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慧, 周維紅, 孫志霞, 夏建梅, 李 驥, 王 華
(江蘇省如皋市人民醫院 超聲科, 江蘇 南通, 226500)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超聲檢查已成為醫學臨床孕產婦產前檢查診斷胎兒畸形的主要手段之一。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表明,對孕產婦胎兒進行產前檢查,能有效診斷出大部分的胎兒畸形。在以往的臨床診斷檢查中,大多采用二維超聲檢查的方式來進行產前診斷。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新設備產品的研發,無論是在操作、效率、性能、安全保障上,臨床應用效果均顯著。實時四維彩超憑借技術優勢,在臨床產前胎兒檢查領域中廣泛應用[1]。本研究選取行彩超檢查(包括二維彩超檢查和四維彩超檢查)的孕婦1 568例,分析2種不同產前胎兒診斷檢查方式的臨床實效性,現報告如下。
回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行產前胎兒診斷檢查的孕產婦1 568例,先后采用二維超聲診斷檢查方法和實時四維彩超診斷檢查方法。觀察記錄對比2種不同彩超診斷檢查下的孕產婦對產前胎兒表面結構診斷的準確率、敏感性以及檢查質量[2]。孕產婦年齡19~37歲,平均年齡(27.9±3.8)歲; 孕周20~24周,平均(22.3±0.9)周。所有孕產婦簽署了產前篩查同意書。實踐研究在診斷檢查過程中,使用到的醫療儀器是GE Voluson E 8, 探頭頻率是RAB 4~8 MHz的容積探頭。
孕產婦先進行傳統的二維彩超診斷檢查。在腹中胎兒表面發育結構檢測中,孕產婦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呈仰臥姿勢[3], 然后進行二維掃描。掃描的過程中,從胎兒的頭部開始,轉向脊柱、軀體、下肢??剖覂鹊尼t護人員記錄好相關的數據。完成之后,再進行羊水檢測,狀況檢測。孕產婦再進行實時四維彩超檢測重,孕婦呈仰臥姿勢,必要時也可選擇側臥的姿勢。在檢查過程中,當發現孕婦腹中胎兒位置不正時,需要求孕婦起身走動,然后再重新進行檢查。在檢查過程中,從頭部開始,一直到四肢。需要注意的是,檢查過程中需要重點掃查孕婦腹中胎兒的頭部位置,主要是為了更加詳細觀察記錄胎兒顱腦以及面部的發育情況,然后由工作人員記錄好相關的數據。
判定標準遵循: 胎兒面部結構的發育情況,重點關注胎兒前腦,前腦未分裂,單個原始腦室,丘腦合并成一個,無腦中線結果,大腦鐮消失,透明隔腔消失,未發現第三腦室,則認定為無葉型。腹中胎兒前腦位置單一擴大,并且左右互通,部分丘腦融合,同時在中間處腦中線斷開,這種情況認定其為半葉型。診斷檢查后發現,胎兒頭部腦部位置,沒有透明隔腔,側腦前角融合,大腦半球分開,并且腦中線呈現為不完整狀態,這種情況認定為葉狀HPE。
采用SPSS 19.0統計處理分析軟件,組間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方法,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568例孕產婦在產前對腹中胎兒進行檢測,在二維彩超檢測下,診斷出24例發育畸形的胎兒,漏檢9例,準確率為72.7%; 在實時四維彩超檢測下,診斷出30例發育畸形的胎兒,漏檢3例,準確率為90.9%。使用實時四維彩超產前胎兒診斷檢查的準確率優于二維彩超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二維彩超和實時四維彩超產前胎兒診斷檢查準確率比較[n(%)]
畸形發育的胎兒33例,發現畸形部位36處。其中,使用二維彩超診斷檢查出26處,檢出率為72.2%; 使用四維彩超診斷檢查出32處,檢出率為88.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二維彩超和實時四維彩超產前胎兒檢出畸形發育胎兒情況比較 處
孕婦產前的臨床檢查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內外醫學研究加大了對該領域的投入,也拓寬了相關的研究路徑。對孕產婦產前胎兒的發育情況進行全面檢測中,最受關注的就是胎兒畸形,且檢測的準確率非常關鍵。因為胎兒畸形嚴重影響著家庭的和諧與安定,提高產前胎兒發育檢測的準確率[4], 不僅是嚴謹的科學態度,更是對患者家庭的責任。目前,技術最為先進的是四維彩超,特別是對于孕產婦腹中胎兒的顱腦部位的檢測,檢查質量有保障,準確度提高。檢測包括檢查胎兒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以及胎兒的四肢生長發育情況[5], 還有羊水量。多年的臨床實踐已經表明,產前胎兒檢測的準確度和檢查質量水平,與孕婦孕周也存在一定的關聯。研究[6]發現,實時四維彩超診斷檢查的最佳時間為23~27周。這段時間內,通過檢測出來的影像資料,可以幫助醫生更加詳細了解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從而有助于做出最佳的診斷分析。本研究結果所示, 1 568例孕產婦在產前對腹中胎兒進行檢測,二維彩超檢測下診斷出24例發育畸形的胎兒,漏檢9例,準確率為72.7%; 在實時四維彩超檢測下,診斷出30例發育畸形的胎兒,漏檢3例,準確率為90.9%。使用實時四維彩超產前胎兒診斷檢查的準確率要顯著優于使用二維彩超檢測。在33例畸形發育的胎兒中,共發現畸形部位36處。其中,使用二維彩超診斷檢查出來了26處,檢出率為72.2%; 使用四維彩超診斷檢查出來了32處,檢出率為88.9%。
高分辨的二維超聲和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在婦產科領域比較常用。通過超聲技術對產前胎兒表面形態結構上的診斷,發現畸形占到先天性異常的75.0%。此外, 18~22周是超聲初步篩查胎兒畸形的最佳一個階段。之后,隨著三維超聲技術的日漸成熟,對于產前胎兒發育畸形的檢出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對于一些畸形發育的不良情況做到早發現早采取對策[7]。作為三維超聲技術的延伸,實時四維超聲技術可以提供二維超聲不易得到的冠狀面的信息,這一優勢在上述結果統計分析中也已經觀察到了。主要在頭面部、脊柱、四肢、胸腹壁等方面的畸形診斷優勢顯著。但目前來看,實時四維超聲技術用于23~27周腹中胎兒發育檢查,較二維、三維超聲技術改善明顯,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成像不利因素的影響,羊水量過少、胎兒面部和肢體胎盤相近等。這種局面均會對成像檢測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應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三維超聲技術,以克服和彌補四維立體圖像采集、操作復雜等方面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