等進行有機的結合作用,讓學生參與其中,更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考核多元化也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此外,在此類知識的考核過程中,還應適當借鑒本科院校的“論文模式”,雖然高職院校并不以培養學生的學術為導向,但仍有必要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在此類考核過程中并不需要嚴格按照論文的行文邏輯進行構造要求,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于理論性知識的理解和書寫表達的規范運用。可以由教師擬定部分與本知識相關的,具有發散性思維的題目,交由學生在大題目背景下自主細化,然后撰寫小論文作為考核結果。
三、豐富實踐性知識的考核方法
實踐性知識作為高職課程體系中的關鍵一招,對整個高職教育具有重大意義。高職教育的實踐性考核應堅持以職業崗位能力為重點,知識、技能、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為主線的原則,摒棄那種只考查學生背書能力的考核方式。因為高職教育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如何豐富此類實踐性知識的考核方法,將成為對高職課程考核改革的重中之重。實踐性知識基于其內容特性,要求高職教師在考核過程中應當有別于一般性知識的考察模式,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更要求教師在設計相關內容的考核之時,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模式進行考察。具體的實踐課程考核方法大致可分為如下兩種。
(一)課內實踐的考核方法
根據現有的實踐性知識考核來說,更多的是由相關教師開設實訓課程,通過觀察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學生在實訓課程結束之時所上交的“成品”,來為學生擬定一個分數,進而完成考核,還有的教師會讓學生就實訓課程內容撰寫課程總結或部分心得體會,從而獲取考核的“書面材料”,這種單一化的模式在實踐性知識的考核過程中往往已經固化,學生經常會有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的現象發生,更有甚者不認真從事實訓課程,最后全靠“抄”,以完成教師的目標。在實訓課程中,最后的結果雖然重要,但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表現以及真正得到的能力提升更為重要,因此筆者建議,應當弱化對結果的考核比重,加強對實踐過程中的考核,教師應當盡量全程參與到實踐課程之中,加強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當然,教師在一面多的情況下可能會“分身乏術”,因此可以將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個人評價三者相結合,構成對實訓課程的考核來源。更重要的是需要我們把實訓課程的規模盡量縮小,從而確保實訓課真正讓學生有所收獲,保證課內實踐的效益。
(二)課外實踐的考核方法
除了課內實踐之外,更多的學生往往會參與到課外實踐之中,即我們所說的實習活動,據筆者觀察,很多時候的課外實踐考核方式,都是由學生在實習結束之后交一篇報告,再由教師給一個分數即可,這種脫離教師的課程,往往會論為“水”實踐,當遇到自主性較差的學生之時,往往會背離課外實習的初衷。由于課外實習脫離學校教學范疇,因此由教師進行“定點追蹤”也極為不現實,筆者建議,可以由實習單位相關責任人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必要時由教師加以“回訪”,從而確保實習的效果。此外,在實習結束的時候,可以召開經驗交流會等,由學生們互相分享經驗,在交流討論過程中增加對實踐內容的深化,同時還可以借鑒其他人的經驗為自身彌補不足,最終真正落實讓課外實踐促進學生能力提高的目標。
在這個多元化考核評價的今天,高職課程考核更應當多元化,要真正做到對課程的有效改革,就應當切實分析各類課程的特色,然后進行針對化的考核方式,無論是基礎性知識,理論性知識,還是實踐性知識,都要求我們把握教授這種知識的目標所在,然后根據知識特性高職課程的實踐操作,進行融會貫通,從而達到以考核改革促進教學革新的目的,完善高職教育實踐育人的本質特性。
參考文獻
[1] 郭春燕.高職院校課程考核改革實踐探索[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01):13-15.
[2] 陳立,鮮明.高職課程考核改革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4(01):269-270.
[3] 史長城.高職課程考核方式探究[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34(06):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