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鈞元
摘 要:圖書館作為社會個體進行學術研究、資料查詢和閱讀的主要陣地,在學習型社會構建過程中扮演著“排頭兵”的角色。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以及人們生產生活的變遷,愈來愈多的人不進行閱讀,我國閱讀率總體呈現出下滑的態勢,閱讀危機正悄然逼近。閱讀危機的產生是多種主客觀因素導致的,閱讀推廣工作沒開展好就是其中一個因素。在新的歷史起點下,圖書館需要肩負起傳播優秀文化的使命,通過構建常態化的閱讀機制向社會公眾推薦優秀圖書。筆者立足于現階段的閱讀危機對圖書館閱讀推廣進行研究,以期為全民閱讀工作的開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閱讀推廣;資金保障;常態化;精神生活
閱讀,從古至今都是社會個體吸收知識、消化知識和充實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徑。智能科技的迅猛發展在給人類社會帶來便利的同時,要加快了社會生活節奏,愈來愈多的社會個體在社會壓力下放棄閱讀而選擇其他方式充實精神生活,今日社會正面臨著閱讀危機。如果閱讀危機不能得到解決,閱讀推廣機制不能及時建立,勢必會影響到我國國民整體素質和國家軟實力,圖書館這一文化傳播媒介的地位也會得到削弱。在倡導建立“學習型社會”和“知識型社會”的今天,構建閱讀推廣常態化機制,引導社會個體進行閱讀,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幫助社會公眾加強終身學習,不僅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意義,而且是圖書館應當承擔的文化使命。
1 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的作用
1.1 引導、幫助和服務社會公眾
首先,在閱讀推廣形式上要有所創新,能夠引導公眾來圖書館閱讀書籍,感受閱讀帶來的精神樂趣[1]。圖書館作為社會公眾汲取知識的重要場地,在閱讀推廣過程中可以利用自身館藏的天然優勢為公眾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引導公眾在選擇書籍時選擇蘊含先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書籍。其次,我國社會公眾所受教育程度呈現出階梯性,其文化背景的不同會影響到其對書籍的選擇,甚至有些社會由于身體原因會存在閱讀障礙。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工作能夠幫助社會公眾,尤其是幫助存在閱讀障礙的弱勢群體享受更為優質的閱讀體驗。最后,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時,勢必會完善本館的各項軟硬件設施,購置更多的書籍,改善圖書館的各項服務。
1.2 館藏資源的天然優勢
雖然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使得閱讀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社會公眾可以利用計算機以及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進行在線閱讀。但是這種在線閱讀往往是一種淺閱讀,且很多傳統的書籍很難在網絡中檢索出來。相比之下,一個地區的圖書館經過多年的發展,館藏資源較為豐厚,很多經典書籍存在不同版本。這些優勢是在線閱讀所不具備的。圖書館利用這些豐富的館藏資源能夠吸引社會公眾進行閱讀或者進行學術研究。同時,圖書館的讀書氛圍是線上所不具備的,在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工作,能夠讓社會公眾真正沉下心進行閱讀,讓公眾更好地領略文化的魅力,加深對社會和世界的認識。總而言之,圖書館的這種館藏資源使得圖書館在構建閱讀推廣機制時相較于其他主體更有優勢。
2 閱讀推廣常態化機制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2.1 圖書館自身建設不完善
一方面,部分地區圖書館受到資金、人力和物力等因素的制約,在更新軟硬件設施、人員崗位安排和購置圖書時存在的困難。例如,很多地區圖書館沒有多余的資金建設相應的閱覽室,閱覽室內的各項設備設施也較為陳舊,很難吸引讀者到圖書館進行閱讀。同時,由于不能及時購置相應的書籍,部分圖書館的館藏資源較為陳舊,與社會公眾的閱讀需求脫軌,制約了閱讀機制的構建。另一方面,閱讀推廣活動中新技術運用較少。圖書館在進行閱讀推廣時,不能綜合運用微信、微博等互聯網平臺,閱讀推廣的形式缺乏創新性,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閱讀推廣服務。圖書館如果一味局限于線下的閱讀推廣形式,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不僅難以吸引讀者,而且會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影響閱讀推廣的宣傳效果。
2.2 閱讀推廣機制缺乏常態化
