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辦好開放大學”,全國各地以不同形式要求廣播電視大學向開放大學轉型,這不僅為廣播電視大學的事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為各基層電大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江津電大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電大的正確指導下,堅持“立足江津,面向基層、服務城鄉、助推發展”的辦學方向,以轉型發展為契機,不斷探索新時代的基層電大轉型發展道路。
關鍵詞:電大;轉型;開放大學;江津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辦好開放大學”,全國各地以不同形式要求廣播電視大學向開放大學轉型,這不僅為廣播電視大學的事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為各基層電大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江津電大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電大的正確指導下,堅持“立足江津,面向基層、服務城鄉、助推發展”的辦學方向,以轉型發展為契機,不斷探索新時代的基層電大轉型發展道路。
1.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適應開放教育需要。確保開放教育所開專業均有2名中級以上職稱的課程輔導教師,重點專業至少有1名具有本專業高級職稱的教師,全校在編教師總數保持在45名左右,滿足學校各類教育教學需要。通過引進、進修等渠道,使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50%達到研究生以上學歷;積極支持教師晉升職稱,優化教師隊伍職稱結構比例,副高以上職稱穩定在30%左右,有一定數量正高職稱的教師。同時,加強對現有教師運用現代網絡技術的培訓,讓更多的教師在教學和管理上,不僅適應學歷教育的需要,更能履行轉型后的開放大學教師職能。
2.創新教學模式,加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在原有教學模式基礎上,探索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以學生為根本、以應用能力為中心的“職業拓展”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向縱深發展。開展課程開放試點,推進“雙證改造”工作。探索中職教育和開放教育學分轉換制度,實現不同類型學生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加強學歷與證書教育的有機結合。
3.啟動社區教育,為統籌城鄉發展提供支持服務。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因經商務工進城居住的人員增多,社區管理(教育)工作相對滯后,整合電大資源,把電大與社區教育溶合,立足社區、依靠社區、服務社區,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學院對社區學校、社區教育工作站點的指導作用,為推進城鎮化進程,提升當地居民素質做出貢獻,為黨委政府分憂。
4.充分利用系統資源,提升服務社會功能。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類人才隊伍中,除各級地方黨校、行政學校、社會主義學院具有固定的培訓對象以外,還有大量的培訓需求,基層電大(學院)作為教育機構,不僅僅只局限于舉辦成人學歷教育,應當依托開放大學系統技術構架和豐富的不可替代的平臺資源,借助虛擬專網、互聯網、教育科研網、移動通信網和衛星網等,建設市民在線學習平臺,大力開展與政府、系統、行業、企業的合作,開展多渠道辦學,服務社會,向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網絡講座、公開課,提升公民科學文化素質,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求。營造市民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良好氛圍,從而提升基層學院的社會服務功能。
5.積極拓寬生源渠道,穩定學歷教育規模。生源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校將學歷教育與干部培訓有機結合,將教學點向鎮村、社區延伸,為更多的求學者提供了方便之門。一是送教下基層,在條件成熟的鎮設立教學點;二是拓展辦學門類,恢復成人專科招生,與中職學校對接,開展中職-成人教育一體化教育改革試點;三是服務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利用一區三園的發展格局,加強與企業及行業協會溝通,啟動“新型產業工人培養和發展助力計劃”。總之,在轉型期間,將充分調動全校教職工開展招生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穩定辦學規模,促進順利轉型。
6.打造數字化學習中心,滿足轉型發展需要。根據國家開放大學地方學院設置標準,按照“統一戰略、共同平臺、資源共享、相對獨立、各具特色”運行原則,加大資金投入,打造一流數字化學習平臺。一是加強信息化校園建設工程,形成天網、地網和人網結合,三級平臺互動的網絡教學環境,整合各類教育教學資源以及社會資源,努力構建規模較大、功能較強、應用較多、覆蓋面較廣的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為開放教育學員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爭取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業務指導,明確廣播電視大學在社區教育中所應承擔的任務;探索社區教育模式,成立相應組織機構,開展社區教育科學研究,推進社區教育試點工作。二是建立社區培訓教育數字化學習中心,開展社區教育試點,探索多元化國開大社區教育的教學模式、管理模式及運行機制,開發適合社區教育的項目;有效利用國開大平臺提供的教育文化資源,開展適合社區居民需要的各類培訓和教育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三是依托開放大學系統技術構架和豐富的平臺資源,借助虛擬專網、互聯網、教育科研網、移動通信網和衛星網,制定具體發展規劃和政策;組織招生、考試和相關教學管理、質量檢查工作;與學院所在地相關部門、企業等單位合作,充分利用國家開放大學各類學習資源和培訓項目,大力開展相關職業教育、社區教育等非學歷繼續教育工作,為全社會成員提供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公共教育服務平臺和信息化學習平臺。
作者簡介
盧敏,男,1988年3月出生,浙江溫嶺人,碩士,江津廣播電視大學講師,區委宣講團成員,研究方向:區域經濟,江津廣播電視大學講師,區委宣講團成員。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持重慶社科聯調研項目1項,主研國家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6項,主持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重慶市廣播電視大學校級課題、江津區軟科學項目等5項。
本文系重慶廣播電視大學2017-2018年度校級科研項目(項目編號:YB2017-2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江津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