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浩一 黃嘉儀 安子月 李金語 陳秀琳
摘 要:音樂劇是一門結合音樂,表演,舞蹈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具有綜合性,現代性,多元化,商業性等主要特征。在劇院文化還不是很成熟的中國,音樂劇作為一個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的藝術形式,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音樂劇不僅有藝術觀賞價值,還對于青少年的心理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為了讓青少年對音樂劇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并且充分挖掘音樂劇的潛在受眾群體。本研究報告結合音樂劇的藝術價值,商業性,和對青少年的積極作用,通過市場調研的方式,分析在全國青少年中推廣音樂劇的方法,本研究報告分為四個部分。
關鍵詞:音樂劇;青少年;市場調研;微觀經濟;宏觀經濟
第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包括選題的緣由,希望達到的效果,討論主題。
第二部分:調研理論和方法。調研理論即是我們借用的一些市場調研的方法基礎,調研方法主要包括調研的受眾選擇,調研過程。
第三部分:分析結果與分析。基于我們的調查問卷和一對一采訪進行數據分析。
第四部分:結論與貢獻。分析結果的一個概述,和推廣音樂劇方式的一些建議。
1 引言
1.1 選題的學術背景及意義
1.1.1 音樂劇相關背景
1)定義:“音樂劇是綜合舞蹈,音樂,戲劇的舞臺藝術形式,它更靠近大眾,風格也極其多元化,被劃分為若干個不同的子類。”音樂劇結合了各種藝術形式,它派生于其他門類,是一種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音樂劇之旅》,周小川 肖夢等著,1998年)
2)《音樂劇之旅》(周小川 肖夢等著,1998年)提到,音樂劇有五大特征:綜合性,現代性,多元性,靈活性,高度的商業操作性。除了藝術形式以外,音樂劇在唱法,題材,舞種,舞臺布景,音樂創作上都不受約束,正如奧斯卡 漢默斯坦二世所說:“除了一定有音樂之外,它是你所能想到的任何元素。”
3)關于音樂劇的誕生,有許多的說法:
1.起源于歐洲19世紀古典輕歌劇和喜歌劇
2.起源于美國本土的由鄉村歌曲,黑人靈歌與爵士音樂和流行歌舞拼裝而成的歌舞雜耍。
3.起源于19世紀末英國人創造的“音樂滑稽劇”和“音樂戲劇”
4.但最為認同的還是綜合起源說,正如《美國音樂史》(王珉,2005年)所說,像音樂劇這種極為復雜的文化現象,不大可能僅從單一的文化源流中生成,它必須從多種文化成分中吸取養料來構筑自己的藝術血肉。因此,它的形式來源必然是多元化的。《百老匯音樂劇》(慕羽,2002年)也稱,“古典音樂”和“通俗表演”才是音樂劇的親生父母。
1.1.2 推廣音樂劇的意義
音樂劇在中國仍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受眾群體也比較小。但其實音樂劇是一個充滿多樣性,綜合性,商業性的一種藝術形式。我們選擇青少年為主體推廣音樂劇的原因有兩點,第一,(《對國內音樂劇發展現狀的研究》,黃鑫,2013)提到“盡管中國音樂人在努力執著于發展本土音樂劇,但是效果和觀眾的反響卻沒有那么好。這與名族文化與整體藝術欣賞水平有很大關系,畢竟音樂劇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本土劇,在大眾眼中還是個‘新鮮物。”青少年是一個較于容易接納新鮮事物且對藝術的欣賞水平眼光較獨特且新穎的群體。其次,他們即將成年踏入大學生活,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在這個階段的很多高中生對方向不明確,如果推廣成功,不僅能帶來許多的音樂劇愛好者,可能還能讓一些志向還不明確的人選擇從事音樂劇的相關工作。第二,音樂劇是一種多元化到一種藝術表達形式,需要參與者擁有表演、演唱以及表達的能力,當代青少年背負的壓力比以往的時代都大,部分青少年存在不善交流等問題,(《對國內音樂劇發展現狀的研究》,黃鑫,2013)就提到過:“當孩子們被強迫著上完各種各樣的補課班之后,像鋼琴,美術,舞蹈等等的特長班又讓疲憊的孩子們忙得不可開交了”。那么推廣音樂劇,開展音樂劇體驗等活動,可以讓青少年釋放壓力,用音樂劇來表達自己。
