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歐洲新聞電視臺12月17日文章,原題:中國某縣為形象工程大興土木付出代價在中國湖南省汝城縣,當地官員將貧困的沙洲村改造為紅色旅游景區。但同該縣近年來大舉修建的一連串公園、廣場和辦公樓一樣,這個項目并未吸引多少游客,至今尚未產生利潤。當地官員表示,經過大舉借債以修建各種形象工程10年后,如今作為中國最貧困縣之一的汝城正承受解決巨額債務的沉重壓力。
為籌措并節約資金,該縣正大幅削減對基礎設施項目的公共投資并通過增加政府土地出讓金創收。這種現象并不僅限于汝城,中國其他數百個負債累累的縣也面臨類似問題。中國央行上月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顯示,如今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主要集中在市縣兩級。
對正在化解金融系統風險的中國有關部門來說,像汝城這樣收入來源與債務相比微不足道的地方政府尤其令人擔憂,這些地區對土地出讓金的過分依賴也在吹脹資產泡沫。汝城的大舉支出方式引起北京注意,反腐巡視組對該縣形象工程與老舊居民區形成的鮮明對比感到震驚。
“我們必須按照要求糾正問題,否則老百姓不會再信任我們”,一名當地官員表示,自接受反腐巡視以來,該縣已暫停、取消和縮減79個政府項目,減少投資21億元。如今,所有汝城縣官員都在加班加點工作并經常與當地老百姓見面,還斥資3000多萬元改造老舊自來水管網。
像中國其他一些地區,在政府投資受到控制之際,汝城縣需要發展當地民營產業和新行業。有跡象表明一些民營資本正進入該縣。在當地相對便宜的土地和勞動力吸引下,東莞電子行業協會已與該縣簽署打造工業園的投資計劃,這將至少為當地帶來20家中型電子企業并創造1萬個就業崗位。▲(作者張萊恩·烏等,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