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10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邁著矯健的步伐來到常口村調研,迎接他的是村民們熱烈的掌聲。走進村部,習近平微笑著詢問村支書高發祿,村財收入有哪幾塊?年收入有多少?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樣?每家年收入多少?在種植大戶邱彩立家,他和村民們嘮家常、品擂茶,詳細詢問邱彩立一家幾口人?主要收入靠什么?還問起家中老人的健康和孩子的學習情況,語言樸實,情感真摯,一語暖三春。臨別時,習近平凝望著常口村的青山綠水,緊握著村干部的手,殷殷教導、寄予厚望:黨的建設要以“五個好”為目標。基層干部要一心撲在農村,和群眾打成一片;要選準發展路子,因地制宜;選好了路子,就要鍥而不舍去實現;小康工作要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不是搞虛假、數字小康;山區要畫好“山水畫”,扎實抓好山地開發,做好山、水、田文章。
習近平的諄諄囑托,在村民心中激起陣陣波瀾。他們自發要求把習近平的指示要求寫進村規民約,傳承到子孫后代。民心黨心緊相連,這年六月,一塊鐫刻著72字村規民約的花崗巖石碑,矗立在常口村村口,聳立在常口人心中。
常口村新貌
二十年來,常口人把習總書記的諄諄教導變成自己的日常行為和根本遵循,按照村規民約的要求,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馳而不息,奮斗不止,從此邁上了幸福的康莊道。“1997年常口村的村財年收入不足3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不到2400元。到2017年,村財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比1997年增長了28.2倍和6.5倍。十八大以來變化更大,人均純收入5年就翻了一番,村里的生活環境和村民的生活水平跟縣城沒有多大差別。”對此,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常口村黨支部書記張林順深有感觸又充滿自豪。常口村還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鎮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文明村”“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園林式村莊”“省級生態村”“省級水利風景名勝區”等榮譽稱號。
黨恩似海,民思不忘。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常口村人一邊收看十九大盛況,一邊心里念著黨的恩情,心里有了新想法。他們說,有故事的村規民約,是村里的無價之寶,我們一定要結合十九大精神,結合新時代要求,進一步提升村規民約內容,把大家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深情厚愛,融入到村規民約中去。
12月8日下午,是常口村一個特殊的日子。這天,村民們興高采烈地聚集在20年前習近平到訪的老村部,開起了一場特別的村民代表大會。“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常口發展指明了方向”;“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來的日子會更好”……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都說進入新時代,我們一定要認真踐行好新的村規民約。
村規民約,約出了常口村人滿滿的幸福感。舊的花崗巖石碑,見證歲月滄桑,村里將永遠珍藏。而新的村部廣場,如今又豎起了一塊新的村規民約碑,這就是十九大之后,常口人把新的村規民約,鐫刻在這里,“望世代村民,時刻銘記……”。村規民約碑,它是矗立在常口村人心中的豐碑,也是連接黨心民心的一塊心碑。如今,已奏響“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號角的新常口,正迎著新的村規民約文明之光闊步邁向新時代!
常口村新村規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