1.2 期待得到的效果
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讓青少年對于音樂劇有一個更加全面,客觀的認識。充分挖掘音樂劇的潛在受眾,讓更多人愿意走入劇院觀看音樂劇。進一步的,我們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體驗式的音樂劇課堂,讓大家用音樂劇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釋放壓力。
作為音樂劇公益與經濟影響一體的研究團隊,我們希望能夠讓不同地區不同條件的青少年對音樂劇有一個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我們也通過調研了解到網絡平臺是一種有效的方式讓我們充分挖掘音樂劇的潛在受眾,我們也想要得出傳播音樂劇更有效的方法從而讓音樂劇更加有影響力與魅力而吸引到更多青少年甚至其他群眾;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青年演員參與到音樂劇當中使得音樂劇的文化傳承下去,也讓音樂劇工作者們更加有動力與創造力為音樂劇提高水平和留下好的作品,同時也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觀眾走進劇院去欣賞音樂劇,這樣也可以獲取更多的利潤。
1.3 討論主題
眾所周知,音樂劇一直都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外側徘徊,甚至成年人也是如此。只有少數的青少年會主動地研究音樂劇,這也就導致了如今的影視作品很少有音樂劇的存在。在重慶青少年的發燒友也只是很少一部分。但是凡是涉足過音樂劇的青少年都不難發現音樂劇并不是難看,而是知道的人太少,沒有重視宣傳推廣。
音樂劇是影視作品的一個分支,也是很重要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也是將戲劇、音樂等融為一體的一個綜合體。它完全不亞于普通的戲劇或者是電影,甚至是高于戲劇和電影的存在。音樂劇想要表達的內涵可以通過音樂的方式唱出來,而這種方式可能比臺詞的方式更能打動人心。所以音樂劇中的作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也是為什么音樂劇少而精了。每年全國出產的音樂劇不少,但它的推廣力度不夠,市場范圍不廣。以重慶為例,廣告位幾乎是看不到音樂劇的廣告的,只有在重慶的大劇院才有海報和廣告的張貼。而向青少年推廣最直接的途徑就是海報廣告和線上宣傳了。好的音樂劇就算編排再怎么好,推廣力度不夠也只會被埋沒。
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在各種條件的允許的情況下,音樂劇成功地進入了青少年的娛樂活動選項。在青少年娛樂的時候會考慮到音樂劇這一活動就像電影一樣。并且享受音樂劇帶來的快樂。
向青少年推廣音樂劇看似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一旦青少年們開始重視音樂劇,這后續帶來的影響非同小可。音樂劇得到重視之后,便有了一個更大的市場。編劇、導演、作曲家等各路人才都會涌現出來。劇院也會在政府的幫助下得到擴建或者新建。這背后的經濟利益非常的可觀。這條“新興”產業帶來的發展不可小覷。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問題
1)青少年對于音樂劇的基本認識和興趣程度。
2)音樂劇對于青少年及其周邊環境的一些影響和傳播
2.2 數據收集
我們前期進行了線上問卷的方式進行調研,收集到到了565份問卷,并以青少年為受眾,最后剔除21份無效問卷,篩選出了241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在后期,根據問卷的結果,篩選出6名青少年,三男三女,進行了一對一面對面的采訪調查,獲得6份有效采訪數據。