閱讀推廣這一系統性工程耗費時間較長,不能一蹴而就,這一工作需要在長期的實踐中得到完善。如果不能構建常態化的閱讀推廣機制,導致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流于形式。例如,很多地區圖書館開展送書下鄉、宣傳下鄉的活動,只是一次性的將書籍送到讀者手中,后續沒有對讀者進行相應的回訪,對讀者的讀書感受和閱讀效果沒有予以關注。閱讀推廣工作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只有讓讀者滿意,讀者才能習慣閱讀和熱愛閱讀。短期性的閱讀推廣不僅會浪費各種資源,而且不利于真正使閱讀推廣工作受到讀者的理解和認可。同時,反饋機制如果不能得到建立,工作人員就很難發現閱讀推廣工作中存在的漏洞,閱讀推廣工作很難向前邁進,全民閱讀的目的更加難以實現。
3 閱讀推廣常態化機制的構建對策
3.1 健全資金保障機制
健全資金保障機制,改善圖書館的各項軟硬件設施是閱讀推廣常態化機制構建過程中最為首要的舉措[2]。一方面,筆者建議國家設置相應的專項資金,確保閱讀推廣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確保圖書館能夠有充足的活動經費,能夠通過完善軟硬件設施和購置圖書來吸引社會公眾進行閱讀,促進閱讀率的提升。同時,國家在設置相應的專項資金時,要體現出層次性和階梯性,大力扶持中西部落后地區開展閱讀推廣工作,從整體上提升國民閱讀率。另一方面,圖書館要探索建立與社會力量合作的閱讀推廣機制,充分發揮其他組織的作用。例如,圖書館可以加強與本地企業、高校和本地讀書協會的合作,在確保閱讀推廣工作公益性的前提下,鼓勵這些組織參與到閱讀推廣工作中來。圖書館也可以加強閱讀推廣的宣傳工作,鼓勵社會上的組織設立相應的公益基金和慈善基金,拓寬經費來源渠道,多角度入手進行募資,進而緩解自身的資金壓力。
3.2 創新閱讀推廣活動形式
一方面,要豐富閱讀推廣活動內容,形成常態化的閱讀推廣體系。圖書館在進行閱讀推廣時應不局限于送書下鄉、發放傳單等形式,也不應只在世界讀書日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圖書館要用創新思維武裝頭腦,根據本地閱讀現狀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創新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3]。例如,圖書館可以每月定期開展親子閱讀、詩歌朗誦大賽、書香中國以及公益主題演講等活動,既豐富了社會公眾的精神生活,也讓社會公眾更愿意參與到圖書閱讀推廣活動當中,唱響全民閱讀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圖書館在開展這些閱讀推廣活動時可以邀請公益明星參加,充分發揮公益明星的引領作用,提升社會公眾參與活動的熱情。同時,圖書館在開展各項閱讀推廣活動時要縮短活動周期,邀請學者專家舉辦相應的傳統文化讀書論壇,宣傳傳統優秀文化,既保障先進文化的傳播,也確保傳統文化的傳承,滿足不同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閱讀推廣活動的輻射面和活動號召力。總而言之,在新的歷史征程下,圖書館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有效解決當前的閱讀危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學習氛圍。
4 結語
現階段,學界關于閱讀推廣機制的構建方式方興未艾,不同學者基于不同的生態視域對閱讀推廣機制進行相應研究,很多理論成果仍缺乏可操作性。閱讀推廣機制的構建絕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項復雜而隱性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在不斷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過程中發現它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完善。圖書館作為閱讀推廣工作的中堅力量,要立足自身館藏優勢,向社會個體推廣優秀經典作品,策劃優秀推廣方案,才能使閱讀推廣機制得以建立和健全。同時,圖書館要根據本地區社會公眾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特點,從源頭上讓社會公眾熱愛閱讀,通過開展各種閱讀推廣活動提升社會公眾的閱讀能力。筆者相信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我國閱讀危機一定能得到解決,閱讀推廣常態化機制也會逐步得到健全。
參考文獻
[1]胡瑩.常態化機制是圖書館推廣全民閱讀的重要途徑[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24(10):14-16.
[2]宋文,徐海靜.中國閱讀推廣研究動態研判[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8,30(06):108-112.
[3]吳曉明.營口地區全民閱讀推廣常態化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6,38(04):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