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珂
摘 要: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發展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本文通過對商法就進行闡述,并將個人信用在融合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民商法;個人信用體系;融合性
在民商法中,已經對個人的信用問題有所解釋,并適用于現如今的市場經濟形勢,只有讓所有人都明確信用的重要性,也才能讓社會更穩定的發展,這也關系到我國所有行業的經營和發展,所以一個國家長遠的發展是不能和信用相脫離的。民商法能對個人信用進行約束,從而維護社會穩定發展。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信用問題都是很重要,大家都應該有所重視,這樣才能從現有的民商法中發現不完善的地方,并對其進行完善,個人信用和民商法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將這兩者的關系明確好也就能完善個人的體系。
1 融合過程中的問題
1.1 信用原則問題
1.1.1 我國民商法對信用的原則并沒有進行明確的定義
而法律界中的對信用原則的觀點可以分為四個方面:即雙重功能、立法者意志、條款、語義。在“雙重功能”的觀點中,認為信用原則應該具有調節道德和法律的能力;“立法者意志”則認為民商法應該對國家、企業和個人三方面的利益進行平衡,該法律是經濟穩定發展的主要保障;“條款”中認為民商法中的信用原則應該遵守統一的條款;“語義”中的觀點則指出在從事民事活動中應該誠實守信,不能出現欺詐的行為。
1.1.2 我國信用原則由于起步較晚,所以相應的原則就比較滯后
民法在立法中的價值應該以誠信原則為基礎,并且在其他法律體系中也應該有所體現。而在民法的基本原則,誠實信用的原則卻是排在公平和自愿原則之后,這種原則和我國民法中的“最高行為標準”是不相符的。即使我國民商法中的規則已經有近100多部,但是對于信用原則的法律地位依然沒有確立。
1.2 個人信用體系中的問題
民商法中的個人信用中,還是有一些問題是要我們去解決的,這些問題使社會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
第一,人們對于信用這一觀念還沒有徹底形成,也沒有一定的信用觀念,但是對信用觀念的現有想法應該有所轉變,這樣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第二,國家在個人信用這一問題上,還沒有形成建立完善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這也就說明個人的行為還沒有收到約束,也只有形成了完善統一的體系標準,這樣也才能發揮出個人信用的作用。
第三,個人信用還沒有在立法方面形成統一的管理制度,很多人的隱私都不能在得到民商法的有效保護,盡管個人信用體系已經在逐漸完善,但還是有一定缺陷。個人信用體系建立的目的就是要促進社會快速發展,促使民商法的完善,但是在很多方面還是有缺陷存在,只有將這些缺陷都有效解決了,民商法和個人信用體系也就能夠完美融合了。
1.3 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在現實融合中的障礙
我國民商法關于個人信用原則的內容不完善、存在諸多不足,同時個人信用體系建立也剛剛處于起步階段,二者本身均存有缺陷這也直接影響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實現完美的現實融合。另外民商法的制定和建立個人信用體系通常是分開進行,二者之間缺乏關聯性與綜合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二者的現實融合,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民商法中尚未形成準確的信用原則內容和定義,在標準規范方面尚未統一,因此與實際建立個人信用體系存在較大的差異,長此以往導致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之間的差異和分歧越來越大,最終無法實現二者的現實融合。同樣,在監督管理方面,民商法也沒能與個人信用體系之間完成現實融合,與制定建立一樣,二者由于分屬不同系統范疇,因此也由不同的監管部門完成各自的監督和管理工作,在此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會出現部門監管職能交疊重復或疏忽漏洞,加之民商法的監管部門很少與個人信用體系監管部門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信息閉塞、缺乏默契最終導致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的現實融合以失敗告終。
2 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的現實融合措施
2.1 完善個人信用體系建設
在進行市場交易的過程中,信用體系的健全與否不僅關系著交易行為的健康也關系著整個經濟領域的合作與和諧。因此,在促進民商法與個人信用體系的現實融合過程當中,應該積極的完善相關的個人信用體系建設。在個人信用體系建設的過程當中,要做好公民個人隱私的保護,避免由于法律法規的不健全而增加了公民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目前,在我國的民商法體系中,公民個人隱私安全性主要通過相關部門進行考核與評估。一旦發現公民個人隱私遭到非法侵害的行為,將會依法進行查處。所以,在今后的民商法與個人體系的現實融合過程當中,需要完善公民隱私的保護以及對公民個人權利的保護。目前,從整體來看,我國在保護個人名譽方面的法律法規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圍繞公民的隱私保護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個人信用體系建設過程當中,要從法制層面不斷的為個人隱私的保護保駕護航。一方面,要將個人信息的安全性進行全面的考核與評估,最大限度的保護公民的個人隱私權,要按照憲法的要求來切實尊重公民的名譽。在此基礎上,來建立相關的個人信用體系。另一方面,要鼓勵和引導廣大公民在使用個人信息進行交易的過程當中,要善于使用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隱私權。一旦發現個人信息被竊取或者篡改,要求助法律手段進行維權。只有建立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未來的民商法與個人信用體系的現實融合才會獲得更大的助力。
2.2 發揮政府職能,協調融合機制
基于民商法的基礎上健全個人信用體系中,要發揮出政府的引導作用,要求相關政府部門要構建完善的信用評價指標體系,以此為依據,引導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進而促進個人信用產業的持續發展。第一,強化法律觀念,加大對民商法和信用原則的宣傳力度,使得相關從業人員和監管人員形成法律意識,提高政府在個人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功能。第二,在社會運行中,道德并不是衡量所有事物的唯一標準,要輔以法律方式,提高硬性束縛性,保障個人信用體系的應用,營造和諧穩定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第三,政府機構要加大對守信行為的鼓勵,嚴懲一切違規違紀行為,提高在個人信用體系、法律監管等工作的透明性和合理性,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同時,促進民商法與個人信用體系的融合。第四,要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理念和實踐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和運行要求進行改進,符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并在不斷實踐中,找到民商法和健全個人信用體系之間的共性,明確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的融合點,推動民商法和個人信用體系的共同發展。在此過程中,政府要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協調各個利益方在市場經濟中的關系,盡力為相關部門打造溝通交流平臺,不斷審視民商法和個人信用體系,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進而促進民商法和個人信用體系的融合和協調發展。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不斷深化改革的市場經濟背景下,實現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的現實融合是順應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符合時代的發展潮流。針對當前民商法與和個人信用體系自身存在的不足,國家需要盡快完善民商法中的信用原則內容,加強對信用原則和個人信用信息的法律保護力度,同時政府需要在民商法和健全個人信用體系之間積極發揮融合作用,為其現實融合與深入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創造良好的環境,利用民商法和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的現實融合全面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孟曉敏.談民商法與個人信用體系現實融合障礙[J].法制博覽,2017(29):160-161.
[2]蔣梅.試論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的現實融合修改[J].法制與社會,2015(13):15-16.
[3]耿健福.民商法與個人信用體系的構建[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8(0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