2.3 樣本
我們的主要受眾是青少年群體(年齡12—17歲)。
在初步調查中,我們對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進行了普遍調查,通過隨機問卷,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通過問卷星平臺發出,根據“圖一”的結果,我們確立了以青少年為研究主體,并從565份問卷中,選取了以青少年為研究對象的262份問卷。從圖一可以看到,青少年在整個我們又將青少年分為了“看過音樂劇且有意愿觀看的”“看過音樂劇且無意愿再觀看的”“沒看過但有意愿觀看的”“沒看過音樂劇且無意愿觀看的”這四個種類。基于找到激發潛在人群觀看音樂劇到興趣,所以主要研究人群為:“看過音樂劇且無意愿再觀看的”,“沒看過音樂劇且無意愿觀看的”,這兩類人群。
在剔除無關信息的前提下,通過圖-1的關鍵詞整理,我們得出“無意愿觀看音樂劇”人群不愿意觀看音樂劇的因素前三分別是:不喜歡;看不懂;時間不夠。其中不喜歡的人數占比最多,看不懂和時間不夠的占比相同。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在之后的研究中:
1)我們要重點調查“無意愿觀看音樂劇”人群,不喜歡觀看音樂劇的一些具體原因,以及致使他們無法對音樂劇產生興趣的原因。
2)我們需要去了解他們看不懂的方面,從題材,語言,敘述方式等地方去考慮。
3)我們要去詢問關于現在去劇院觀看音樂劇的一些限制因素。
在一對一的采訪中,因為我們只在之前參與定向問卷調查的受眾里,抽取了符合條件的青少年,對6人進行一對一采訪。我們將樣本分為了“看過音樂劇且無興趣觀看人群”和“沒有看過音樂劇的人群”。我們的一對一調查主要目的是探尋青少年沒有觀看音樂劇的原因,從而找到激發潛在人群對音樂劇興趣的方式,以及音樂劇對青少年及周圍環境的影響和青少年對音樂劇的認識,基于此條件,我們剔除了“看過音樂劇且有興趣觀看人群”和“沒看過但是有意愿
觀看”。
2.4 研究步驟
我們的研究分成在網絡上進行的初步調查問卷和面對面深度采訪。在網絡上的初步調查,主要是通過微博,微信,QQ等公眾平臺傳播問卷。問卷調查持續時長為兩天,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通過定性設問將人群分為“看過音樂劇且有意愿觀看的”“看過音樂劇且無意愿再觀看的“”沒看過但有意愿觀看的”“沒看過音樂劇且無意愿觀看的”這四大類,剔除了無意愿的采訪人群后,我們對“看過音樂劇且有意愿觀看的”進行了一些音樂劇傳播方式途徑進行初步調查,并對“有意愿觀看”的兩類人群進行了音樂劇興趣類的調查。
通過初步的調查,我們對青少年感興趣的音樂劇有了一定的掌握,也對音樂劇的傳播方式做出了合理的猜想。之后,我們想進一步了解“沒看過有意愿觀看音樂劇”“無意愿觀看音樂劇”(包括“看過無意愿”“沒看過無意愿”)的兩類人群沒有觀看音樂劇的原因。因此我們基于初步調查的基礎上,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度采訪。
在采訪前期,我們花去一個星期的時間對采訪問題進行了討論和確定。因為樣本數量小。我們要盡可能的得到更多數據又要讓受訪者自然回答,所以我們對受訪者的回答進行了充分的構想和相應的問題設置。并且我們在每一個設問的目的性和客觀性上也做出了充分的考慮。受訪者可以選擇適合的時間和讓自己感到安靜舒適的地點接受采訪,并且對每一個采訪者進行的匿名的方式,用英文字母代替他們的名字。我們做到了充分尊重受訪者的意愿,采訪前讓受訪者簽訂“告知書”,明確我們采訪的目的和相關要求以及他們可以隨時結束采訪的權利,并在得到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采訪錄音。在采訪后,我們將采訪錄音整理成了文字版,并對采訪記錄進行了分析。
3 分析結果及討論
3.1 定量調研結果分析及討論
研究對象年齡:12-17
1)從圖二中男女調查比例我們可以初步判斷:
青少年中女性對音樂相關話題的興趣高于男性。
2)在圖三里青少年“是否觀看過音樂劇”和“是否有意愿觀看音樂劇”中我們得到的數據:
