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鷹, 盧 丹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 婦產科, 江蘇 揚州, 225001)
妊娠期糖尿病(GDM)可增高孕婦分娩風險及新生兒低血糖的發生率[1-2]。文獻[3]報道,末梢血血糖7.2 mmol/L是母體血糖安全上限,母體血糖低于此值不會增加新生兒低血糖的風險[4]。本研究探討GDM患者圍產期血糖控制與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產科收治的GDM患者,已排除多胞胎患者,囑咐患者嚴格進行飲食控制以及日常自我監測指尖血糖(CBG), 若糖化血紅蛋白明顯異常或血糖水平超過正常范圍的20%(快速空腹末梢血糖>5.1 mmol/L, 餐后2 h血糖>6.7 mmol/L), 則給予胰島素控制血糖,每周隨診并調節血糖治療方案。少于3次隨訪則定義為無內分泌隨訪患者(NEF-GDM), 包括未嚴格完成隨訪或者首次內分泌科診療時間超過孕36周患者。納入患者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葡萄糖需要量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推薦孕末期3個月[0.10~0.12 g/(kg·h), 175~180 g/d]需要而計算,根據禁食時間和血糖進行調整。產時CBG測量應用血糖監測儀(美國強生公司),測量CBG 1次/2 h, 胰島素開始滴入時測量CBG 1次/h。母體低血糖定義為CBG<3 mmol/L, 分娩前最后1次測量的血糖作為分娩期母體血糖值,一旦發生母體低血糖或高血糖,及時與內科醫生聯系。新生兒數據在出生時即刻采集,包括體質量,出生后1、5 min的Apgar評分,臍動、靜脈血的pH值,新生兒的早期喂養及出生1、2、4、8、12、18、24 h血糖監測。
評價指標如下: ① 分娩時平均血糖,出生時母體血糖,平均血糖>7.2 mmol/L的產婦人數,需要注射胰島素的人數以及低血糖事件的發生情況; ② 懷孕期間接受治療情況,包括單純飲食控制、飲食控制+胰島素治療; ③ 產時血糖控制: 任何時間母體血糖≥7.2 mmol/L 以及母體血糖<7.2 mmol/L; ④ 新生兒低血糖癥,即出生后首個24 h內血糖<2.2 mmol/L。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計數資料采用[n(%)]描述。單因素分析時,二分類變量采用非參數檢驗(Mann WhitneyU檢驗),滿足方差齊性的多分類變量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反之則采用非參數檢驗(Kruskal WallisH檢驗)。采用線性回歸分析評價新生兒血糖與母嬰分娩CBG的相關性。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過程中139例患者入組, 10例產時血糖控制未獲得資料, 2例新生兒未獲得24 h內血糖資料,予以排除,即共129例母親和127例患兒入組,一般資料見表1。本組患者血糖控制較好,僅18例患者CBG>7.2 mmol/L, 其中5例CBG>10 mmol/L。18例患者中, 12例應用胰島素,但因產程進展迅速,另6例患者產時未應用胰島素。接受胰島素治療患者胰島素用量(1.70±1.00) IU/h。在分娩時代謝控制方面,單純的飲食控制與飲食控制加胰島素治療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NEF-GDM婦女更傾向于CBG≥7.2 mmol/L (P<0.05)。見表2。

表1 母體、分娩及新生兒特點
GDM: 妊娠期糖尿病; NICU: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 生后1、5 min Apgar評分采用中位數(最小值,最大值)表示。

表2 產時血糖控制情況
與無內分泌隨訪比較, *P<0.05。
在產婦因素中,僅孕末期的3個月HbA1c水平與分娩時母體CBG水平有相關性(P<0.05), 而2組在新生兒體質量、巨大兒發生率、出生后1 min及5 min的Apgar評分、新生兒黃疸及新生兒重癥病房的入住率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出生后第1天中,15例新生兒中至少有1次血糖<2.2 mmol/L, 僅2例新生兒表現為嚴重低血糖,轉入新生兒重癥病房后靜脈給予葡萄糖液治療,血糖恢復正常。新生兒低血糖事件均發生在出生4 h內。低血糖事件發生與母體CBG<7.2 mmol/L無顯著相關性,而孕期胰島素治療與新生兒低血糖事件有相關性(P<0.05)。母體分娩時CBG與新生兒最初4 h的CBG有相關性。見表3、4。

表3 產婦分娩特點與分娩時血糖控制的關系
平均產程時間采用中位數(最小值,最大值)表示;
與產時CBG<7.2mmol/L組比較, *P<0.05。

表4 產婦分娩特點與新生兒血糖狀況的關系
分娩時間采用中位數(最小值,最大值)表示;
與低血糖組比較, *P<0.05。
GDM患者孕期和產程中高血糖是引起新生兒低血糖的重要因素[3-6], 有研究[6]認為GDM患者孕期及產程中需積極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也有研究[8]認為并不需要嚴格地應用胰島素,建議采取更加保守的治療方案。
有研究[7]報道,在82例妊娠合并1型糖尿病患者中,有80%患者分娩時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其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為12%。本研究中, 67.00%的CBG>7.2 mmol/L患者產程中應用胰島素,結果僅10.00%新生兒出現低血糖,并且無母體低血糖癥狀出現,說明GDM患者產程中應用胰島素嚴格監控血糖,不僅可有效控制母體血糖水平,還能減少新生兒低血糖發生。血糖>7.2 mmol/L的患者在孕期及產程中需要積極應用胰島素治療監控孕婦血糖水平,因為單純飲食控制的母體高血糖環境中,胎兒形成高胰島素血癥,脫離母體高血糖環境后,新生兒高胰島素血癥則可導致新生兒低血糖發生,故孕期及產程中必要時應積極應用胰島素嚴格地控制孕婦血糖水平。
血糖控制的推薦方案是根據分娩時期及孕婦糖尿病類型來制定,本研究根據血中酮體水平來個性化地調節血糖水平。一般認為在孕期接受胰島素治療與產程中血糖控制無相關性,對于孕期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行血糖監測和治療,對于飲食控制患者則不需要特殊的血糖監測[9]。本研究發現,無內分泌科規律隨訪的糖尿病患者孕期血糖控制不佳,最終導致新生兒低血糖的發生,因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規律的內分泌科隨訪非常重要。本研究結果提示, GDM患者分娩的新生兒低血糖與產程中需要胰島素治療呈正相關,其孕期高血糖比產程中高血糖更具相關性。孕期應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與單純飲食控制相比有更高的控制標準,單純飲食控制的GDM患者多因間斷、溫和的高血糖水平而未能反映在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上,故這部分患者孕期未得到嚴格血糖監控,從而使胎兒胰島素分泌過多,進而導致新生兒低血糖發生[10-11]。
綜上所述,孕期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可以使患者血糖更為平穩,并與單純飲食控制血糖的患者相比,其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更低,可以提升孕婦及新生兒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