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鄭州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
引言:就目前我國的公路交通信息化的建設進度而言,只能算作是探索階段,并沒有取得較大的成就。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出行車流量越來越大,交通壓力自然也越來越大,全國各地所出現的交通事故也越來越多,所以,需要大力開展信息化交通建設,提升我國交通系統的發展進程,尤其針對交通軟件的操作應用方面,需要不斷的進行優化與普及。我國在交通信息化的建設道路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目前,交通信息化經濟成本投入匱乏,導致重視程度不夠,建設緩慢。各地政府為了響應國家節約號召,在交通運輸方面的資金本身就有限,出去基本業務的正常運營,最后留給交通信息化建設管理方面的資金最后便所剩無幾,進而就導致交通信息化建設難以打開局面,難以引進新型的信息化建設技術。另外,當下交通信息化建設沒有明確的項目資金投入,未出現在預算內,導致最終產生了交通信息化的資金緊缺情況。同時,由于交通信息化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并沒有設置專門的資金撥款,不屬于年度預算之中,最終便造成了交通運輸管理信息化建設資金不足的局面。除此之外,交通信息化建設的融資渠道單一,只能依靠政府撥款進行建設,如果政府沒有給予相應的建設基金,項目的開展就得不到資金支持,嚴重阻礙我國交通的發展。
專業人才人數不夠,技術人員專業知識匱乏,導致信息化交通建設缺乏核心力量。就現在的情況而言,我國交通信息化專業人員較少,能夠同時掌握信息技術和交通管理工作的復合型人才政府需要加大培養力度。在當前我國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主力仍然是最初的交通運輸管理人員,對信息化建設并不了解,只會基本管理操作,對信息化建設的質量存在較大的威脅。并且,由于交通信息化管理工作任務比較繁瑣,對專業人員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需要很多精通計算機和交通管理的雙向人才,但又受到經濟上的制約,無法利用大型招聘會來獲得相應的復合型人才。同時,交通管理部門沒有充足的資金和時間去培訓技術人員,進一步促成了信息化交通人才匱乏的窘況。
交通部門設置較多,信息交流不及時,造成交通信息化建設阻礙。在當前的交通運輸管理工作中,部門之間的工作性質插一句較大,造成各部門無法密切聯絡問題,各部門的資源信息交流并不及時,最后導致整個信息化交通管理系統整體的資源共享率下降。在平時的交通管理過程中,各個組織聯絡較少,很多有效的交通信息未被合理利用,造成交通管理信息不必要的損耗,耽誤交通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另外,信息化交通運輸管理在網絡上的應用還不健全,僅僅實現了一些關于交通信息公布查詢的基本功能,因為信息共享的效率較低,導致無法及時獲取實時的交通情況,進而也就無法為大眾提供全面科學的一站式出行信息服務。
信息化交通管理的硬件設備配備不足,出現信息化硬件設備落后的原因主要有兩大點:一是資金投入有限導致所能夠購買的基礎設施數量和質量有限,為了保證能有大范圍的使用信息化基礎設備,只能在設備的質量上進行縮水來滿足更多的設施數量,因而使得交通信息化建設質量大大折扣;二是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對設備的保養意識不足,缺少對設備的保養,并未定期維修,檢測,進而加快設備的老化,對交通信息管理過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為適用于當代的時代發展,給公眾帶來更大的便利,要推動信息化與交通運輸相結合,具體可以推進第三方互聯網售票平臺的完善,可以涉及鐵路,公路,航線等各種交通方式,實現各種交通信息的同步共享??茖W有效地利用大數據這一先進技術,選擇出最合理的出行路線,將公交和地鐵等短途出行設備實時化,未提供更加清晰的參考,為大眾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務,提升外出效率,與此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完善交通智能化和控制規范化。另外,由于需要給大眾帶來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因此要加快定制車輛的政策規定,并且要大力支持分時出租等新興服務業的建成。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需要針對電子運單的標準化做出相應改變。為了達到更加高效的運輸效果,需要完成對貨物運輸進行升級改造,支持無車承運人,多式聯運經營人的模式創新。
依托政府門戶網站,結合整理政務服務信息與數據,提升權威高效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模式的建成速度,創建一站式服務,把這些平臺服務推向移動端和自助終端等方式,為大眾提供更多切實有效且相當快捷的事務處理方式。促進第三方平臺的建設,提供信息查詢,在線付款等服務。發展行政執法事件信息化,突破空間的限制,為案件提供信息異地共享,擴大線上執法系統的部署,進一步實現綜合執法在移動端的順利使用,提供高效的辦事策略。
在完善交通管理信息的基礎上,還要對運輸設備的可視化,可控程度進行提升,其中基礎設施有公路、港口、樞紐等,運載工具包括營運車輛、飛機、船舶等。與此同時,需要利用云端設備來構件交通運輸管理的數據庫,并且要提升對交通基礎設備和運輸工具以及相關管理員的信息集合,把交通電子地圖與電子海圖等數據整合到一張圖,進一步全面實現交通運輸信息和數據的共享,并可以向社會公開數據。
目前,必須加快對新業態監管的管理系統的研發速度,也就是健全電子單和電子證件以及標準規范,還要建立無車運載人等新興技術的管理體制。另外,開創資源開放的制度,創建相應政策,規范相應標準,支持推行提供出行方式的應用開發。有效地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加強政府與企業的合作,合理利用政策優勢,進一步觸發市場活力,打造良好的發展氛圍。明確運輸行業與“互聯網+”的優勢互補,大力引進社會資本,進一步推進兩者的和諧發展。
交通信息化若要真正發展起來,則必須要大力培養計算機和公路交通管理人才,信息化建設人才是推進交通信息化發展的主體。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必須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育,以便提升信息化交通的質量水平。在實際的過程中,培育優質的信息化建設人才有三個注重點:一是引進人才,在公司沒有相關技術型人才時,人才不是通過培養,而是通過引進人才,進一步調動信息化建設人才的積極性;二是制定完善的相關政策,企業內部需要有嚴格的獎懲機制,通過工作績效的評比,有效清除能力不夠的工作人員,提高公司的總體實力;三是人才培訓,在公司具有較為專業性人才之后,需要進行鞏固,將交通信息化建設的技術進行傳授,確保公司內部人才能夠時刻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保證交通信息化建設的質量。
結語: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擴展,在交通行業也會應用到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技術,交通管理將會向著信息化方向進一步發展,我國交通行業的水準也會隨著信息化建設的進一步完善而更進一步。當下,我國交通信息化建設主要的問題還是集中在政府重視程度不夠,沒有較多的資金進行投入,在專業性人才方面也較為匱乏。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互聯網+運輸"服務可以科學合理的推動信息化交通的順利建成。