從圖三可以看出:
(1)看過音樂劇的學生中
有興趣繼續觀看的超過百分之九十,沒興趣的僅占百分之六。
(2)沒看過音樂劇的學生中
接近百分之九十的人有意愿觀看,僅百分之十的人沒有意愿。
我們將對兩種人群進行一對一訪問:調查有意愿卻沒有觀看的原因和沒看過也不感興趣的原因。通過數據我們可以初步判斷,中學生對音樂劇大多持積極態度,這也更驗證了我們小組課題的可發展性,以上是初步問卷調查對我們一對一訪問受眾的分析確定。之后我們將通過一對一采訪,來進一步了解中學生對音樂劇的認識和看法,找出音樂劇推廣的一些可實行方案。
從圖四可以看出,超過百分之六十的人“親臨劇院”,近乎百分之六十的人是通過“線上觀看”。
通過此數據,我們可以在宣傳途徑上做出以下嘗試:
1.在宣傳中我們可以與劇院聯絡,開展一些贈票活動進行宣傳;
2.我們可以通過制作音樂劇相關視頻或者制作一些劇目的宣傳視頻翻譯來進行線上宣傳。
[批注:以下問卷我們篩除了沒興趣也沒看過的人群,對音樂劇宣傳的潛在受眾進行分析]
4)在圖五了解音樂劇的途徑中:
從圖五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人通過身邊的人了解了音樂劇,還有超過百分之三十的人通過網絡了解到音樂劇。
通過此數據,我們發現音樂劇的宣傳途徑還是十分局限,在以后我們也會思考更多的宣傳途徑。
通過此數據,我們對針對音樂劇宣傳的特點,結合中學生,做出以下嘗試:
1.我們可以通過宣講會或者音樂劇體驗活動進行音樂劇的地面宣傳
2.我們通過公眾號介紹和一些音樂作品對音樂劇進行推廣
5)在圖六“音樂劇最吸引你的部分”調查中:
<!--EndFragment-->lang=EN-US>]
4)在圖五了解音樂劇的途徑中:
從圖五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人通過身邊的人了解了音樂劇,還有超過百分之三十的人通過網絡了解到音樂劇。
通過此數據,我們發現音樂劇的宣傳途徑還是十分局限,在以后我們也會思考更多的宣傳途徑。
我們可以看出百分之六十覺得音樂是最吸引的部分,也有百分之三十覺得表演是最吸引的部分。
通過此數據,1.我們可以對我們的宣傳中先以音樂選段最為亮點,通過講述音樂背后的故事和作品翻唱來吸引受眾;2.我們可以對一些音樂劇目進行故事解析。
6)在圖七:你最喜歡的音樂劇類型:
<!--EndFragment-->S>
<!--EndFragment-->lang=EN-US>]
4)在圖五了解音樂劇的途徑中:
從圖五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人通過身邊的人了解了音樂劇,還有超過百分之三十的人通過網絡了解到音樂劇。
通過此數據,我們發現音樂劇的宣傳途徑還是十分局限,在以后我們也會思考更多的宣傳途徑。
在喜歡的音樂劇類型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愛情、青春、人物,通過此數據我們對劇目宣傳的選擇,和音樂故事的選擇有了一定的方向。
7)在對是否有英語劇歌曲讓你印象深刻:
<!--EndFragment-->進行故事解析。
6)在圖七:你最喜歡的音樂劇類型:
<!--EndFragment-->S>
<!--EndFragment-->lang=EN-US>]
4)在圖五了解音樂劇的途徑中:
從圖五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人通過身邊的人了解了音樂劇,還有超過百分之三十的人通過網絡了解到音樂劇。
通過此數據,我們發現音樂劇的宣傳途徑還是十分局限,在以后我們也會思考更多的宣傳途徑。
在觀看過音樂劇的人群中接近百分之六十的人有印象深刻的音樂劇歌曲或者音樂劇。
通過關鍵詞搜索,我們發現:大部分讓人熟悉和印象深刻的音樂劇是在八九十年代由韋伯創作的《貓》和《歌劇魅影》。“在最喜歡的國家中”選擇美國的人接近百分之三十,其次是英國,可見美國百老匯和英國西區對于中學生對音樂劇的認識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通過此數據,我們初步分析:
1.大部分人對音樂劇的印象停留在上個世紀的經典作品中,對近年百老匯 西區的音樂劇了解甚少;
2.中國原創的音樂劇還處在初步階段,還是有很多可待開發的領域和需要宣傳的部分。
