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技術教育院校發展的很快,所開設的專業緊貼社會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也越來越受歡迎。要使學生在校緊貼任職崗位進行學習實踐,就必須花大力氣進行專業建設。專業建設和專業特色是一個學校建設發展的靈魂,因此進行高標準規劃專業建設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職業技術教育;任職崗位;專業建設
職業技術教育已經成為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畢業的學生直接面向社會工作崗位,為了使學生勝任崗位任職需求,就需要職業技術類院校從頂層設計專業建設,構建起專業建設發展的四梁八柱。本文將從教師隊伍建設、教材體系建設和教學保障條件建設方面談一下關于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建設發展的一些認識。
1 突出抓好教師隊伍建設
1)多渠道引進人才,打好師資隊伍源頭。教師是院校的專業建設的基礎,只有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過硬,各個專業有知名的學科帶頭人,才能使優良的教風更醇厚。通過人才引進、院校交流、名校任職等方式多渠道引進或者鍛煉教學骨干。
2)多措并舉,大力提高教師的自身能力。院校要嚴把年輕教師授課質量關,上崗資質關,通過專人幫帶、集體幫助等手段,讓年輕老師吃透教學內容。通過參加授課競賽和觀摩學習,讓年輕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手段。上好專業課,要在課堂上靈活運用教學手段,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和學生特點,采取不同的授課方式。“功夫在詩外”,老師不僅要在課外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準備好每一次課,精心設計每一個課堂設計環節,充分利用當前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比如運用多媒體設備、網絡電視等信息化平臺,化靜為動,信息量大,動畫逼真,可將教材內容設計的現象和活動過程生動地再現于課堂中。
3)培養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良好職業操守。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深入系統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利用黨課時間進行宣講輔導,做好體會交流,在教師隊伍中牢牢樹立厚德載物、為人師表的崇高精神追求,不貪戀物欲、不迷信權貴,用自己的手中粉筆書寫人生的華章。
2 全方位開展立體化的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文字體現,要結合職業教育學生的崗位需求和認知規律,以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構建相關課程的教材體系。
1)在學校教材建設指導小組的指導下,遴選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老師進行教材編寫。教材是學生的指導書,是老師們的知識出口。只有能夠從全局上把握專業發展變化和學科前沿,才能夠搭建教材編寫的框架,教材內容才有鮮活力。
2)緊貼崗位需求和專業進展變化,將新技術、新知識、新規范納入到教材編寫范圍內,及時更新知識內容。根據課程內容,將項目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注入到教材體系里,由教材到課堂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授課模式。堅持“實用、夠用”的原則進行教材文字資料的梳理編排,構建知識能力訓練模塊,突出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
3)擴充多媒體素材、網絡課程、電視教材、線下答疑、動畫、虛擬現實等教學資源,建設立體化的教材體系。這些教學資源也是老師上課所需,學生課后學習所需。
3 著力提高教學保障條件建設
教學保障條件建設在專業建設發展中至關重要,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這個意思,再優秀的教學團體沒有相對晚上的教學保障也是難以達到授課目標的。提高教學保障條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提高實驗室建設質量。實驗室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中之重,主要進行理論課程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因此在建設實驗室時一定要高標準規劃,結合不同類型的實驗室性質與實驗器材的使用方便性,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高標準設計需要完成的研究目標與方向,詳細梳理要完成的實驗課目,需要的物資器材,不僅要考慮當前的課程任務需求,還要兼顧長遠發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另外可以依托重點學科建設和重點專業建設,建設特色鮮明實驗室。現在職業技術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培養的學生特色比較鮮明,專業性技能型都比較強。根據不同專業的任職崗位需求規劃實驗室建設發展,在“雙重”建設中重點打造,這樣的實驗室指向性和針對性都比較強,也能比較受學生歡迎。
2)規范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做到正規有序。實驗室管理也是教學保障條件的一個重要部分,再高質量的實驗室如果沒有規范有序的管理制度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實驗室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必須的。實驗室指導教師和參與實驗的學生必須嚴格遵守實驗室的各項管理規定,做好登統計,設備按照類別按照實驗要求分類擺放,定期清查檢查有無損壞,及時補充更換等等。只有正規有序,才能確保實驗室順利運營,不然都難以持續。
3)讓科研成果與教學高度融合,豐富教學保障手段。從科研立項開始,就明確科研是為教學服務的理念,不能只是為了名利做科研項目,而是站在服務教學的角度來開展。一項科研成果可以解決一個或者是多個教學問題,那么這個科研就是成功的,同時各專業要梳理好科研成果,并應用在教學上,而不是束之高閣。
總之,專業建設是每個職業技術院校每個專業都需要深思的研究課題,只有貼近社會、緊貼崗位進行專業建設規劃,然后各個專業按照建設目標和建設方案一項一項的完成,才能使專業建設變得充實,專業發展才有方向。
作者簡介
李良,碩士,畢業于南開大學,研究方向:職業技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