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彬
一個企業的經營目標,自然是賺取利潤,想要取得利潤,就要提供顧客價值,無法提供顧客價值的企業,就無法生存。
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在實際中,雖然很多企業都知道以創造顧客價值為導向,卻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偏差,容易陷入過度管理的陷阱。
什么是過度管理?筆者認為,以提升效率或者降低成本為目的,卻嚴重影響企業創造顧客價值的管理行為,就是過度管理。過度管理在企業經營中造成的損害很大,而且由于披著加強管理的外衣,不易被發現。
舉例:
企業經過一年多的研發,克服了重重困難,一款新品終于上市。上市后,各銷售區域積極推進,紛紛增加終端推廣活動,但是由于處于導入期,整體銷量提升慢但投入比較大。
在導入市場兩個月之后,企業營銷高層開始針對各銷售區域的新品工作進行跟進,通過進行銷售排名和單店分析的手段,不斷要求更低的費銷比(降低成本)。各區域不敢怠慢,紛紛減少投入,以降低費銷比,導致針對新品的投入嚴重下降。新品的銷量也開始下滑,最終成為一塊不咸不淡的雞肋產品。
這樣的事情,在很多企業都在不斷地發生。可怕的是,企業并不認為在這個過程中追求更低成本有什么錯,高層的過度管理行為并不會得到批評,反而會得到表揚。
當出現這樣結果之后,最容易得出的結論是:新品生命力不強,競爭力不夠!一旦形成這樣的結論,多數企業采取的措施就是迅速叫停新品,以減少虧損,同時開始新的產品研發,從長期來看,目的是降低成本,其實卻是成本最高的行為。
在這個案例中,營銷高層過快地要結果是主因,要知道,面市即熱銷的爆品,是可遇不可求的,更多的好產品,都夭折在了這樣的管理思維里,而企業還不自知。
不可否認,新品上市的成功率很低,一旦市場不接受,及時止損也是正道,但案例中的高層沒有從顧客角度出發,而是簡單地通過管理思維,強制降低費銷比,就會造成較大損失。
新品上市期間,企業的關注點要全部放在外部,針對顧客進行研究,分析新品是否滿足了顧客的需求,顧客對新品的評價如何等。如果顧客評價很差,那應該立即淘汰,但如果新品能夠滿足顧客需求,顧客的評價也不錯,也符合行業趨勢,就要加大投入,耐心進行培養。比如統一的湯達人,用幾年的時間進行市場布局,才有了現在的井噴。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有這么多的企業重視顧客價值,也意識到企業要去創造顧客價值,卻在實際執行中不知不覺地陷入過度管理的陷阱呢?我認為有如下四個原因:
一、創造顧客價值不容易找到抓手
以顧客價值為核心,是要將視角面向外部,而管理視角是面向內部。作為企業經營者,面向外部,渠道、消費者、行業背景、政策背景等都可能成為影響顧客價值的因素,經營者很容易感覺沒有抓手,無從發力。而面向內部,則全部在控制之中,針對效率和成本,有著清晰的抓手,這是很多經營者不知不覺去抓管理的原因。
二、顧客價值不容易統一認識
很多企業都在講以顧客價值為核心,但很多經營者會發現很不容易落地,難點在于顧客價值很難明確說清楚,它可能只是一種準則或者感覺,所以團隊內每個人的理解都不相同,大家理解不同,自然就很難溝通,更別提達成共識了。而管理工作立足當下,很容易統一認識,反而容易達成共識,這也就是很多企業召開的經營會議,卻最終開成了管理會議的原因。
三、顧客價值見效周期長
以顧客價值為核心的工作,想要見效,往往需要多部門協同,并且需要較長周期,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一旦見效,就會創造出極大價值,但在日常工作中,很難讓人感受到價值。而管理工作卻不然,可以通過一個部門,甚至一個人、一件事的調整,短期見效,讓人看得見、摸得著。
四、顧客價值不容易進行考核
以顧客價值為核心的工作,很難具體,也很難進行量化,因此一般不會進入團隊考核指標中。團隊的考核指標一般是通過加強管理就能實現的指標,考核作為團隊行動指揮棒,結果可想而知。
企業不能缺乏管理,但如果過度管理,則會減少以創造顧客價值為核心的工作,會讓企業在戰略上顯得短視,喪失競爭優勢。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組織分工與變革
1.組織分工:針對顧客價值,企業要明確分工和授權,原則上這是公司高層的事,但如果老板授權不夠,公司高層更容易進行過度管理。
2.組織變革:通過組織裂變,形成更多的小組織,比如海爾的小微,讓更多的管理者成為老板,讓管理者開始以老板的思維去做事,就會有效地減少過度管理的問題。
二、制度保障
要把企業的經營目標思考清楚,把如何創造顧客價值思考清楚。考慮清楚后,要訂立明確的制度和做事準則,確保各部門在執行的時候有法可依,能夠把創造顧客價值放在管理之上,如華為基本法,就是這樣的保障。
華為基本法關于經營模式的描述:我們的經營模式是,抓住機遇,靠研究開發的高投入獲得產品技術和性能價格比的領先優勢,通過大規模的席卷式的市場營銷,在最短的時間里形成正反饋的良性循環,充分獲取“機會窗”的超額利潤。
三、定期糾偏
要定期進行顧客價值研討,不斷糾偏,凡是因過度管理而妨害創造顧客價值的行為,都要抓典型并杜絕再犯。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新品案例,如果沒有經過慎重的市場調研,沒有確定明確的市場策略,而只是簡單粗暴地進行費銷比的控制,那就是典型的過度管理行為。這種行為會對企業的未來造成較大影響,并有較大的隱蔽性,如果不進行定期的研討和分析,很難發現,也很難避免再次發生。
四、老板切不可過于重視管理
企業老板要非常清晰地認識創造顧客價值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不能太沉迷于日常管理,否則所有人都會看老板臉色,將管理工作當作重中之重。
這一點至關重要,老板要絕對重視自己的行為對企業的導向作用。“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管理的工作交給職能部門去做,而關系到企業方向、企業發展的顧客價值創造,不管懂不懂,老板都要表現出絕對的重視。只有這樣,企業內才會逐漸形成重視長期、重視價值的氛圍,而減少急功近利、寅吃卯糧的行為。
管理工作在企業經營中必不可少,在度的把握上見仁見智,但筆者認為,管理最終要服務于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服務于顧客價值的創造。企業最終是否能存活下來,是否能得到發展,不是管理工作的好壞所能決定的。從這個角度來講,管理工作也是企業經營的一把雙刃劍,過度管理就容易割傷企業肌體。希望我們每一個企業經營者都能夠舞好這把劍,把企業經營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