8)音樂劇與其他娛樂活動沖突的時候,是否會選擇音樂劇:
從圖九中數據可以看出:雖然音樂劇在中國的發展還處于初步階段,但是大半部分的態度是偏肯定的,音樂劇推廣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2 定性調研結果分析及討論
3.2.1 定性調研結果分析及討論
通過對定性數據的分析,總結得出主要有三個方面因素影響了部分青少年對于音樂劇的認知以及看法,這有助于音樂劇在青少年群體中的進行市場推廣的研究。
首先,社會環境影響青少年對于音樂劇的看法,如他們的家庭和他們身邊的朋友。調查顯示多數青少年家庭或者是身邊朋友很少或是未曾提及過音樂劇,并且對于音樂劇認知不高或者甚至沒有。第二,社會環境以及音樂劇的推廣方式對于青少年是否喜愛音樂劇影響也很大。調查顯示,少部分(低于33.3%)青少年未看過音樂劇但對音樂劇產生興趣,這也反映出了音樂劇市場推廣的漏洞以及各方面社會原因造成這部分青少年未曾有機會走進劇院看一場音樂劇,其次是部分(低于47.9%)的青少年看過音樂劇并對此產生興趣的。第三,結合對于音樂劇在國內發展前景以及以上兩點的分析,我們將對音樂劇在以青少年為主體的市場推廣中提出具體有效的方案及分析。
3.2.2 社會環境對青少年對于音樂劇認知的影響
我們將社會環境細分為a.家人朋友 b.學校 c.政府 d.媒體傳播。根據定量調查結果我們將這四個方面對青少年對于音樂劇認知帶來的影響進行如下分析:
a說:“可能我父母都不清楚音樂劇是什么吧。”
b說:“父母當然不知道了,身邊還是有朋友偶爾去看看音樂劇的。”
c說:“家里應該沒有人知道音樂劇。”
小部分青少年的家人或朋友對于音樂劇有自己的見解及想法,并且在他們面前提及。從受訪者a, b和c可以看出,這算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也正是因為缺乏身邊人群環境的影響,青少年很難對音樂劇有較為全面的認知。這樣的現象與中國目前青少年父母對音樂劇的認知有很大的關系。1982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音樂劇逐漸走入中國,開始起步發展,這個時期正是當代青少年父母學生時代。由于音樂劇當時才進入中國市場,以極度不成熟的姿態發展著,所以在音樂劇教育上更是有極大的空缺,導致當代青少年父母對于音樂劇認知不全面。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完全可以以傳媒及網絡傳播的方式來填補上一代音樂劇教育的空缺。但是對于客觀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當代音樂劇的市場推廣是相對匱乏的,這也導致了不僅上一代沒有機會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全面接觸到音樂劇,同時青少年身邊的朋友對于音樂劇認知情況也相對負面,多數(超過74.6%)處于極淺的認知甚至是零認知的層面上,從以下c和d的回答里可以看出來:
c說:“音樂劇讓我感覺很無聊,沒事不會去看。”
d說:“音樂劇看起來很浪費時間。因為如果為了音樂,我可以直接聽自己喜歡的歌曲;為了看劇情或表演可以直接看一部喜歡的電影,所以其實音樂劇比較吃虧。”
當代學校對于音樂劇的交授方面,也只是停留在最潛的欣賞層面,甚至部分(八位受訪者中有五位)音樂老師只是跟著必修課本上的介紹贅述一遍。
學生沒有機會欣賞音樂劇,更沒有機會體驗音樂劇,比如:
a說:“學校老師講音樂劇就一筆帶過了。”
c說:“學校不怎么有音樂劇的活動。”
d說:“在學校教育上幾乎教授不了任何有關音樂劇的信息。”
多數學校(八位受訪者中有七位受訪者的學校)沒有舉行音樂劇的相關活動,這也導致了當代青少年對于音樂劇知識接受的機會匱乏。政府相關娛樂部門很少提供相關音樂劇的優惠政策或者是推廣政策,這直接影響了很少部分青少年又機會了解到音樂劇以及有機會去劇院欣賞到一部音樂劇。由于沒有直接機會去接觸音樂劇,青少年很難對音樂劇這個在中國發展不那么成熟的藝術形式產生認知以及興趣。
根據定量調查結果顯示,有少部分(八位受訪者中有三位)的青少年在生活中看到過通過各種傳媒方式宣傳音樂劇的廣告,比如:
b說:“還是在外面看到過音樂劇廣告,那種大廣告牌。”
