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與“器”有關的幾個成語。
有的書上也寫作“懷材抱器”。意思是既有好的思想品質,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換成今天的話就是德才兼備、又紅又專。
這個成語出自唐趙璘的《因話錄》:“德宗搜訪懷才抱器、不求聞達者?!睂嶋H上說的是皇帝用人的標準,這樣天下的讀書人就有了努力的方向。當然,對“才”和“器”的解釋,古今是有差別的。古代的“才”“器”主要聚焦于治國理政及對朝廷的忠誠方面;今天的“才”與“器”內涵與外延要廣大得多,概括來說,就是立身處世的能力本事和服務國家社會的精神。
現在有些人對“才”“器”的理解有些跑偏:不求“才”之高低,只求多拿鈔票;不問“器”之所指,只為一己炫耀。典型的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如果任其膨脹,必將成為影響社會安定和諧的毒素。當戒之慎之!
“不器”,就是不像器物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作用?!安黄髦鳌敝妇哂腥诺娜?,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有開闊的視野,精尖的修為;說得再直白些,就是“某一方面懂一切,一切方面懂一些”。
唐代白居易《君子不器賦》有句云:“抱不器之器,成乎有用之用。”其中的“有用”其實是“有大用”,起“重要作用”,這樣的人才一旦有了合適的平臺,就會如魚得水、如鵬馭云、如蛟入海,換個說法,就是成為“國之重器”。
做“不器之器”應該成為每個有志之士努力的高標。目標高遠,才不會被狹隘的功利思想所裹挾,才能廣泛涉獵,深入研究,為將來的“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趣的是這個成語出自《水滸傳》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怎么排?一個根本的原則是“隨才器使”。“或奔馳,或偷騙,各有偏長,真是隨才器使。”根據各自的長處(包括“偷騙”),安排適當的工作。
這與“用人如器”的意義較為接近。梁山要發展壯大,就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如果宋江亂點鴛鴦譜,讓阮小二做馬軍統領,讓李逵當水軍都督,宋清是自己的弟弟就坐二把交椅,看盧俊義別扭就讓他靠邊兒站,那樣的話就不用等朝廷派兵,自己就先呼啦啦散攤子了。
如何做到“隨才器使”?很簡單,一要了解是哪方面的“才”與“器”,二要有以事業為重的胸懷。
我們這個社會需要“才”與“器”,更需要確保“隨才器使”的機制保障。
【點評】該篇題目雖為“斷想”,但首句總起,然后以與“器”有關的三個成語為經結構全篇,末句收束點睛,這是很巧妙的構思。三個成語之間是層層推進的關系:“懷才抱器”強調成才的一般標準,“不器之器”是成才的至高境界,而“隨才器使”則談的是人才使用效能最大化的問題。對于每個成語,作者既交代其出處,解釋其基本意義,同時又聯系現實作出新的解讀,使文章呈現出較強的文化底蘊、較高的思想價值,充分展現了考生的思維優勢和素材優勢,這是頗具匠心的處理。
此外,語言表達沉穩大氣,老練成熟,盡顯表達優勢。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陸游的詩句告誡我們,做學問不能滿足于字面上的明白;“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結合自身經歷,提醒我們窮究事理需要的是親歷與實踐。
要求選好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