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梅
(陜西省寶雞市中醫醫院 肝病一科, 陜西 寶雞, 721001)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種嚴重的急腹癥,為急性胰腺炎的嚴重病變狀態,具有發病急、發病后病情兇險的特點,同時該病發病期及手術后的并發癥多,病死率較高[1], 集束化護理與腸內營養干預理念逐漸被應用于臨床治療中。集束化護理通過集合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治療及護理措施來處理某種難治的臨床疾病,幫助醫務人員為患者提供盡可能優化的醫療護理服務,進而改善護理結局[2]。腸內營養干預是指通過胃管(腸管)的方式為患者提供能量與營養支持,以維持患者的身體需要,有效促進疾病恢復[3]。本研究將82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分組治療,旨在探討集束化護理聯合早期腸內營養干預的治療效果。
選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1例,患者均經系列檢查后確診重癥急性胰腺炎。研究前告知患者本研究的治療方法,征得患者與其家屬的同意,雙方自愿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對照組中,男24例,女17例,年齡41~59歲,平均(46.8±2.8)歲; 治療組中,男26例,女15例,年齡43~55歲,平均(45.3±5.7)歲。納入標準: ① 符合臨床對于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 ② 愿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積極配合治療; ③ 對本次治療用藥不過敏的患者。排除標準: ① 嚴重精神病患者; ② 惡性腫瘤患者。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自然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開展常規護理,給予患者早期腸內營養干預聯合治療。在患者住院2 d后,使用鼻飼管放入空腸行腸內營養干預治療。確保患者病房通風良好、空氣清新,使患者有舒適的治療環境。定時觀察并記錄患者用藥情況、病情發展情況、治療情況、生命體征;定時對患者進行口腔清理,確保呼吸通暢,并每天幫助患者翻身不少于1次,預防浮腫與壓瘡。
1.2.2 治療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集束化護理理念及腸內營養干預護理。⑴ 集束化護理: ① 胃腸壓力護理。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通常會出現休克、呼吸與腎功能障礙等病癥,并導致腹部脹痛、惡心嘔吐、排便不暢等癥狀,而排泄物長期滯留腸道會導致腸胃內細菌大量滋生、體內菌群失調、全身細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使患者恢復不力,實施腸胃減壓護理能夠增加腸胃對有害細菌的自我排泄,減少身體對毒素的吸收。為患者插管并留置胃管,插管時注意動作與患者情緒,能夠有效提升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持續胃腸減壓的依從性。特殊時期可對患者實施開腹手術,以降低腹腔壓力。② 口腔護理。多數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易發生肺部感染,從而導致口腔內與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此時患者無行動能力,部分患者仍昏厥、神志不清,導致分泌物無法自主排出,如排出則易導致窒息現象,故醫護人員應定時為患者清潔分泌物,確保患者在臥床治療期間呼吸通暢,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③ 生命體征監測。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為臥床恢復狀態,醫護人員應加強對患者吸氧量、心電圖、血壓等的監測。當患者出現血壓下降、呼吸急促、低體溫、昏厥等癥狀時,應及時通知值班醫生予以治療。隨時監測患者尿液、血糖等,避免患者出現腎衰竭、高血糖、膽道梗阻等。每2 h為患者測量體溫,若體溫高,可采用物理降溫,無效果則應及時通知主治醫生予以藥物降溫。④ 心理護理。由于發病急速、病情嚴重、治療期長、恢復緩慢等原因,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療費用通常比較昂貴,加上病死率高,許多患者及其家屬常出現恐懼、無助、缺乏治療信心等現象,此時應給予適當的積極的心理干預,加強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提高疾病治愈率。與患者家屬及時溝通,將患者的發病機理、護理方式講解清楚,取得家屬的理解與配合,而家屬的信心能夠最直接地干預患者的治愈信心。⑵ 腸內營養護理干預: 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為避免胃腸壓增高現象,可采用禁食方式減小胃腸壓力,但為確保患者正常恢復,必須給予充足的營養護理,以利患者新陳代謝,在患者治療早期給予腸內營養護理,可將腸道黏膜屏障功能維持在穩定狀態,避免患者體內細菌上移發生全身性細菌感染,早期腸內營養護理還有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促進胃腸功能恢復[4]。常用腸內營養護理方式為靜脈注射氨基酸、脂肪乳劑、白蛋白等物質。
比較2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主要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消化道出血、腎衰竭、心力衰竭、靜脈血栓、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對比2組患者的滿意度,出院時,對患者實施護理方式滿意度測評,內容主要包括服務態度、操作技術、日常觀察患者病情仔細度及患者自我感覺,分為非常滿意(評分>90分)、基本滿意(評分70~90分)、不滿意(評分<70分)3個檔次,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32%, 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6.8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治療組經集束化護理聯合早期腸內營養干預后,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2組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調查研究[5]表明,在中國,半數以上的重癥急性胰腺炎是由膽道疾病、酗酒、暴飲暴食所引起,而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多為男性,當患者有膽道結石、功能障礙等疾病時, 70%以上可出現胰腺炎癥狀,若再經常暴飲暴食與酗酒,會導致大量食物因腸胃無法消化而進入十二指腸,加上酒精刺激促使胰液素與膽囊收縮素釋放,最終極易導致重癥急性胰腺炎。重癥急性胰腺炎一旦發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在患者入院治療期間,需予禁食與胃腸減壓,避免胃腸中有害細菌上移,引發感染癥狀,禁食期間的營養補給采用腸內營養干預方式,可為患者提供病情恢復所需的足夠、安全、平衡、完全的能量[6]。集束化護理是近年來在臨床護理中廣泛應用的一種新型護理理念,其能夠使醫護人員更加有計劃、有預見性、有針對性地對不同患者實施不同護理,最終通過患者、家屬、醫院三方的共同努力提升疾病治愈率,并改善各類疾病的治療效果[7-8]。對于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來說,采用集束化護理聯合早期腸內營養干預護理方式進行治療,能夠大大提升患者治愈信心、家屬治愈積極性及治療效果[9]。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采用集束化護理聯合早期腸內營養干預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僅7.32%, 顯著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6.83%(P<0.05)。此外,經胃腸壓力護理、口腔護理、生命體征監測、腸內營養護理干預、心理護理相結合的集束性護理后,治療組患者對院方治療的滿意度高達97.56%,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的滿意度80.49%。由此表明,集束化護理方式更具對癥性,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