f說:“在網絡上偶爾會有音樂劇廣告。”
e說:“坐車的時候或者坐輕軌那些站上面還是有時會有一些音樂劇劇目信息。”)。
在信息高速流動的當今社會,利用好傳播媒介進行音樂劇的市場推廣是較為現實且重要的推廣方式,這較為直接地影響到青少年對于音樂劇的認知,因為青少年的信息量流動較大,是一類不可忽視的信息流量人群。然而根據數據定量分析得出,音樂劇的市場推廣通過媒體傳播的力度并不大,并且大部分青少年(八位受訪者中有六位)建議要加強音樂劇網絡宣傳,比如受訪者的回答也反映了音樂劇推廣在媒體傳播上的空缺:
e說:“宣傳方面的建議的話,我建議還是通過網絡宣傳。”
a說:“我覺得我在網上看到音樂劇推薦可能采納的幾率比較高。”
b說:“宣傳一定要運用新媒體的優勢,畢竟現在這個信息流通量大的世界,利用網絡啊這些推薦效率比較高,”
3.2.3 社會環境及宣傳方式對青少年對于音樂劇喜愛程度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對音樂劇認知較全面的青少年就會喜愛音樂劇,也不是對音樂劇 零認知的青少年就一定對音樂劇產生負面情緒。對于此點分析,我將把授眾分為看過和未看過音樂劇的人進行相關討論。
1)曾看過音樂劇的青少年
根據調查顯示,曾看過音樂劇的青少年中,想看和不想看的人各占一半,這意味著不是所有人看過音樂劇都會對它產生興趣。據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1)觀看的音樂劇類型不是青少年所感興趣的
據定性數據分析得出青少年中較感興趣的題材是愛情和青春,但在目前國內音樂劇中,可能這兩部分都只是以較為間接的方式點綴在一個音樂劇中。不僅是青少年,根據這樣的趨勢進行推論,我們也可以得出相關結論:其實大部分人不愛看音樂劇,可能就是沒有他們感興趣的題材。由此也可以聯想到與音樂劇推廣有關的因素,若推廣不到位,也會導致人們沒有充分了解到音樂劇的類型以至于沒有看到自己感興趣的題材,亦會導致一些人看過音樂劇但不會想再看。
(2)音樂劇場次較少,時間不契合
時間不契合也會導致青少年看過音樂劇但不會再看。因為多數青少年由于課業壓力,或學習負擔,不會有時間去劇院欣賞音樂劇。漸漸的對音樂劇的興趣也隨時間逐漸消磨掉了。
(3)國內音樂劇產業不夠成熟,原創劇目不夠吸引人
由于音樂劇在國內發展的不成熟,原創音樂劇較少,能吸引觀眾前去劇院觀看的音樂劇更是少之又少。然而在這個音樂劇發展走向成熟的階段,非常需要的就是國內有一個日益走向成熟的音樂劇市場。若中國觀眾能夠將音樂劇融入他們生活,將欣賞音樂劇作為一種定式的享受,想必中國的音樂劇市場會更加成熟。根據我們的定量調查,絕大多數(大于89%)的青少年是覺得音樂劇不夠吸引他們而不愿再次觀看。
雖然有一部分青少年看過音樂劇后會產生興趣,但根據我們分析也的確有很大一部分青少年不愿再次觀看,1、2、3點原因也是產生此現象的直接原因,但是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音樂劇沒有一個較好的推廣方式。如果音樂劇能夠在中國市場上成功進行推廣,想必大家也能更方便的找到契合自己興趣和時間點,也能促進國內音樂劇發展。
B.未曾看過音樂劇的青少年
對于沒有看過音樂劇的青少年,根據定量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是因為沒有看到過音樂劇的推廣,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音樂劇。所以也不會對音樂劇產生興趣。但是還是有一部分青少年是聽說過音樂劇,沒看過卻想看。總而言之,如果有大量的青少年未曾看過音樂劇,這樣的現象直接原因就是宣傳的漏洞,因為音樂劇沒有進行推廣開來,導致很多青少年是沒有機會看音樂劇的。
3.2.4 對于音樂劇在青少年中進行推廣的方案研究
根據定量調查結果分析得出我們得到的多數推廣建議都是如下呈現:
A:“還是網絡比較好吧,瀏覽量大效率也比較高
B:“我覺得普通廣告已經很難吸引我了,要是有那種能讓我看一部分其中的內容的廣告吧,就像電影有預告的話,可能會更好地激起我的興趣吧。”
C:“我上網比較多,還是網上打廣告比較好。”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多數青少年其實是愿意通過網絡的方式來接受音樂劇的信息,并且他們更愿意接受更加新穎的方式。因此結合以上討論分析,總結出以下幾種在青少年中進行音樂劇推廣的可行方案,這也是我們小組后期將要進行實踐的一些落地活動。舉辦一次關于音樂劇的推薦會
首先,讓大家對音樂劇產生興趣的前提是要知道音樂劇是什么,這次宣講會旨在想要大家了解什么是音樂劇,并且先欣賞一些音樂劇片段,使大家對音樂劇有相對明確的概念。
2)與音樂劇學習機構進行合作舉辦相關活動對音樂劇進行宣傳
目前初步我們可以想到的是和兒童教育機構進行合作,教授兒童或者是青少年基本的一些音樂劇表演,不僅可以讓更多人親手接觸到音樂劇,同時可以提高我們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音樂劇。
3)通過慈善活動增加小組影響力
我們想到的是,由于很多特殊兒童沒有機會接觸到音樂劇,更不可能去劇場觀看,我們則希望利用身邊音樂劇專業的資源,自創一部簡單原創兒童音樂劇,然后去特殊兒童中心訪問的同時,便也可以給他們帶去音樂劇。不僅完成了小組的慈善目標,也可以為我們增加影響力。
由于網絡推廣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推廣方式,所以不管哪種具體活動,都最好在網上進行宣傳。對于音樂劇本身,網絡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宣傳方式,便于大家更直接更明確的接收到最新信息。
4 結論與貢獻
綜上所述,本文對關于音樂劇如何在青少年群體中進行有效的市場推廣進行討論,并且試圖對現有的學術期刊做一些貢獻,通過分析社會環境對青少年對于音樂劇認知及喜愛的影響的分析,和通過定性定量討論總結出適合音樂劇推廣的方法,得出以下結論。
4.1 青少年對音樂劇認知的主要因素
4.1.1 定量
前文的分析顯示女生比男生更關注音樂劇。并且對音樂劇大部分都是持有的一種積極的態度。觀看音樂劇的方式也都大多是通過網絡。一半的青少年都是通過親朋好友了解到的音樂劇。并且青少年對音樂劇的類型關注更傾向于劇情類的,音樂對整部音樂劇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這可以說明,在青少年里推廣音樂劇是很有潛力的。同時也看到,學生從學校和政府了解到音樂劇的情況很少,可見推進官方的推廣是很有必要性的。這從之后的定性調研里面也得到了充分的說明。
4.1.2 定性
家人朋友:通過采訪得出在青少年的家長大多數都對于音樂劇不了解,甚至是從未聽說過。這是一個巨大的空缺,家長無論如何是和青少年相處時間最久的而且是對青少年影響最大的一個群體。親朋好友的影響,會導致青少年所處的文化環境。所謂孟母三遷,一個在音樂世家長大的青少年必定會對音樂有不少的了解。或許這個青少年也會愛上音樂劇,并在未來從事相關工作。為音樂劇出一份力。因此家庭朋友的文化素養會對青少年產生重大的影響。
學校 :學校是對青少年影響第二大的社會環境。通過分析數據及采訪記錄得出大部分的學校都只是在音樂課堂上非常簡單地介紹了音樂劇。并且大部分的學校都沒有舉辦過音樂劇相關的大型校園活動。先不說學校的必學課程對青少年的影響。學校不僅會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學習氛圍,也必定會為青少年開展一些課外活動。例如運動會和歌手大賽。不乏青少年對各類課外活動的精心準備,在活動上大放異彩,發掘自己的潛力。這類活動對青少年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學校還會為有藝術特長的青少年提供培訓,或者是幫助這類青少年進入更好的藝術學習,進行專門的訓練。這直接影響了青少年對音樂方面的渴望。
政府 :藝術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政府會對不受重視的藝術形式開放一些幫扶政策。在政府的幫助下,會為向人民推廣音樂劇。青少年也在政策范圍之內,會響應政府的政策。
媒體傳播。對于音樂劇態度較不樂觀而導致音樂劇沒有被大眾廣泛認可。其次是音樂劇的宣傳還沒有到位,導致了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音樂劇還不能給所有人帶來最好的體驗,因此不管是看還是沒看過的人,都不一定對音樂劇產生興趣。最后,通過定性分析,我們得出結論,最有效的音樂劇市場推廣方式是通過網絡進行推廣,音樂劇學習機構舉辦活動以及通過慈善活動來推廣音樂劇并增加小組影響力。這僅僅是推廣音樂劇的一部分,無論是線上還是實地,都是必不可缺的。
4.2 推廣音樂劇對市場經濟對宏觀影響
1)推廣音樂劇可以促進文化交流,能帶來文化經濟的發展。比如一些海外劇團來國內演出,不僅可以促進跨國文化的交流,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音樂劇體驗,還能對劇團和票商等部門帶來經濟上的收益,產生文化經濟上的交流。
2)推廣音樂劇可以使更多潛在的青少年人群對音樂劇了解并喜愛,因此發掘更多音樂劇人才,為我國音樂劇發展作出貢獻,因此帶動我國音樂劇產業的經濟發展。
3)推廣音樂劇可以促進政府部門對音樂劇的發展出臺相應鼓勵措施,使更多人有機會,有意愿去劇院欣賞音樂劇。如果有更多人喜愛音樂劇就會有更大的市場提供給我國音樂劇產業進行發展。
4)推廣音樂劇可以使更多人有機會做和音樂劇有關的工作,不僅可以從某一程度上減輕我國就業壓力,還可以更加完善音樂劇產業,使音樂劇有著更完善的工作體系,在文化和經濟上更加成功地發展。
分別羅列“1”、“2”……等等這樣一個一個點寫出來,推廣音樂劇可能促進的經濟發展的可能性,這屬于結論的貢獻部分)
參考文獻
[1]王珉.美國音樂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2]蔡瑭.音樂劇魅影[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慕羽.百老匯音樂劇[M].待定,2012.
[4]劉秀芝.中小學推廣校園音樂劇的初步探索[D].湖南師范大學,2009.
[5]劉秀芝.淺談中小學校園音樂劇的課外推廣[J].大眾文藝,2009(19):192-192.
[6]劉靚.音樂劇走進中小學藝術課堂的初步構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6.
[7]鐘夢婷.中小學音樂劇的推廣意義與創作演出[J].黃河之聲,2015(18):61-62.
[8]趙芳.民藝文化產業的市場推廣[D].青島科技大學,2014.
[9]娜仁.淺析音樂表演藝術的創造性思維及培養[J].祖國,2018(3).
[10]閆巖,張澤凡.音樂表演的真實性和創造性[J].北方文學,2017(12):77-77.
[11]張凱.音樂表演心理的動態分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1.
[12]《音樂劇使我變得更外向》作者:DavidRand
[13]《為什么音樂劇在國內的發展如此緩慢》.
[14]周小川.音樂劇之旅[M].新世界出版社,1998.
[15]《公眾號運營與推廣》作者:趙陽
[16]麥德奇,保羅B.布朗,麥德奇,等.大數據營銷:定位客戶[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17]靳冉.音樂劇市場培育策略與發展趨勢探析[J].當代音樂,2016(27).
[18]趙芳.民藝文化產業的市場推廣[D].青島科技大學,2014.
[19]黃鑫.對國內音樂劇發展現狀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
[20]王祖皆.中國音樂劇的現狀與發展[J].歌劇,2012(7):50-53.
作者簡介
溫浩一(2001-),男,漢族,重慶,高中在讀,學生,就讀于重慶市第一中學。
黃嘉儀(2001-),女,漢族,重慶,高中在讀,學生,就讀于重慶市南開中學(國際部)。
李金語(2002-),男,漢族,四川,高中在讀,學生,就讀于重慶一中雙語學校。
安子月(2001-),女,漢族,重慶,高中在讀,學生,就讀于重慶市第一中學。
指導導師
陳秀琳(1989-),女,漢族,蒼南,碩士(MSc),畢業于The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英國萊斯特大學),就職于ART HOUSE ACADEMY國際藝術教育,研究方向:市場調研。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